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敏捷:第四種去向與可能

宮敏捷:第四種去向與可能

《在每一座城市短暫駐留》

宮敏捷:第四種去向與可能

第四種去向與可能

宮敏捷

安石榴是一個被自己文字引領著一再出走,至今仍在路上且去向不明的人。只偶爾傳回一篇篇作品,讓我們捕捉到他的身影及其生活的點點滴滴。一篇作品是其身份拼圖一部分的話,新近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在每一座城市短暫駐留》,擷選的是記錄其在深圳、北京、桂林三城生活的文字,無疑向許多喜歡其人其文的讀者,還原了一個輪廓日漸清晰的安石榴。

宮敏捷:第四種去向與可能

這些散文隨筆類作品,拋開作家個人經歷與故事不談,讓文本回歸文學來看,分屬“深圳私人地圖”、“宋莊生活筆記”和“桂林一年”三個小輯,各帶著不同文字質地呈現出來。深圳是安石榴離開故土廣西藤縣石榴村後,第一個抵達並長期居住的城市。他以外來務工者身份來到這片土地,在這裡做過工廠文員、小攤販及刊物編輯等工作。還與一眾詩友創辦了民間詩報《外遇》;“率先掀起接下來在國內波瀾起伏的‘70後’詩歌運動”。期間,他已由一個文學愛好者,變身為國內著名詩人。伴隨著職業和身份的一再轉變,他和他文友們的足跡,幾乎遍及深圳的每一個區或人員密集聚居地。他們的青春、熱血、夢想及為此奮鬥的點點滴滴,集中體現了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所有外來務工人員的真實生活。從文學這個層次上來看,它也是一場又一場後來被人們津津樂道且深圳的打工文學史怎麼也繞不過去的流動的盛宴。只不過雖是“私人地圖”,在回述這段歷史與生活時,溫情之餘,安石榴讓文字負載了更多個人之外的東西;為自己居住過的部分地方從歷史沿革方面追本溯源,讓文字變得富有歷史韻味的同時,太多的敘述性文字,又讓部分作品失去了文學的屬性,甚至是沒有了作為作家創作最難能可貴的獨特體驗,而僅餘立此存照的價值。

宮敏捷:第四種去向與可能

安石榴

好在“宋莊生活筆記”部分,也是分量最重的部分,將本書的骨架支撐起來,讓文字繼續迴歸文學,也集中凸顯了安石榴的創作水平。它記錄的是一個作家、詩人,在宋莊最簡單的日常,蒔花弄草,清掃耕種,抑或被兩條狗伴著,時而寫作,時而喝茶,時而待客,時而無所事事地看日出日落。都被他寫得趣味怏然又自稱一派,無端讓人想起不同版本的《瓦爾登湖》。安石榴之所以成為作家、詩人,除了後天的努力,也離不開他先天的文學理解能力、素材組織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語言清新、樸素又簡潔、高雅,從他最初的文學創作開始,就具備這樣的格調與品位。賈平凹說:“小說或許是編個故事給別人聽,散文卻是給自己寫的”。即便這種寫給自己的文字,在安石榴筆下,也變得隱忍、剋制,帶有小說創作的非人格化寫作烙印。

詩人韓東說,“詩歌到語言為止”。總結得非常好,卻也是白說,沒有任何一種文學創作,不是到語言為止的。沒有好的語言,再精彩的故事,再深刻的思想和主題,都不可能呈現,縱然寫出來了,也難以被稱之為文學作品。決定文學作品文學價值的第一要素就是語言,為什麼許多大師的隻言片語都值得出版,除具備研究價值外,也因為其文學語言的不可替代和複製。好的文學語言是有空間感和時態感的;是有維度,有態度,有情緒,有氛圍的;還是有味道,有顏色的。在本書的這一部分篇章裡,以上語言特色就可見一斑。

宮敏捷:第四種去向與可能

安石榴新書分享會現場

因已透過向他渠道,閱讀過此書關於宋莊的部分,我由此而以為,它會是書中最精彩也是我最喜歡的部分。全書讀罷,這才知道,書中的第三部分,即“桂林一年”一輯,才是最值得我推崇的。它的語言風格和文學水準,與前面部分一脈相承,但思想內涵抑或說文字主題,又上升到新的高度與層次。

