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建德江》寫作手法,詩意賞析

《宿建德江》寫作手法,詩意賞析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前半生主要居家侍親讀書,以詩自適,曾隱居鹿門山。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40歲時遊京師,與張九齡、王維、王昌齡等詩人交誼甚篤,後應進士不第,返襄陽,漫遊吳越,窮極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公元740年,王昌齡遊襄陽,當時,孟浩然患有癰疽(擁狙),也就是一種毒瘡,將要治癒了,醫生囑咐他不能再吃魚鮮。有一次,孟浩然設宴款待王昌齡等老朋友,縱情宴飲,抵制不住美味佳餚的誘惑。結果,王昌齡還沒離開襄陽,孟浩然就因為吃魚病發而死。孟浩然一生著作頗豐,有《孟浩然集》,存詩二百餘首。此詩作於開元十八年(730)漫遊吳越之時。

孟浩然的一生經歷比較簡單,他詩歌創作的題材也很狹隘。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他和王維並稱,雖遠不如王詩境界廣闊,但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代表作品有《夏日南亭懷辛大》、《過故人莊》、《春曉》、《宿建德江》等。

山水田園詩源於南朝(宋)謝靈運,田園詩源於晉代陶淵明,以唐代王維,孟浩然為代表。這類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多用白描手法。思想內容上熱愛自然,嚮往自由,嚮往歸隱生活的閒適淡泊,悠然自得。

《宿建德江》寫作手法,詩意賞析

《宿建德江》是一首抒寫羈旅之思的詩。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經建德(今屬浙江)的一段江水。開元十八年,詩人求官無成,放舟江南,行至建德江時,暮夜籠罩,煙水茫茫,引發了詩人的無限愁思,遂成千古名句。

全詩開篇,詩人移動小船停泊在煙霧朦朧的小洲夜宿。一方面點題,另一面也就為下文的寫景抒情作了鋪墊。筆鋒一轉,談到眼前空闊遼遠的景象。日落黃昏,夜色逐漸轉濃,加之江面上水煙濛濛,遊子的鄉愁不由得又增添了許多。一個“新”字,讓人覺得原來詩人本有無盡的舊愁,今日在此停泊,又生出更濃的新愁。這就奠定了全詩的抒情基調。

此刻作者遙望空曠原野的遠處,感覺上,天空似乎比樹木來的低了。第三句寫日暮時刻,蒼蒼茫茫,曠野無垠,放眼望去,遠處的天空顯得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空曠的原野使人更加孤寂。“低”和“曠”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 。最後一句描寫舟邊江水清澈,水面月影倒映,感覺上,月亮似乎就在身邊似的。時已夜晚,明月在天,倒影在水中,詩人於船上俯視江水,看見月亮是如此之近。這情景不得不讓詩人倍感冷清寂寥。這兩句一寫遠眺,一寫近觀,給人既遼遠又逼真之感。

《宿建德江》寫作手法,詩意賞析

本詩的在結構上,構思精巧,詩人抓住特定的環境下的景物進行描寫,富有層次感。有松有馳,跌宕起伏。意象鮮明,詩中描繪了日暮,小船,天色,江水,明月等意象,並透過這些意象將詩人此刻的心境淋漓盡致的展現在讀者面前。情景交融,把詩人的感情和自然風景天衣無縫地融合在一起,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宿建德江》是唐詩五絕中的名篇,是一首刻畫秋江暮色的詩歌。先寫羈旅夜泊,再敘日暮添愁;然後寫到曠野廣袤寧靜,明月伴人更親。一隱一現,虛實相間,兩相映襯,互為補充,構成一個特殊的意境。詩中雖只一個“愁”字,借景抒情,野曠江清,“秋色”歷歷在目,抒發了詩人的旅途愁思之情。全詩哀而不傷,含而不露,清麗自然,獨具特色。

聞一多先生說,淡得看不見詩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詩。

在物慾洪流的現代,人們匆匆忙忙,很難有一顆淡下去的心。古典詩歌可以淨化心靈,陶冶一個人的情操,使人身臨其境,體驗純粹乾淨的美。靜下來,讀一讀古典詩歌,為自己的內心尋找一份安定,去尋找內心深處的一份淡雅。鬧市裡做事,安謐處讀詩,從容而自在。

TAG: 孟浩然詩人建德襄陽王昌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