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這首詩,氣勢磅礴,第一句便驚豔世人

在浩如煙海的古詩詞裡,有一些作品氣勢磅礴,即使過去了千年的時光,也依然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如曹操《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王昌齡《從軍行》:“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等。無一不是驚豔世人的名篇佳句,讀來令人熱血沸騰。

李白的這首詩,氣勢磅礴,第一句便驚豔世人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關山月》,便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很有氣勢的一首詩。尤其它的開篇“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歷來就以氣勢磅礴為人所稱道。如宋代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中,就曾評價過《關山月》:氣蓋一世。所以我們就可以說李白的這首詩,氣勢磅礴,第一句便驚豔世人。

李白的這首詩,氣勢磅礴,第一句便驚豔世人

那麼它的磅礴氣勢,究竟體現在哪裡呢?它又具體寫了哪些內容呢?首先,它是李白借樂府舊題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內容主要是寫戍邊將士們與家中妻室的相互思念之情,同時也深刻地反映了戰爭帶給廣大民眾的痛苦。這類內容一般詩人寫得都很愁苦,境界也比較狹小。但好在它的作者是李白,於是就有了開篇的萬里邊塞圖景和常人難以企及的磅礴氣勢。

李白的這首詩,氣勢磅礴,第一句便驚豔世人

《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然後,我們便來具體看一看這首《關山月》。詩的開篇“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即一輪明月從天山升起,穿行在蒼茫的雲海之間;浩蕩的長風吹越了幾萬裡,最後吹過了將士駐守的玉門關。單獨從寫景來看,李白這裡顯然是勾畫了一幅,含有關、山、月三種意象在內的遼闊邊塞圖景。

李白的這首詩,氣勢磅礴,第一句便驚豔世人

但李白的主旨又在於表現戍邊將士的苦,因此這幅遼闊的邊塞圖景,其實就是戍邊將士在天山之西,回首東望時的所見所聞。而浩蕩的長風,則從戍邊將士的故鄉越過幾萬里,吹到了他們駐守的玉門關。乍一看,“長風幾萬裡”是李白的誇張之語。實際上戍邊將士身在西北邊疆遙望故園時,那濃濃的思鄉懷人之情,是覆蓋了整個祖國大地啊。

因此象徵著遠方親人對戍邊將士思念之情的長風,自然就是掠過幾萬里國土,直奔玉門關而來了。可見它並不誇張,反而極為形象貼切。如此一來,開篇四句中由長風、明月、天山、玉門關,所構成的萬里疆域圖,使人讀起來就倍感氣勢磅礴,撼人心魄了。接下來的“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則是李白從自然圖景轉到了戰爭的描寫上。

李白的這首詩,氣勢磅礴,第一句便驚豔世人

不過李白所描寫的戰爭景象,並不是當下,而是通過當年漢高祖劉邦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圍困了七天的戰爭史實,進而突出青海灣一帶,不僅是唐軍與吐蕃連年征戰之地,還是古往今來無休止的戰爭之地,但傷感的是幾乎見不到有人生還故鄉。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戰爭的勝利往往是萬千熱血所鑄就的。所以戍邊將士內心的思鄉懷人之情便可想而知了。

李白的這首詩,氣勢磅礴,第一句便驚豔世人

最後,“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即戍邊將士望著邊塞景象,思念故鄉和親人不禁滿面愁容。而將士們的親人,此時正登上了高樓,在哀嘆何時才能見到遠在邊塞的親人。字裡行間所流露的情感,正是兩地相思的痛苦。而因為有了前面的“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這裡的情感它是不受空間和時間限制的,具有更深遠的意境。

綜上所述,李白的這首詩,其實它包含了關山明月、戰場哀怨、戍客思歸三部分,但同時又渾然一體,自然流暢,盡顯氣勢的磅礴。即在廣闊的空間和時間背景下,讓世人能夠感受到數千年戍邊將士及家中親人的相互思鄉離別之情。總的來說,《關山月》是李白很有氣勢的一首詩,開篇便驚豔世人,常人難以企及。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TAG: 李白戍邊長風幾萬裡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