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重生的宋盞:“破碎”卻璀璨

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簡簡吟》裡寫下的這句感慨,道出了人們對“

美好易失,美器易碎

”的遺憾。

深邃的建盞、瑩潤的青瓷,樸雅的紫砂……任意一件上好器物,都不知要經過多少工序,經歷多少調整,凝結匠人多少技藝與思量,才能從無到有,從有到精。

可摔碎它,往往卻只需一秒。

面對破碎的美器,除了扼腕長嘆、大呼可惜,愛物之人總想著該如何補救,才能令破碎的美好“涅槃重生”。

於是,種種修復工藝便在人們愛物惜物的情誼中誕生了。

在對瓷器、陶器的修復中,除了“鋦瓷”這種用金屬質地的鋦釘鑲合碎片“化碎為整”的工藝,還有一種常用工藝——

大漆修復

涅槃重生的宋盞:“破碎”卻璀璨

▲觀復以大漆手繪修復的宋代建盞

即,用大漆做黏合劑,對破損器物的碎片進行黏結和補缺。這種修復工藝也被人稱作,“

漆繕

”。

大漆修復中所謂的“

大漆

”,其實指的是一種天然樹脂,又稱生漆、國漆、天然漆。

漆樹樹皮被割開後,韌皮內會流出一種白色黏性乳液,大漆就由此加工而成。

涅槃重生的宋盞:“破碎”卻璀璨

▲用蚌殼採集剛剛滲出表皮的漆液

這種“漆”防水防腐,耐熱防滲,穩定且沒有化學汙染,自古就是絕好的塗裝材料。

《說文解字》中說:“

桼,木汁,可以髹(xiū)物。

” 在古代,“髹”即指以“漆”漆物。

中國漆藝歷史悠久,用“漆”來塗裝器物,最遠可追溯到距今8000年前。

涅槃重生的宋盞:“破碎”卻璀璨

▲蕭山跨湖橋遺址出土的漆弓

而從“

如膠似漆

”這一成語的誕生及使用中,我們可以看出大漆的另一個顯著屬性——

高黏合性

耐熱、穩定、高黏性……各類優點的加持,

使大漆成為理想的黏合修復材料

明代黃成所著的《髹飾錄,尚古第十八》中,曾明確提到過用大漆來修繕古器舊物——“

補綴:補古器之缺……

”。

在大漆修復的基礎上,各類修飾工藝在能工巧匠手中呈現出了更為繁茂奪目的景觀。

涅槃重生的宋盞:“破碎”卻璀璨

▲觀復重生系列宋代建盞

日本有一種被稱作“

金繕

”的修復工藝,就與大漆修復淵源頗深。

從字面上看,金繕似乎是用金屬去修繕破碎的器物。

但本質上,金繕其實仍是一種“漆藝”。

大漆修復法傳至日本後,在陶瓷修復上得到發揚。金繕大部分步驟與“漆繕”類似:

用天然大漆黏合器物碎片,然後在接縫和修補處,施以

金粉或金箔

作為裝飾。

涅槃重生的宋盞:“破碎”卻璀璨

▲觀復以金繕法修復的宋代建盞

涅槃重生的宋盞:“破碎”卻璀璨

涅槃重生的宋盞:“破碎”卻璀璨

金繕法修復的宋代建盞

大都會博物館藏

除了以金粉金箔修補殘缺,明清時期頗為流行的漆器裝飾藝術——

嵌螺鈿

,也被匠人們用在修復技法中。

嵌螺鈿是用

河蚌、夜光螺

等貝殼經過磨製後,製成璀璨斑斕的圖案,拼貼鑲嵌於漆坯上用作裝飾,再經過髹漆、拋光等工序的一種傳統漆藝。

涅槃重生的宋盞:“破碎”卻璀璨

▲觀復以嵌螺鈿工藝修復的宋代建盞

可以看出,與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中帶火的“文物修復”相比,上述修復的理念頗具藝術化,與文物領域

修舊如舊

的慣例,迥然不同。

在修補處手繪圖案,以金粉、金箔用作裝飾,或嵌以閃亮的螺貝,復原的器物上便會呈現出一道道奪目的風景,順著曾經綻開而後癒合的裂痕,蔓延開來。

涅槃重生的宋盞:“破碎”卻璀璨

▲觀復重生系列宋代建盞

面對曾經破碎的地方,不加以掩蓋,反而設法凸顯,藝術化修復手法想要呈現的美學趣味,其實恰恰想要表達——欣然接納“

彩雲易散琉璃脆

”之人生常態的美學態度。

涅槃重生的宋盞:“破碎”卻璀璨

▲觀復重生系列宋代建盞

無論是利用大漆手繪予以修復,還是用金繕勾勒出裂痕,抑或是用嵌螺鈿工藝點綴缺口……各種修復技藝的藝術化,其實都是人們基於“

破碎

”的發散。

仔細想想,一件器物碎了、舊了、壞了、泛黃了……發出歲月吱呀作響的聲音。

這樣“破碎”的物件,人們為什麼還要修,仍要補?

