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夏縣發現史前遺址,出土6000年前石雕蠶蛹,填補仰韶文化空白

眾所周知,仰韶文化是黃河中游地區一種重要的新石器時代彩陶文化,距今約7000年至5000年,大約分佈在今天的甘肅省與河南省之間。仰韶文化是中國分佈地域最大的史前文化,涉及河南、陝西、山西、河北、甘肅、青海、湖北和寧夏等地。1920年,瑞典人安特生在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村採集動物化石時,意外發現了一個古文化遺址,並從當地村民收集了600多件石器。第二年,安特生在取得北洋政府同意後,對澠池縣仰韶村進行了調查,並在後來對仰韶村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仰韶文化作為中國新石器時代最重要的考古文化,其地位十分顯赫,影響十分深遠。今天我要跟大家講的是山西運城夏縣師村遺址,出土距今6000年前石雕蠶蛹,填補仰韶文化的空白。

山西夏縣發現史前遺址,出土6000年前石雕蠶蛹,填補仰韶文化空白

師村遺址位於山西運城市夏縣裴介鎮師村西北約一公里處,地處青龍河古道河曲地帶,距離運城鹽湖約七公里。時間回到2019年夏天,當時吉利大學考古學院在山西夏縣建立了全國高校中最大的田野考古教學基地,並對夏縣師村遺址進行考古勘探。在經過國家文物局批准後,吉林大學考古學院聯合山西考古研究所和運城市文物部門對師村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發掘面積超過2600平方米。根據前期考古探查,師村聚落遺址面積大約有三萬五千平方米,聚落周圍有夯土圍牆,在圍牆外側還分佈夯土臺基。考古隊員們在聚落遺址內外都發現大量灰坑和墓葬,灰坑有袋形、直筒形、圓底和不規則等形,墓葬包括多人合葬和單人葬,且大多為土坑豎穴墓。

山西夏縣發現史前遺址,出土6000年前石雕蠶蛹,填補仰韶文化空白

考古專家經過碳十四年代測定,師村遺址的年代大約距今6000-6500年左右。吉林考古學院在師村遺址進行田野考古時,意外發掘出土兩枚石雕蠶蛹,它們形狀大小如棗核,一枚呈淺褐色,一枚呈深灰色,上面均用尖銳器物刻上條狀的花紋。後來,考古專家又發掘兩枚石雕蠶蛹,這四顆石雕蠶蛹的發現,不僅為上世紀二十年代中國考古學之父李濟在山西夏縣境內發掘半顆炭化蠶繭提供了實物證據,在時間上也早了500多年。師村遺址墓葬中,考古隊員清理出土陶器有盆、罐、瓶等,另外還發現了黑彩陶,陶器的形狀各種各樣。

山西夏縣發現史前遺址,出土6000年前石雕蠶蛹,填補仰韶文化空白

考古專家表示山西運城自古就流傳著“嫘祖養蠶繅絲”的傳說,民國的時候在山西夏縣就曾出土過炭化的蠶繭。嫘祖是軒轅黃帝的妃子,她發明了養蠶技術,史稱“嫘祖始蠶”。師村遺址發現的石雕蠶蛹距今大約6000年,表示當時我們的祖先已經掌握了養蠶繅絲的技術。考古專家表示師村遺址墓葬的發現,為研究仰韶早期居民的社會形態、體質特徵及親緣關係等問題提供了重要材料依據,填補了仰韶時代早期文化的空白。

TAG: 考古師村遺址夏縣蠶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