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家窯文化雙人抬物紋彩陶盆

■福建石獅 王國良

馬家窯文化因1924年首次在甘肅省臨洮縣馬家窯村古文化遺址發現而得名。馬家窯文化是一種受關中地區仰韶文化影響發展起來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它的陶器形制特徵近似仰韶文化,但它是具有明顯地方特徵的一種文化。馬家窯文化主要分佈在甘肅和青海東北部一帶,其年代據碳-14測定,約為公元前3190—前1715年。已發掘的馬家窯文化遺址,有甘肅蘭州曹家嘴和青海樂都灣等數處。如圖所示這件雙人抬物紋彩陶盆,出土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宗日遺址,現藏於青海省博物館。

此器高11。3、口徑24。5、腹圍24。5、底徑9。8釐米,泥質紅陶,唇外侈,略鼓腹,內外飾黑彩,外部主要為平行條紋。內彩主題為四組兩人相向而立,背部彎曲、雙臂前伸共抬一圓形重物,四組紋飾之間以橫豎條紋填充,人物和橫線之間用豎線隔開,下面是平行紋,口沿飾三角紋和斜線條紋,盆外彩繪有平行帶紋和單鉤紋。

馬家窯文化的陶器以砂質和泥質紅陶為主。但泥質陶的胎質細膩,器表多經磨光,並多系手製,彩陶最為發達。彩繪多用黑彩在泥質紅陶或橙黃陶的頸部與上腹部,繪製出顏色鮮豔、線條流暢的圖案花紋裝飾。在砂質紅陶器表還有施用劃紋、三角紋、繩紋和附加堆紋,表明馬家窯文化的彩陶已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具有代表性的陶器是彩陶。

根據馬家窯文化彩陶的紋樣還可以區分為馬家窯型別、半山型別和馬廠型別。其中,馬家窯型別彩陶:製作精細,以黑色彩繪較多。彩陶紋樣有條帶紋、圓點紋、弧紋、波紋、方格紋、垂幛紋線紋、人面紋、蛙紋和舞蹈紋等。半山型別彩陶也以黑彩為主,但兼有少量紅彩,構圖複雜,紋樣有螺旋紋、菱形紋、圓圈紋、葫蘆形紋、三角紋、編織紋、連弧紋、網紋和鋸齒紋等。馬廠型別彩陶紋樣較粗糙,有在紅色陶衣上面施用紅、黑二色繪製的彩陶。紋飾有人形紋、目形紋、雲雷紋、三角紋、方框紋與蛙紋等。這件雙人抬物紋彩陶盆便是馬家窯型別中的一件代表性器物。

TAG: 馬家窯彩陶泥質文化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