【人民日報】我犯了一個錯,走路時低頭看手機我的兒時記憶

【人民日報】我犯了一個錯,走路時低頭看手機我的兒時記憶

【人民日報】我犯了一個錯,走路時低頭看手機我的兒時記憶

【人民日報】我犯了一個錯,走路時低頭看手機我的兒時記憶

今天我犯了一個錯,走路時低頭看手機。

這個錯帶來了嚴重後果,我一腳踢到了一個翹起的下水道篦子,痛得我呲牙咧嘴,直想說髒話。

但當我眼睛離開手機屏看向篦子時,那密密麻麻、擁擠不堪的榆錢讓我把疼痛忘得一乾二淨,還把我拉回到幾十年前的兒童時代。

我從小生活在豫北農村,老家的榆樹特別多,幾乎家家都種,沿路也有不少。據說,是取“年年有餘”的寓意,好讓家景快點好起來。但更主要的原因,還是榆樹生命力旺盛,不需要怎麼管理,自己就能茁壯生長。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雖說中國已經實施改革開放,但勁風還未吹到豫北,物質也並未極大豐富,吃野菜和雜糧是常有的事。現在這些都是健康飲食,當時卻是必要補充。

《本草綱目·木部二》說:“榆未生葉時,枝條間先生榆莢,形狀似錢而小,色白成串,俗呼榆錢。”榆樹產於中國,在寒溫帶、溫帶及亞熱帶地區具有分佈,可以食用、藥用和綠化。榆錢的含鐵量是菠菜的11倍,是西紅柿的50倍。具有通淋、消除溼熱等功效,多食可助消化、防便秘。

春天是吃榆錢的好時節,這一傳統由來已久,並非近代人的創造。記得唐代邊塞詩人岑參曾寫過一首《戲問花門酒家翁》:“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壺百甕花門口。道旁榆莢巧似錢,摘來沽酒君肯否?”看似無奈卻也天真,為我們展現了一幅酒香春暖人和的畫面展現在讀者面前。

我小時候吃榆錢,最主要的方式是生吃。看到一棵長滿榆錢的榆樹,脫鞋爬上去,一手一把,也不洗直接進嘴。鮮嫩脆甜,絕不輸給許多瓜果梨桃。有時候還會和一些小夥伴們比賽,看誰爬樹爬得高,看誰一次吃得多。有時還會不小心被樹枝刮破了衣褲,回家被大人教訓一番,但第二天卻依舊。

大人們也會採一些榆錢回家,熬榆錢粥,烙榆錢餅,蒸榆錢窩頭,或直接把榆錢洗淨裹上面粉蒸,可以一連吃好幾天也不覺得煩。寫著寫著,我竟流出不少口水。

不吃榆錢已有很多年,如果不是我今天被絆到,只怕也不會看到它,想到它。也不會知道,曾填飽我們的胃,給我們留下無限美好回憶的榆錢,現在卻這麼慘,只能默默地躺在下水道里,甚至是被環衛人員無情地清掃進去的。

再抬頭,發現一片片發黃的榆錢脫離了大樹母親,在空中飛舞,恰如韓愈所說:“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或許,這就是無以用了的榆錢的命吧。

TAG: 榆錢榆莢榆樹篦子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