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園文摘: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武俊英成長之路(一)

梨園文摘: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武俊英成長之路(一)

低吟淺唱總是情

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武俊英

武超

在2008年的全國戲曲(北方片)調演閉幕晚會的舞臺上。武老師作為蒲劇代表演唱《西廂記》選段,清澈柔美、嗓音特別的她一下子就把觀眾的目光吸引過去,看著她輕盈地邁著小碎步登場,一招一式都是那麼的優雅、婉麗,不由得讓我感嘆:真不愧是蒲苑新一腔。

三泉鎮飛出的百靈鳥

被譽為河東大地璀璨明珠的新絳縣,古稱絳州,以手工業發達、商業繁榮而著稱。同時也是晉、秦、豫三省的貨物集散地,歷史上是十分重要的水旱碼頭,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達到鼎盛。當時絳州城內商號相連,店鋪林立,商賈雲集,而與之相輔相成的是絳州遍地的文物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武俊英就成長在絳州以北十多公里的三泉鎮。

因為這裡出了個武俊英,使三泉鎮山有靈、水有韻的風水寶地名聲鵲起。武俊美卻出生在福建泉州,母親是本鎮人,父親是部隊軍醫。在俊英出生還不到兩個月,母親就千里迢迢帶著俊英從福建輾轉三次趕火車回到老家。俊英從小在外婆家待得多,在自已家裡特得少,外婆自然成了最最疼愛武俊英的人。

生活的艱難並沒有埋沒俊英母親的藝術天賦,母親年輕時就迷上了剪紙藝術,她手藝精、人緣好、藝德高,十里八鄉的人們都找她剪紙。母親的熱情寬厚、善良淳樸,潛移默化地影響、感染著並構成了武俊英的性格。

從小在艱難中成長,苦水裡泡大的武俊英遺傳了母親的藝術靈性和基因,造就了她與生俱來的藝術天分。剛剛入學小俊英就被酷愛文藝、慧眼識珠的高老師選入學校的小文藝隊。俊英一邊上學,一邊做著她的演員夢。

有一天,學校裡來了兩個人,幫助武俊英實現了夢想。新絳縣蒲劇團 來學校挑演員,俊英試唱了一段“聽罷奶奶說紅燈”,新絳縣蒲劇團的郭炳森老師聽過後連連點頭,當場留話,讓俊英參加複試。從此,12的武俊英正式進入戲曲藝術殿堂,踏上了鋪滿鮮花卻也佈滿荊棘的五彩人生路。

五彩人生路

進團伊始,武俊英比別的學員入班晚。當時的帶功老師劉小喜要求很嚴格,俊英一邊刻苦練功,一邊如飢似渴地在臺邊看戲,一點一滴、一招一式地把老師們的優美唱腔、精彩表演記在心裡。

劇團團規嚴格,武俊英一進團就整整三個月沒有回家。從小隨母親備受艱辛磨難的她懂事早,知道家中困難,總想著替媽媽分擔。劇團發的生活費,她捨不得花一分錢,都用小手帕包著藏起來。吃飯能省就省,省下的饃塊、伙食費、舞臺上沒人要的小發卡,她都攢起來,拿回家給弟妹們用。終於等到假期,俊英共攢了24元錢。回家路上,她給媽媽買了一雙襪子,給最疼愛自己的外婆和小弟弟買了好吃的。知道外孫女要回來,外婆等不到她回來,就要下鍋煮麵,好讓俊英一進門就能吃上熱乎飯。假期裡,她從不貪玩,就在家裡搶著幫媽媽做家務。

武俊英進劇團時,遇到她早已仰慕很久的老一輩蒲劇四大名旦之一的筱蘭香(田鬱文)老師。俊英心裡一直琢磨:這麼好的一個演員,怎麼就唱不了戲。年幼的她不懂這些大人們的事,一心埋頭練功。在那個時期裡,除了練習基本功和唱法,還要進行政治學習。俊英因為買練功鞋,耽誤過一次政治政治學習,書記的一番話,對俊英觸動很大,“一個人如果沒有時間觀念,沒有紀律性,今天耽誤了學習是小事,明天誤了演戲就是大事。”武俊英一直牢牢記著書記的話,嚴格要求自己,時時遵守紀律。

