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富春:西方美學史

任何一種美學理論都不可能超出自身的歷史,而是美學歷史的一種獨特形態。一方面,美學史是美學的歷史;另一方面,一種新的美學就是美學新的歷史。因此,人們對於美學基本問題的研究必須考慮到它和歷史的關聯。

彭富春:西方美學史

■ 文| 彭富春

美學作為哲學的一個分支具有自身的理論結構。它看起來是非歷史性的,但實際上是歷史性的。這在於,任何一種美學理論都不可能超出自身的歷史,而是美學歷史的一種獨特形態。一方面,美學史是美學的歷史;另一方面,一種新的美學就是美學新的歷史。因此,人們對於美學基本問題的研究必須考慮到它和歷史的關聯。

美學歷史當然有多種形態。這就是說,美學不僅有一種歷史,而且有多種歷史。人們一般將美學史理解為西方美學史。這是因為美學是西方思想的產物。但自全球化時代到來之後,人們也認為還存在和西方美學史一樣的東方美學史。東方美學史又可以分為阿拉伯、印度和東亞等美學史。其中,東亞美學史又可以細化為中國、日本等民族國家的美學史。雖然美學有如此眾多的歷史形態,但對於當代中國美學研究來說,最重要的美學史主要是西方美學史和中國美學史。

西方的歷史大致可以分為五個階段:古希臘、中世紀、近代、現代和後現代。每一個時代的思想主題既相互聯絡又相互區別。美學也是如此。

古希臘是西方精神的開端,是其源泉和搖籃。從嚴格意義上講,古希臘並沒有近代意義的美學,但一些哲學思考中卻有大量的關於美、美感和藝術的論述。同時他們還建立了具有獨立意義的詩學,即關於創造的理論。古希臘是從與“混沌”不同的“秩序”來探討問題的,“秩序”也就是宇宙、世界和整體。這規定了他們認為美的本質在於整體的和諧。從總體上說,古希臘美學經歷了前蘇格拉底時期、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等的發展階段。

中世紀的美學不是嚴格意義的美學,而是包括在其他的思想之中。中世紀思想的主題主要是上帝、世界和靈魂。由此形成了理性神學(目的論)、理性宇宙論和理性心理學。當人們討論上帝、世界和靈魂時,也涉及到美的問題。其主要人物有普洛丁、奧古斯丁和托馬斯—阿奎那等。

只是在近代,嚴格意義的美學亦即感性學才開始誕生,由此美學開始了它的新的歷程。雖然法國和英國等許多民族國家的美學都產生了豐富的思想,如法國的理性主義美學和英國的經驗主義主義美學,但惟有德意志唯心主義美學(一般稱為德國古典美學)達到了其光輝的頂峰,從而和古希臘思想相媲美。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康德、席勒、謝林和黑格爾等。美在此被理解為主體的自由。它雖然作為感性顯現,但是被理性所規定。

與這些近代對於美的理性規定不同,現代美學將美的本性置於存在的基礎。這種從理性到存在的轉變是現代美學從傳統美學分離的根本性的標誌。一般將現代西方美學區分為人本主義的和科學主義的、邏輯的和經驗的、內容的和形式的。當然現代美學可以劃分為不同維度:首先是存在的維度;其次是心理的維度;最後是形式與符號的維度。其中存在的維度是現代美學的核心。其代表人物是馬克思、尼采和海德格爾等人。馬克思認為勞動創造了美;尼采主張美和藝術是創造力意志的直接表達;海德格爾則闡釋了人詩意地居住在此大地上。總之,現代思想把美看成是存在的本性。

後現代哲學和美學的核心是語言問題。雖然現代思想也出現了語言的自覺,但是語言直接和間接地被存在和思想所規定。與此不同,後現代思想的語言卻是一種獨特的語言,因為它沒有外在的規定,如語言分析和結構主義;同時也沒有自身的規定,如解構主義。因為沒有規定性,解構主義成為了後現代思想的標誌。美學問題變成了一種文字分析。

本文作者系武漢大學哲學教授,著有系列學術專著“國學五書”(《論國學》、《論老子》、《論孔子》、《論慧能》、《論儒道禪》,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與發行)。本文選自《美學原理》,標題為編者所加。

如果喜歡文章,點下方卡片關注我

TAG: 美學美學史歷史思想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