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跨界新力量駕到!粵多家博物館“試水”數字藏品和數字文創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文 藝 黃宙輝

圖、影片/受訪者提供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5·18跨界新力量駕到!粵多家博物館“試水”數字藏品和數字文創”,“vid”:“v3338b9imw5”,“img”:“http://puui。qpic。cn/vpic_cover/v3338b9imw5/v3338b9imw5_hz。jpg/640”,“desc”:“”})

博物館星球宣傳片

5月18日是第46個國際博物館日,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博物館的力量”。

為迎接這一天的到來,南越王博物院等四館聯合免費發行2000份數字文創產品——“博物館星球”,廣東省博物館稍後也將二度發行兩件數字藏品。這都讓我們看到當下博物館勢不可擋的跨界創新力量。

伴隨著數字藏品的持續走熱,館藏文物開始走上“NFT化”之路。NFT(Non-Fungible Toke),中文譯作“非同質化代幣”,它是虛擬世界可以交易的數字資產。

當下,關於博物館數字藏品的發行也存在多種聲音。博物館開發數字藏品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對此,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採訪了博物館負責人、文博專家和行業律師。

數字文創及藏品被熱捧

據介紹,新鮮出爐的“博物館星球”數字文創產品由南越王博物院聯合廣州博物館、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漢二陵博物館))共同發行,基於四家博物館的外立面建築、融合數字孿生技術設計而成。

據南越王博物院資訊資料部主任李碧燕介紹,數字文創產品“博物館星球”設計概念體現“天圓地方”哲學思想,“這是博物館結合NFT概念和受眾需求,利用動畫特效、渲染動態演繹等技術手段對其進行二次創作形成的數字產物。”

5·18跨界新力量駕到!粵多家博物館“試水”數字藏品和數字文創

數字藏品——角形玉杯

據李碧燕透露,除數字文創產品外,在“5·18國際博物館日”後一天,南越王博物院將在5月19日推出兩件數字藏品,分別以館內的“角形玉杯”和“大玉璧”這兩件明星級文物為原型打造。

廣東省博物館(廣州魯迅紀念館)副館長陳邵峰也告訴記者,廣東省博物館(廣州魯迅紀念館)稍後還將推出兩款數字藏品,分別以瓷枕和鐘樓為原型打造。

5·18跨界新力量駕到!粵多家博物館“試水”數字藏品和數字文創

數字藏品——“元磁州窯褐彩唐僧取經圖枕”

在虛擬世界——元宇宙,萬物皆可“NFT化”。

去年3月,佳士得拍賣行以近700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了藝術家Mike Winkelmann的數字拼貼畫作品《每一天:前5000天》,數字藏品風很快吹到文博界,截至目前,國內已有多家文博單位推出數字藏品。

中國國家博物館於今年年初推出四羊青銅方尊、西漢錯金銀雲紋青銅犀尊等4件國寶級文物的數字藏品,上線即售罄;湖北省博物館上線的首個數字藏品“越王寶劍”,限量1萬把,對外發售,引來60萬人線上搶購,短短3秒即告售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也對外發行了其首款文創數字藏品“秦陵彩繪銅車馬·一號車”。

搶購熱潮引發行業思考

今年4月,廣東省博協下發了《關於國際博物館日集中宣傳數字文化產品的通知》,號召各一級博物館透過正規授權方式,利用文物資源進行創新創作,釋出數字藏品。

同月,廣東省博物館(廣州魯迅紀念館)率先推出3款數字藏品,分別以館藏文物西周獸面紋青銅盉、元青花人物圖玉壺春瓶和清石灣窯陶塑金絲貓為原型打造。每款藏品限量8000份,每份售價25元。

5·18跨界新力量駕到!粵多家博物館“試水”數字藏品和數字文創

數字藏品——清石灣窯陶塑金絲貓

“本來我也想買一個留作紀念,沒想到秒殺速度太快,我還沒來得及反應就賣完了。”陳邵峰對記者說。他認為:“數字藏品的獨特性在於每一份藏品對應特定的作品、藝術品,擁有鏈上獨一無二的序列號作為唯一所有權憑證。”

在文博單位積極開發數字藏品的同時,一些“冷思考”陸續出現。

今年4月12日,國家文物局有關司室在北京組織召開數字藏品有關情況座談會,指出文博單位要“推進文物資訊資源開放共享”,同時文博單位應該注意“堅持公益屬性”“不應直接將文物原始資料作為限量商品發售”“確保文物資訊保安”。

在此前的一次採訪中,廣東省文物鑑定站站長劉成基表達過對文物資料洩露可能降低文物造假成本的擔憂。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研究員魏峻也認為:“從資料公開的角度來看,發行博物館數字藏品或將牽涉後續數字授權方面的問題,所以開發數字藏品需要謹慎。”

各方觀點

南越王博物院資訊資料部主任 李碧燕:

“博物館星球”是數字文創而非數字藏品

5·18跨界新力量駕到!粵多家博物館“試水”數字藏品和數字文創

此次由南越王博物院發起的廣州地區博物館首次跨館聯合打造的“博物館星球”,南越王博物院資訊資料部主任李碧燕將其定義為數字文創而不是數字藏品。

他提到,數字藏品是指使用區塊鏈技術,對應特定的作品、藝術品生成的唯一數字憑證,在保護其數字版權的基礎上,實現真實可信的數字化發行、購買、收藏和使用。

“而數字文創則是基於取得原藏品權屬單位的授權許可,在原藏品基礎上進行二次設計創造的數字產品,是‘原生數字藝術品’,也就是說它首先以數字形式誕生,而不再是以現實原品為標準。”

