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上交11斤黃金文物,半年後莫名少了三金,專家卻稱是正常現象

中國在過去有著十分輝煌的歷史,在小農經濟為主導的時代,百姓主要是靠著土地過日子,地大物博的中國在這方面有著極大的優勢。

在農業經濟的支援下,中國在古代的時候發展為大國,無論是在軍事上還是經濟上都有著強勁的實力。唐朝時期中國的發展到達了巔峰,那一時期繁榮的社會經濟及輝煌的藝術文化為後世的人們津津樂道,在許多相關的文學作品中我們也能看到關於唐朝的描寫。

01

不過讓人意外的是,唐朝的文學作品多得數不清,但能反映盛唐時期皇室的文物卻留存很少,大部分都是民間常見的各種器具。

不過即便是民間的普通器具,我們也能夠從中看出當時匠人高超的水平,想必當時皇室所用的金銀器具一定更加精緻。而在萬眾期待下,唐朝皇室所使用過的金銀器具在一個普通的午後終於重見天日。

農民上交11斤黃金文物,半年後莫名少了三金,專家卻稱是正常現象

1970年10月5號下午,西安南郊何家村公社的一個農民在打地基的時候挖出了一個罐子,西安當地人都知道,地底下挖出文物是常有的事情,於是這個農民立刻丟掉鋤頭,用手小心翼翼地將罐子取了出來。一揭開蓋子之後他驚呆了,罐子裡面裝滿了金子,耀眼的光芒簡直刺痛人的眼睛。

這個農民善良淳樸,挖出文物後的第一反應就是通知了村子裡的領導,領導很快聯絡上了省博物館的負責人,不久之後便有六個專家來到挖出文物的地方進行視察。

農民上交11斤黃金文物,半年後莫名少了三金,專家卻稱是正常現象

作為內行,專家們一見到瓦罐裡的東西就驚呆了,不小的瓦罐裡面塞滿了金銀器具,還有各種寶石,其價值不言而喻,光是四塊沒有打造過的“赤金箔”就重達11斤。

02

專家們很快將現場保護起來,然後在附近展開挖掘工作,不久後他們在北邊又挖出了一個類似的罐子,裡面同樣裝滿了珍貴的金銀器具,另外還挖出一個銀製的小盒子,裡面裝著的瑪瑙杯後來還成為了陝西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這次挖掘工作可謂是收穫滿滿,粗略估計挖出的文物就有1000餘件,其中金銀器具是最多的,一共有700多件,水晶玉器比較少,但也有十幾件,珍貴的瑪瑙器都有三件,這樣豐富的文物發掘可以說是史無前例。

農民上交11斤黃金文物,半年後莫名少了三金,專家卻稱是正常現象

省博物館領導對此次挖掘工作十分重視,為了保證萬無一失,經商議後大家決定先不對外公佈此次挖掘的結果,等待會博物館分門別類整理好之後再對外公開。但誰也沒想到,即便是這麼小心,意外卻還是發生了。

當時第一個罐子中存有四塊一共重達11斤的“赤金箔”,但在半年之後,金箔的重量卻少了3市斤!

農民上交11斤黃金文物,半年後莫名少了三金,專家卻稱是正常現象

第一次稱重的時候這4塊金箔是被泡在罐子裡面,當時工作人員也是等晾乾水分之後才稱重的,半年後因為要纂寫相關報告,專家再次對四塊金箔進行稱重,結果卻發現其中兩塊赤金箔足足少了2。22斤的分量。還沒搞清楚這究竟是怎麼回事,第二次稱重的時候金箔的重量再次變化,這次少了240克。

03

發生這種事,大家的第一反應都是認為有人在金箔上面動了手腳,但博物館對這批文物極為重視,看守人員輪流值班,根本不會給有心之人可趁之機。

為了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專家們決定去檢視一下另外兩塊金箔,這一查就發現另外兩塊金箔居然又少了63。7克。

農民上交11斤黃金文物,半年後莫名少了三金,專家卻稱是正常現象

四塊金箔不約而同出現這樣的情況,這應該不是人為了,為了查明情況,博物館的相關負責人聯絡上了西北大學的物理和化學專家,希望他們能夠為所有人解答疑惑。

相關領域的專家們聚在一起商議之後,很快就得出了結論,這幾塊金箔在出土之前一直都是被泡在水裡的,金的質地比較軟,所以在經年累月的浸泡過程中,金子內部滲透進去了一些水,這些水短時間內無法被完全蒸發掉,所以稱重的時候重量實際上還包含了水的重量。

農民上交11斤黃金文物,半年後莫名少了三金,專家卻稱是正常現象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金箔裡面的水分被逐漸蒸發掉,金箔的重量就變輕了,這屬於正常現象,金箔本身並沒有變少或者減輕。

TAG: 金箔挖出稱重器具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