藉由母親的病故,安石榴從外地回到了故鄉,繼而在一個叫桂林蓮花塘的行將消失的村莊生活了一年多。這一年多里,安石榴在蓮花塘過著簡樸、散淡又自由的生活,也是帶著冥思與心靈探索的生活。多年漂泊之後,這是他身體的迴歸,思想的迴歸,經過不斷的自我拷問後,想明白許多自己一開始就關注但始終想不明白的問題。他需要知道,依靠文學情懷的支撐,自己還要走多久,走多遠,又能堅持到什麼時候;用文字創造一個世界,來調和現實世界與自己的格格不入,僅僅是一種內心的不斷撕裂,還是一種值得堅守及富有人文意義的英勇反抗。於是,一向冷靜又剋制的安石榴,在許多篇章了,難得地真情流露,繼而深情地向我們表達他的內心。

宮敏捷:第四種去向與可能

左起:郭海鴻、宮敏捷、謝湘南、安石榴

他說,“對於我,這一段生活是相當值得銘記的,它使我真實地體會到了物質與精神的一次交接。我由此放下了淘金的空虛夢想,重拾荒蕪的文學情懷,並在思想上經歷了一場深刻的洗禮。”他還說,“我不是一個能夠拒絕城市的人,而城市也一直與我貌合神離。離開城市,我在實際生活和人生識見上一無是處,而滯留城市同樣捉襟見肘。我丟失的不是家園和方向,而是越來越空落的夢想和心靈。”

在以下追問中,安石榴的思考與表達,還具有了時代意義和普遍意義。“在城市中困頓已久,我對棲身於天地之間的這樣簡單的人生已漸失感受,而更多在樓房縫隙的狹小空間中衝突遊走。請確實,眾多奔赴城市或者本來就處在城市中的人們,隨著城市更龐大的崛起和擴張,早已失去了天與地的感受。原本人類是生於天地之間,轉在塵世,然而現在天地越來越狹小,塵世越來越空茫,試問普天之下,現世之中,還有幾人能夠自如地仰望天空,親近大地?那麼多屈身於高樓大廈中的人們甚至連線近泥土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而我還能以卑微之身在與天地無限接近的鄉間和院落中釋放生命力,應該是不幸之大幸。”

就此,我看到了一個思想更為成熟與深邃的安石榴,對他的文學作品,又有了更多的新奇的期待。這就是我說的第四種去向與可能,更為宏大敘事的可能,也是更為深刻表達的可能;讓個人日常的絮叨,經由他的筆端,深入更多人的內心,去到更開闊的天地。現代文學的理論奠基人亨利·詹姆斯說,“正如圖畫是現實,小說就是歷史。這就是我們可以為小說所作的唯一的(對它公道的)概括……小說的素材同樣儲存在文獻和記錄裡面的,並且如果它不想洩露自己的底細的話,它就必須滿懷自信地講話,用歷史學家的語氣講話。”從這個角度去解讀的話,圖畫如此,小說如此,散文詩歌也如此。安石榴這本書三個小輯的文字表達,已經具備了真實又厚重的歷史感。真實,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學創作,最為缺乏的東西,真實的故事,真實的情感,真實的視角,真實的主題,甚至是真實的生活細節。這些,我都在安石榴的文學創作上,看到了可能。而我對他的期待,還有更多。

宮敏捷:第四種去向與可能

安石榴新書分享會海報

塞萬提斯說:“文學是吃飽喝足後的事情。”威廉·福克納又說,“對於一個作家和一個文藝工作者來說,佔領他的工作全部時間的應該是人類內心古老的真理、那些亙古不變的真理,是愛、榮耀、憐憫、自豪、同情和犧牲,除非他去銘記這些真理,如果他不銘記這些真理,那麼他只是在詛咒的陰影裡寫作,因為他寫的不是愛而是情慾,他寫的失敗裡沒有人失去任何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他的勝利裡面看不到希望,最糟糕的是人們從這裡面看不到悲憫和同情,他寫的哀傷裡面留不下真正的傷痕,他寫的不是心靈而是內分泌。”一句話,文學作品終極表達的,是帶有向上力量的世故人心,文字才能貼地飛翔(既不高高在上又不落入塵埃);而這些,經由《在每一座城市短暫駐留》,我也在安石榴的日後創作中,看到了這種走向與可能。

——原發2020年8月10日《寶安日報》

宮敏捷:第四種去向與可能

TAG: 石榴文學城市真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