墨子曾寫下這樣一句樸實無華的話:“

甘瓜苦蒂,天下物無全美。

”世間萬事萬物,雖無十全十美,但“破碎,殘缺”並非意味著“湮滅,暗淡”。

一件器物,從匠人手中誕生,在時間的手中流轉,它所經過的磨礪,就好像一個人在生命歷程中難免遇到的“

不完美

”。

面對心愛之物的斑駁裂痕,惜物之人反而擁抱接納起這種破碎,精心修繕,依照裂痕繪以渾然天成的圖案,乃至用黃金當作“傷口”的點綴。

涅槃重生的宋盞:“破碎”卻璀璨

▲觀復重生系列宋代建盞

用最貴重的物質去填補殘缺,用最執著的挽回去面對破碎,用最用心的態度去接納器物上斑駁的痕跡……

如此對待破碎的器物,或許不僅因為惜物之人與器物共同歷經了歲月,也因為這破碎本身,

雖不確定,雖不完美,卻獨一無二。

涅槃重生的宋盞:“破碎”卻璀璨

▲斷臂的維納斯

對於器物來說,每一次修補,都是一次重生之旅。而對惜物愛物之人來說,斑駁裂痕中,其實大有乾坤。

拾惜之美背後,是人們心中對大美的恪守與嚮往。

觀復博物館以惜物之心,感破碎之美,推出重生系列——

漆繕煥新生建盞

涅槃重生的宋盞:“破碎”卻璀璨

建盞,始於名窯林立的宋代,是建窯燒製的一款黑釉瓷器。

宋代建盞多以黑色調為主,在“黑”的基調下變幻無窮。而黑的底色,又賦予了建盞沉穩、古樸、深邃的氣質。

在國人的固有印象中,總覺得青瓷和白瓷才是宋代單色瓷的審美主流。殊不知在鬥茶之風盛行的宋代,人們點茶時的首選茶器,卻一枚不折不扣的“黑珍珠”。

涅槃重生的宋盞:“破碎”卻璀璨

▲以宋代為背景的古裝劇《清平樂》中,宋仁宗與曹皇后以建盞鬥茶的畫面

自宋代以來,精品建盞的燒成率就很低,甚至可以說是“萬里挑一”。

自然的高鐵胎釉,在火的加持下,形成美輪美奐的斑紋,兔毫、油滴、曜變…各種“黑色”熠熠生輝。

在東方美學中,建盞這枚神秘幽玄的黑珍珠,可謂高山仰止。

建盞千變,歷經千年。要傳承它的風雅神韻,並非一朝一夕的輕巧事。

這離不開一批批考古學家、歷史學家、陶瓷學家和匠人們的前赴後繼,亦離不開茶人對文化的一份執著。

觀復博物館以惜物之心,依照每一個宋代建盞的個性與區域性殘損的位置,反覆揣度,仔細考量,以大漆手繪、金繕、嵌螺鈿等工藝進行藝術化修補。

涅槃重生的宋盞:“破碎”卻璀璨

或於黑色釉中漆筆生花,或以金線紋飾彌合,或以閃爍的螺貝鑲嵌,化破碎為璀璨,期望用這種方式將宋代建盞的生命延續下去。

涅槃重生的宋盞:“破碎”卻璀璨

在舊與新、破碎與完整的碰撞中,重生系列建盞帶有一種複雜的美感,它既端莊又危險,既樸拙又華美,既古老又新生……

這種美感有時甚至比一件完好無損的古物更觸動人心。

涅槃重生的建盞,破碎卻璀璨。

涅槃重生的宋盞:“破碎”卻璀璨

重生系列每一隻建盞,均為福建地區老窯址出土的

宋代建盞

故每隻建盞僅有一個,距今千年。

一盞一拍,每盞對應一個編號,售完則無。

每隻宋代建盞除區域性經過修繕設計之外,其餘部位均原封不動保留出土時原貌。

沉寂千年後,完整地保留了手工拉坯、古代胎土特點、釉料特點、個性窯變等。*如有疑問,可諮詢客服解答。

涅槃重生的宋盞:“破碎”卻璀璨

TAG: 建盞大漆修復宋代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