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可“漆”

點選上方“CCTV4” 關注我們!

萬物皆可“漆”

看到這些精緻又不失質樸,色彩豔麗,又散發出溫潤光澤的漆器,相信您和我一樣,都會心生喜歡。

漆器是中國古代在工藝及工藝美術方面的重要發明。

著名文物鑑定家、漆藝學專家王世襄先生將中國漆藝史大致分為:

新石器時期的起源,商周時期的高峰,戰國至西漢的繁盛,唐宋元時期的種類齊備,明清時新的繁榮。

今天,我們更看重漆器的美,但古人最初使用漆器無疑源自於其隔水防腐的特性。

大漆又稱“生漆”,它是從漆樹上採割的天然汁液而來,被世界公認為“塗料之王”,兼具抗潮、防腐、耐酸、耐熱等特性,應用十分廣泛,可以說是萬物皆可“漆”。

蕭山跨湖橋出土的漆弓,河姆渡遺址挖掘出的塗漆木碗,都印證了距今8000年前的中國古人已經掌握大漆技術。

從古至今,無論是建築、傢俱,還是食器、樂器、娛樂用具,大漆的應用處處可見。

《韓非子·十過》中就記載,“禹作祭器,黑漆其外,而朱畫其內”。此外,《詩經·國風·鄘風》中也提到種漆樹以制琴瑟的事情。

而今,在各大博物館都能見到古代漆器的身影。

萬物皆可“漆”

湖北省博物館就藏有1978年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漆器。

這些漆器是已知楚墓中年代早、品類全、製作精美的珍寶,更體現了古代楚文化的神韻。

這批漆器的顏色為髹朱飾黑或髹黑飾朱,以優美抽象的圖案在器物表面描繪出一個綺麗的世界。

這門古老的技藝,經過幾千年傳承,如今在中華大地依然完整保留,

主要分佈於北京、江蘇揚州、山西平遙、貴州大方、甘肅天水、江西宜春、陝西鳳翔等地。

其中,

北京雕漆,是在木胎或銅胎上髹飾數十層甚至上百層,再進行浮雕,色彩以硃紅為主,

風格富麗華貴。

揚州漆器以鑲嵌螺鈿為其特色,

在光線照映下,精美絕倫。

福建脫胎漆器,以其色澤光亮,輕巧美觀著稱。

四川漆器,多用推光的髹飾技法或以雕填見長,或以研磨繪著稱。

此外,還有廈門漆線裝飾,天水的雕填等,都各有不同的藝術特色。

萬物皆可“漆”

漆器的製作過程通常很久,幾個月甚至一年以上。

一件普通的漆器需要做地、刮灰裱布、刷漆打磨、推光揩清等十多道工序。

而其中大量的是重複而細緻的工作,僅在上漆環節,刷10-15道漆,其厚度僅有1毫米。大漆製作會把一個急性子慢慢打磨成慢性子。

前不久,我在北京鼓樓附近的一間工作室見到漆器藝人陳秀國。他說:

“我是半路出道,做大漆是從修復高古瓷開始的……逐步體會大漆的性子。”

確實,就是在看似漫長乏味的製作過程中,漆器藝人不斷嘗試和創新,才會擦出藝術的火花。

大漆的特性使得萬物皆可“漆”。

它幾乎可以依託於任何材質,連一些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品,與大漆結合後都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

器的歷史很古老,但又很時尚,純天然的特色使它更易被現代人接受。這個傳統

藝術瑰寶正在繼承與創新中煥發新的生機。

【在自然中感知天地,於日常中收穫驚喜】

萬物皆可“漆”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華語環球節目中心新媒體

監 制/洪 琳、楊奉濤

製片人/汪 鑫、楊修雯

主 編/何 宇、王 冉

作 者/劉燕楓

編 輯/林 純、李敏婷、王奧夫

END

魅力永傳

點選“閱讀原文”關注央影片【CCTV4】賬號

TAG: 漆器大漆製作漆藝CCTV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