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民俗》——鷸蚌舞

鷸蚌舞俗名鷺鷥啄蚌殼,或稱白鶴鬧海、鷸蚌相爭,是陝南各地常見的一種傳統舞蹈。三人分扮蚌殼、鷺鷥、漁翁,常在喜慶社火中配採船同舞,或獨立表演。

鷸蚌舞來源於我國有名的寓言《鷸蚌相爭》。《戰國策·燕策》記:趙國準備出兵攻打燕國,燕王得知訊息後,便派蘇代前往趙國遊說,勸阻趙王不要攻燕。蘇代見趙王講了“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的故事,趙王受到啟示,取消了攻燕的計劃。鷸蚌舞就是按此寓言編排的。

《漢中民俗》——鷸蚌舞

圖源網路

表演時,由一女童扮蚌精,身穿紅彩服,頭戴彩花、寶珠等,背背用竹篾編,綵綢(或彩紙)糊的貝殼,兩手握蚌貝張一合,似蚌殼戲水、曬太陽,不停的閉合。一男童扮鷺鷥頭戴尖嘴紅冠、長頸鷺鷥帽,兩臂披白羽(用白紙作如翅),一走一閃地前進或走動,表現鷺鷥長頸、長腿闊步的形象。一成人扮老漁翁,頭戴斗笠(或草帽),腰掛漁簍,手執長長的釣竿。三者之間,相插對舞,有機配合。

《漢中民俗》——鷸蚌舞

圖源網路

當蚌精張殼曬太陽時,鷺鷥悄悄接近用長嘴噬啄蚌殼,蚌殼急合躲避。兩者你張我噬,我噬你合,相互追逐,相互爭鬥,老漁翁圍繞著鷺鷥、蚌精相爭打轉轉,尋機捕捉。最後鷺鷥噬往蚌,但蚌殼緊閉,牢牢夾住了鷺鷥的腦殼。兩個一拉一扯,各不相讓。老漁翁趁機捉住了鷺鷥和蚌殼,全舞即為結束。

鷸蚌舞用人少,裝備簡便,情節風趣、歡快,群眾非常喜愛。不過,它的劇情較為簡單,表演時間較短,單獨表演者有之,但多是和其他形式的社火聯合演出。

《漢中民俗》——鷸蚌舞

孟學範:男(1928。9。14~2013。4。2),陝西省洋縣人,南鄭縣劇團編劇。中國民俗學會會員,陝西省戲劇協會、民間文藝家協會、楹聯學會會員。曾任陝西省民俗學會首屆理事、漢中地區民俗學會會長、政協南鄭縣第三屆常務委員等。

出版、發表劇本17個,搬上舞臺20多個。在各種報刊上發表文藝作品400多篇(首),出版《巴山民俗》。

參與編纂《中國民俗大觀陝西卷》、《中國食俗大觀》《陝西省民俗志》、《陝西省戲劇志·漢中卷》、《南鄭縣誌·戲劇志》。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漢中龍頭山高畫質宣傳片”,“vid”:“s3036j2nftq”,“img”:“http://puui。qpic。cn/vpic/0/s3036j2nftq。png/0”,“desc”:“”})

TAG: 鷺鷥蚌殼漁翁陝西省南鄭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