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洲人的添倉節

滿洲人的添倉節

今天是農曆正月25日,是滿洲人的添倉節,漢字又寫作填倉節或天倉節。

這個節日應該是農耕民族的節日。滿洲人為何也過這個節日呢?

說滿洲人是漁獵民族,這話沒錯,但不夠準確。實際上,滿洲很早就由農耕,只不過滿洲人不喜歡農耕,一般是抓周邊其他民族,如朝鮮族或漢族人來幫助耕種,但不能說滿洲人沒有農耕文化,只不過不是本民族的主要文化。

到了大清建立,滿洲人全部披甲為兵,也就是全部是軍人。但傳統的添倉節一直儲存和傳承下來。

清朝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中就記載了京旗習俗,雖然在城市的八旗旗人和民人不從事耕種,依然過這個節日。書中說:“京師之民不事耕鑿,素少蓋藏,日用之需,恆出市易。當此新正節過,倉廩為虛,應復置而實之,故名其曰為填倉。”滿洲人過此節,變成為提倡愛護糧食,勤儉持家的節日。

滿洲人的添倉節

滿洲人關於添倉節有很多民謠,如:

天倉爺填倉來,糧食元寶填到咱家來。

黑小子,趕車來,元寶糧食趕到俺家來。

添倉兒歌

添倉瑪發(爺爺)添倉來,

五穀糧食添到俺家來,

黑豆餵了牛,

麻子榨了油,

好面蒸餑餑,

小米熬稀粥。

今日迎來老添倉,

面試添倉燒柱香。

慈祥添倉神靈顯,

添財添壽添吉祥。

說這些,意在祈禱豐收,希望生活富裕。晚間點燈以祀倉神。凡是與飲食有關的地方均要置燈。俗稱“點遍燈、燒遍香,家家糧食填滿倉”。

滿洲人的添倉節

滿洲人透過過添倉節,祈盼新的一年裡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囤滿倉盈。

一般滿族人家在正月廿五這天早晨天還沒亮,有的甚至在正月廿四的晚上煮上一鍋大黃米飯或者粘大米飯,意為搶先抓早,飯煮好後盛上一碗放糧倉上,在碗上在插上兩雙筷子,也有的人家用高梁杆做成馬的形狀放在飯碗上,意為馬往家駝糧食。有的人家供祖宗板,在供祖宗板前面的供桌上也要放一碗。當然,這一天的早晨的飯也是大黃米飯或者粘大米飯。

正月廿五這一天也是民俗中的龍風日,一年有四個龍風日,即正月廿五、四月廿五、七月廿五、十月廿五,一個龍風日管三個月,透過看風向能看出氣侯對環境的影響,比如說南風和西南風就風調雨順。

要是在農村,事先煮好一盆苞米茬子乾飯,放在糧倉或囤子中的糧食上面。另用高粱秸紮成一匹小馬放於苞米碴飯之上,並讓四隻馬蹄子踏進飯中。希望寄託這匹馬,日日夜夜地講糧食馱入倉囤之中。第二天和第三天還要往盆中添上一些苞米碴飯,至此,添倉結束。

滿洲人這一天,講究吃餃子或是黃米飯。

滿族文化網出品。

TAG: 添倉滿洲廿五糧食正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