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邊塞詩,描寫了塞北的二月,在冰河上欣賞兩岸的垂楊

自古以來邊塞詩就是詩歌的一個主要題材,每個時代都會有人用優美的詩歌來讚美那些可愛的邊關將士,例如“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就表現出士兵們的英勇和堅毅。而在讚美人的同時,詩人們也不會忘記描述那個荒涼,孤寂的邊關要塞,於是就出現“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樣的千古佳句。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也是一首邊塞詩,叫做《邊詞》。它的作者就是初唐時期的詩人張敬忠。

一首邊塞詩,描寫了塞北的二月,在冰河上欣賞兩岸的垂楊

張敬忠是一位默默無聞的詩人,因為有兩首詩被收錄到《全唐詩》中,才會被世人所熟知。其中一首是諷喻詩《詠王主敬》,而另一首就是《邊詞》。

據《舊唐書·列傳第四十三中》的記載,張敬忠在公元707年獲得朔方軍總管張仁願的賞識,投筆從戎遠赴邊關,最終成就了一番功業,即:

敬忠等皆以文吏著稱,多至大官

正是因為詩人曾經在邊塞戰鬥並且生活過,所以才會對那裡的氣候和環境有深刻的瞭解,才會創作出這首充滿了冰冷與思念的詩歌。

一首邊塞詩,描寫了塞北的二月,在冰河上欣賞兩岸的垂楊

邊詞

張敬忠

五原春色舊來遲,二月垂楊未掛絲。

即今河畔冰開日,正是長安花落時。

五原指的就是現今內蒙古的五原縣,在唐朝,它位於大唐與突厥的交界處。這個地處塞北的城市,是一個氣候寒冷,景色蒼涼的苦寒之地,是一個春天年年都會遲到的地方。所以詩人用“遲”字來形容這裡的春季,為本詩定下了荒寒的基調。

而在“遲”字的前面加上“舊來”兩個字,說明自古以來此地的氣候就是如此,點明瞭邊塞將士艱苦的生存環境。

一首邊塞詩,描寫了塞北的二月,在冰河上欣賞兩岸的垂楊

在對邊塞環境進行概述之後,詩人對春色的姍姍來遲做了更細微的刻畫,“二月垂楊未掛絲”。

二月已經是春暖花開,萬物復甦的時候了,但在五原城,柳樹上還只有光禿禿的枝條,象徵著春天的碧柳柔絲並沒有出現在這個荒涼的邊塞上。

詩人透過中原與邊塞景色的對比,利用其中的反差,突顯出邊塞的寒冷和春天的遙遙無期,暗示了將士們對明媚春光的渴望,隱晦的表達出思鄉的主題。

一首邊塞詩,描寫了塞北的二月,在冰河上欣賞兩岸的垂楊

在二月份裡,碧柳舞風是中原常見的風光,那麼此時的邊塞又是一番怎樣的光景呢?

“即今河畔冰開日”。原來在二月份的時候,邊塞的河水才剛剛解凍,在水面上還不時有浮冰出現。

這句詩著重描繪出邊塞的寒冷,利用冰河這個不合時令的景物,既與上文的“春色舊來遲”形成呼應,又和下文中長安的景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算得上是一舉兩得。

一首邊塞詩,描寫了塞北的二月,在冰河上欣賞兩岸的垂楊

描繪完邊關的狀況,詩人展開了夢想的翅膀,回到了記憶中的長安,即“正是長安花落時”。

“花落”證明春天已然過半,甚至是已經接近暮春了。在長安,夏季即將出現的時候,邊塞的春天卻還沒有來到。詩人藉助對比,進一步突出了邊塞“春色遲”的特點。

此外“冰”象徵著堅固,而“花”則是繁榮和歡樂的代名詞。詩人借兩者的寓意,抒發了邊塞將士為了守護國家的繁榮和百姓的歡樂,而獨自忍受著寒冷與思念。

一首邊塞詩,描寫了塞北的二月,在冰河上欣賞兩岸的垂楊

靜閱閒話

本詩首句是總體的描寫,既點明瞭主題,又突出了邊塞春天的特點。第二句則是透過對柳樹,這個春天標誌性植物的描寫,對邊塞的氣候做出更進一步的刻畫。後兩句詩藉助對比,既突出了邊塞的苦寒,又表現出長安的繁華,在對比下暗含著邊塞人無私的奉獻。

縱觀全詩,詩人並沒有描寫金戈鐵馬的戰爭場面,但透過對景色的描繪,使讀者瞭解到邊塞艱苦卓絕的生活環境,從而瞭解到將士們的艱辛與痛苦。

參考資料《全唐詩》《舊唐書》

TAG: 邊塞詩人春天張敬忠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