這次操作“博物館星球”專案,是南越王博物院首次涉足NFT領域。與廣東省博物館(廣州魯迅紀念館)推出的數字藏品不同的是,“博物館星球”不是以文物為原型,而是以四個博物館的外立面建築為設計原型。

李碧燕認為,目前大多數博物館沒有形成自己的文創體系,數字藏品、數字文創的發行屬於創新發展的新嘗試,“國家文物局的座談會體現的是行業警覺性。對博物館的數字化國家一直是支援的,我們文博行業要積極擁抱數字化,同時也要謹慎而行。”

“數字藏品市場還不是一個完整的市場,目前還停留在發行、認領、欣賞的階段,還沒有形達到流通。我估計國家文物局將會很快對數字藏品進行一個明晰的界定。”李碧燕表示期待。

廣東省博物館(廣州魯迅紀念館)副館長 陳邵峰:

數字藏品開發並未威脅原始資料

5·18跨界新力量駕到!粵多家博物館“試水”數字藏品和數字文創

NFT概念讓廣東省博物館(廣州魯迅紀念館)副館長陳邵峰感到欣喜。他認為:“年輕一代的觀眾比較容易接受數字藏品,因為他們都是網際網路數字時代成長起來的人,對網際網路產品有天然的親近感。“

對於數字藏品有關情況座談會上提到的“文博單位不應直接將文物原始資料作為限量商品發售”,陳邵峰認為,廣東省博物館(廣州魯迅紀念館)的數字藏品開發並沒有對文物原始資料造成威脅。

“第一,博物館沒為製作方提供原始資料,只涉及一小部分資料;第二,每一件文物的原始資料都非常龐大,現有發行平臺難以承載;第三,我們做了大量的二次創作工作,包括技術方面、藝術方面、視覺效果方面等的二次創作。”

陳邵峰向記者透露,即將推出的兩款數字藏品在二次創作上下了更大功夫。

“其中一款原型為元磁州窯褐彩唐僧取經圖枕,瓷枕的實體文物上有唐僧取景圖。《西遊記》完成於明代,所以這件藏品證明在《西遊記》成熟之前,就已經有這個故事了。我們非常希望大眾能瞭解這個故事,在二次創作上,我們也特意讓取經圖動了起來。”

“文物是全人類的財富。我們只不過依託文物原型進行了二次創作,然後把它放在了網際網路上,僅此而已。”他說到。

在陳邵峰看來,博物館應該跟上現代科技的腳步,數字藏品的開發只是廣東省博物館(廣州魯迅紀念館)走上數字化道路的一個方面。

“目前來說數字藏品只是一個增強傳播效果的手段,我們也在不斷探索其他傳播方式。其主要目的是文化傳播,我們至始至終都不會將原始資料進行公開發行。”

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研究員

魏 峻:

限量發售勿與博物館的公益性相沖突

5·18跨界新力量駕到!粵多家博物館“試水”數字藏品和數字文創

伴隨著數字藏品的火爆,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研究員魏峻認為應該思考兩個問題:第一,宏觀上數字藏品的最終發展方向是什麼?其次,作為非營利性組織,博物館在開發數字藏品時,應該堅守怎樣的底線和原則?

魏峻表示,從傳播博物館文化、提升博物館品牌影響力的角度來講,數字藏品的推廣是非常好的一件事。但另外一方面,作為社會公益機構,博物館不能參與到數字藏品的商業營銷中去。

“在很大程度上,一些商業機構之所以願意跟博物館合作進行數字藏品開發,他們是希望利用博物館的品牌影響力為開發行為背書。在這個過程中,大家的初衷是希望傳播博物館文化,但不排除部分商家和購買者是完全出於經濟目的考慮。”

魏峻認為:“從擴大博物館影響力的角度,應該盡最大可能去加大發行力度,而不是採取限量發售的方式。”因為限量發售會造成兩個的結果,一是藏品傳播面有限,二是客觀上助長了把數字藏品作為一種商品來消費的氛圍,“這一點跟博物館本身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的性質會有一定的衝突。”

同時魏峻還提醒,博物館在擁抱科技、擁抱數字化的同時,應該明確自己的品牌形象和定位。在數字文創產品的開發中,要著重於運用創意和文化元素二次創作,只是簡單復刻的做法文化含量有限。

▲廣東啟源律師事務所律師葉東山:

博物館應注意文物數字藏品授權問題

5·18跨界新力量駕到!粵多家博物館“試水”數字藏品和數字文創

記者瞭解到,目前法律法規對數字藏品的概念沒有進行明確界定,廣東啟源律師事務所律師葉東山告訴記者,從數字藏品具備交易以及流通屬性上分析,數字藏品屬於《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七條所規定的虛擬財產。

“博物館以網際網路平臺為依託,以區塊鏈技術及立體掃描等技術將文物以數字藏品形式呈現在網際網路上,再現文物本身的表達,在法律上這種行為屬於複製行為。這種複製行為以及後續的資訊網路傳播、發行等行為,除了屬於著作權法明確規定的合理使用的情形外,一般要獲得權利人的許可,否則有可能構成侵權。”葉東山告訴記者。

針對當下消費者對購買數字藏品的熱衷,葉東山提醒,在理性消費的基礎上,消費者需要核實所購買數字藏品的發行商有沒有獲得著作權授權,藏品是否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

同時,消費者還應該注意與發行商之間的交易約定,明確個人許可權範圍,以避免行使權利超出著作權範圍,從而構成侵權行為。

(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責編 | 吳大海

校對 | 林 霄

TAG: 藏品數字博物館文物文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