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立貴|迎接孝義本土文化的春天

作者:武立貴

認識《孝義風采》編委主任陳守欽先生,是在汾陽民俗學會的年會上,相敘即知《孝義風采》的創辦,意在弘揚孝義本土文化。自然使我聯想到解放後的五十年中,馬烽曾任山西省作家協會主席,是居義村的。馬明曾任新華社山西分社社長,是東盤糧的。張煥曾任山西省文化廳主管戲曲的副廳長,是下堡鎮的。他們都是孝義人,也是孝義的文化底蘊。那天在介休綿山採訪,說起孝義在省裡的領導郭裕懷,薛延忠,梁濱,及地市級的人物郭良孝,李盤勝,郭裕璽,還就是比附近幾個縣的多。也許這正是本土文化的精髓。聯絡到目前孝義經濟的發展,位居山西全省前三名,這自然是未來孝義本土文化發展的基礎,談些管見,以求共識。

發展史志文化

地方史志文化包括縣誌,鎮志,村志,專業志(行業志)。歷史上《孝義縣誌》編纂有過八次。其中明代孝義縣誌四次纂寫,今天還沒有見到遺留下來的。知道的是明嘉靖孝義縣誌的纂寫是依據了

劉大觀知縣著的《勝溪文集》

。明萬曆孝義縣誌是參考了

趙訥著的《中陽獨斷》

,趙訥是孝義人進士出身。清代雍正四年,乾隆三十五年,光緒六年,孝義三次修志,遺本都在,並翻印,主持修志的分別是邑令方土模,鄧必安,孔廣熙。據說民國年間孝義舉人馮濟川修過縣誌,卻無傳。1992年修《孝義縣誌》續集,主編是現在的市志辦主任王有名,古交市人。近年來孝義問世的行業志有《教育志》,《金融志》,《交通志》,《土地誌》,《公安志》,《郵電志》,《林業志》等。鎮志依次是《柱濮鎮志》,《孝義城關鎮志》,《西辛莊鎮志》等。村志有《角盤村志》《杜西溝村志》《東小景村志》《東關村志》,有的村志正在編寫中。

孝義編寫鎮志,村志,行業志的歷史,始於改革開放的二十年間,代表著史志文化在現時代的發展,較一般的民間傳說,文史資料更具有系統性和真實性,應該說地方誌的發展是本土文化的主體與核心。

承傳譜諜文風

譜諜俗稱修續家譜,古人譽為文化風尚。改革開放以來,

孝義最早修續家譜的是下堡張氏

,1992年由年屆八旬的省文化廳副廳長張煥發起,張氏是隴西人氏,明朝初年遷居孝義。其後大孝堡整修家祠,留有明朝至今的族譜,記錄了本族人丁數百年間有過的10餘名舉人,貢生,是由南京的寧絲巷遷來。隨後有規模性的修譜是西河底張氏,上柱濮杜氏,昔頡堡田氏,黃龍武氏,董屯武氏,在民間流傳的現在成書的家譜有,東盤糧《馬氏家史》,黃文村的《武氏族譜》,西宋莊武計生編的《武氏家譜》,兌鎮南營村薛振華編的《薛氏家譜》,東關村的《梁氏家譜》。譜書雖然繁簡有別,但至少是記敘了數百年的族中人丁與歷史風貌,使現在的人增加了歷史知識。

現在孝義最為上乘的家譜,一是《郭氏譜諜》,二是《閻氏譜謀》,都屬於全國性的譜謀專著

。《郭氏譜》又是在汾陽編寫,當時郭裕懷任山西省常務副省長,參與並支援了這件事。

譜諜屬於中華根本文化,遵循了司馬遷人物傳記文學的格局,不僅涉及考古,政績,民風,改革,也是正史的補充,與縣誌有同等的品格,歷來受到民間百姓的信賴和收藏,是遺世文化之作,在國外和南方更為盛行。

成就書畫人物

我以為今天書畫作為藝術,其價值莫過於遺世與收藏。書畫人物等同於文學,戲曲,音樂其他藝術家,表現的是真善美。孝義人百年以前的書法,首數馮濟川,任廷甫次之,均為隸書,魏碑遺風。

省城書法界有兩個孝義人,一是省書法協會副主席趙承楷,神安村人,習魏碑起家。二是省收藏家協會主席,原省文化廳副廳長、文物局局長郭士星,溫泉付家莊人,已屬交口縣。此前30年,孝義中學教師王幹成的魏碑書法,曾風靡孝義。目前,孝義書畫界紅紅火火,至少有張夢文、武嵐根、馮朝元、張興武等一批人,其格局風貌還是保留楷書與寫實的遺風。這就應該提到古人說的“唐詩晉字漢文章”。晉字自然是以王右軍的《蘭亭集序》行草為上乘,但就藝術的角度講,書法始於石鼓文,鐘鼎文,甲骨文,篆隸之後,至唐才有“歐,顏,柳,趙”四大家。學書法之精髓莫過於文字學,即“六書”造字法,神與形而俱生,骨與肉見於其間,非熟而能之,非力而能之,總需見識而能。

再造戲曲人文

張煥志先生在世時,多次談起孝義南陽,杜村,下堡民國年間的燈影班社,以至孝義全縣的燈影班社有上百家。後來孝義先後建設孝義皮影博物館。收落分散於民間的戲曲舊本,潛心整理。近有侯丕烈先生集數十年的皮影收藏將影印出書。國家將孝義碗碗腔劇團又定為地方戲保護劇種,將木偶皮影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加以保護。孝義人在戲曲創作上曾名揚全省,許石青的《三上桃峰》、《下河東》,張思聰的《柳樹霍坪》,霍鎖昌、梁鎮川等的《風流三部曲》,都曾經享譽全省全國。還有原山西省晉劇院的總導演溫明軫,晉劇界名家侯玉蘭,張鳴琴,以及孝義碗碗劇團名角張建琴等,都是孝義戲曲的“家珍”。現在,皮影碗碗腔戲曲的繼承與發展,越來越成為當務之急,期待有更多的人認識和獻身。

我知道的雖然還有很多遺漏,但可以肯定的是,由於孝義經濟的發展,迎來的必然是一個本土文化之花競先開放的春天,足以成為孝義今後人才輩出的土壤。其根本的因素就是,當鮮活的經濟湧動一個商業社會的繁華與市場的繁榮局面時,其他的科學也必定得到相應的發展,整個社會也自然將會全面進步,這已經是被歷史有過證實的。

原載於《孝義風采》2006年第2期

TAG: 孝義村志孝義縣文化戲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