從武俊英拜師筱蘭香(田鬱文)不難看出,她對自己事業的熱愛。進團已經一年的她看著其他演員都上臺演戲了,而她除了練功就是在臺上當些群眾演員,幼小的心靈開始泛起波瀾。

藝數十年的田鬱文老師曾經也是劇團的金飯碗,有過很多代表作和眾多優秀的弟子。田老師,為和大家劃清界限,只能在一旁燒茶爐、不能代課也沒有學生跟他學藝。武俊英悄悄找到田老師,要拜師學藝。嚇壞了田老師,忙回絕“可不敢!我那套,學不得!”聰明機靈的俊英天真地說:“我早就看過您那些戲,《牛郎織女》、《李慧娘》、《白蛇傳》、《劈山救母》中人物,都是好人,田老師你是好人,你教我,我不怕!只要能學到真本事,別的我都不管。”說完撲通跪在田老師面前。眼前這個學藝心切的女孩子深深地感動了田老師,老師扶起俊英含淚說:“我豁出去了,收下你這個徒弟。不過,孩子!學藝可得吃苦啊。”

多少個夜晚,這一老一少頭頂繁星,在村外場院偷偷教、偷偷練。俊英參加完劇團安排的基本功,一有空就見縫插針找田老師練旦角表演臺步、身段和技巧。田老師從蒲劇的板式結構、行腔吐字到唱唸做打、四呼五音、十三轍,再到如何趕板奪字、運用氣口和因字行腔、以情運腔等基本常識,以及幾十年的舞臺實踐苦心修煉的各種技巧,一點一滴地口傳心授,“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除了大家集體練功,跟田鬱文老師“開小灶、吃偏飯”外,武俊英時時留心,不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

武俊英的進步,劇團領導著得一清二楚,終於給武俊英安排了《紅燈記)中的李鐵梅,雖說是個 B 角,但總算站在了舞臺中間。演出後,心願初償的俊英在舞合上嶄露頭角,引起了晉南戲劇界和觀眾的廣泛關注。這一年,俊英剛剛15歲。

用心靈在歌唱

蒲劇是首批錄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地方劇種之一。蒲劇在漫長的演進過程中,曾經擁有過許許多多優秀的表演藝術家,是他們一代代薪火相傳,傳承和發展著這一歷史悠久的戲曲劇種,使蒲劇成為並不遜色於其他劇種的藝術瑰寶。

唱腔是戲曲中最重要的藝術因素,是聲腔形成、發展、變遷的標誌,也是觀眾欣賞要求的主要方面。所以,唱腔的革新發展始終是戲曲繁榮的重大課題。在武俊英默默耕耘的日子裡,她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唱腔風格,被廣大觀眾稱之為“俊英腔”。她在古老的蒲劇唱腔的基礎上糅入了清潤流暢的音節韻味,增強了蒲劇的藝術表現能力。她善於抓住蒲劇音樂中最美、最有代表性,同時也是最精彩的旋律,作出結構、音型、音調、拖腔、節奏以及速度和強弱的多種變化,以增進戲曲唱腔的抒情性,開創了蒲劇旦角唱腔的一代新風。

翻閱了很多關於武俊英的資料後發現,對於“俊英腔”的界定還沒有一個很專業的評語來定位,更多運用的形容詞是感情真摯、音色圓潤、行腔自然、咬字清楚、韻味濃厚等來形容“俊英腔”。可見,“俊英腔”不是隻有唱功技巧,還能進而準確地把握人物的內心情感世界,以聲傳情,從唱腔中體現出來。“俊美腔"既具有蒲劇唱腔的傳統風韻,又有新的歌唱藝術的唱腔特點,在蒲劇唱腔藝術的發展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TAG: 武俊英蒲劇老師俊英唱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