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家長”常見的誤區:想做個真正會與孩子溝通的父母,掌握3個法則秒變溝通達人

很多媽媽都知道親子閱讀的重要性,那你知道嗎?

與親子閱讀比起來,還有一項做法,更加便捷,也更加有效,甚至都不需要購買書籍,卻能達到非常好的效果。

這種方法,卻是我們生活中必然會用到的,但往往為我們所忽略。

1995年,為了研究到底是什麼因素,對孩子的智商和成長影響更大,美國兩位學者,人類學家貝貝蒂·哈特和託德·雷斯利,做了一項耗時2年半的研究。

這段時間裡,他們跟蹤調查了42個家庭,大量的記錄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對話。

當研究結束,他們發現,有一組資料非常突出,那些智商更高、成長更好的孩子,並非單純與父母有沒有錢,家庭環境是否優裕有直接關係。

研究結論指向一個為人所忽略的方向:那些聰明又優秀的孩子,他們的父母們,無一例外的,都常常與孩子有充分的溝通和交流。

“中國式家長”常見的誤區:想做個真正會與孩子溝通的父母,掌握3個法則秒變溝通達人

也就是說,喜歡和孩子聊天,總是與孩子交流的父母,收穫了一個聰明孩子的機率,遠遠超過那些少與孩子交流,一回到家就精疲力盡躺在沙發上的父母。

而這種交流帶來的最大表現,就是3000萬個單詞的差距。

優秀孩子與平庸孩子之間,從出生6個月一直到3歲時,與父母的交流,相差了3000萬個單詞的溝通。

看到這裡,我們知道了,原來跟孩子多聊天,是優秀孩子的催化器啊!

聊天很容易嗎?

庭爸知道,很多父母一定想了想,就會搖頭,帶著苦笑說,還真是,不知道跟孩子聊什麼,有時候想主動聊天,人家卻不理你,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如果你有這麼痛的感悟,我們可以看看,聊天3法則,學會了,我們跟孩子之間的溝通,就會變得順暢又有趣,甚至可以聊得停不下來。

“中國式家長”常見的誤區:想做個真正會與孩子溝通的父母,掌握3個法則秒變溝通達人

芝加哥大學教授薩斯金德博士,在《父母的語言-3000萬詞彙塑造更強大的學習型大腦》中,說到了與孩子交流的“3T原則”:

Ture In——共情關注

Talk more——-充分交流

Take turn——-輪流談話

簡單來說,

tune in共情關注,我們要從孩子的興趣切入,與孩子進行溝通。比如寶寶正在玩積木,媽媽就可以有意識得對寶寶說:

寶寶,這塊積木好有趣啊。

我們一起來玩吧。

你想用積木搭什麼呢?

“中國式家長”常見的誤區:想做個真正會與孩子溝通的父母,掌握3個法則秒變溝通達人

talk more即儘可能得多說。對一件事情的描述用不同的句子來描述,豐富地表達出來。

比如,

比如給寶寶換尿片,可以說:

媽媽給小寶貝換尿片了。

又到了換尿片的時候啦。

寶寶尿不溼溼了,要換尿片啦。

take turns即雙向輪流交換地說。和寶寶說話要你一句我一句地互動起來。

我們說完一句話要給寶寶時間去反應,耐心等待,讓寶寶按照自己的節奏給我們反饋。即使是簡單的咿咿呀呀,也要給寶寶表達的機會,鼓勵他多說。

比較起來,我們中國式家長是怎麼樣的呢?

1、玩積木,這有什麼好玩的?這樣不對,應該這麼搭!你怎麼這麼笨?

這樣共情關注了嗎?這樣的聊天和對話,很快孩子就會放下積木,興致缺缺,甚至是嚎啕大哭。

結果,大人還很奇怪,不就是指點了一下嗎,怎麼這麼小氣,還說不得了?

這是因為,你跟孩子沒有同頻,沒有用孩子的角度來聊天,帶來的是破壞性的效果。

你是這樣的嗎?

“中國式家長”常見的誤區:想做個真正會與孩子溝通的父母,掌握3個法則秒變溝通達人

2、看到女兒在玩過家家,在跟小玩偶說著話,於是緊張,老是自言自語,是不是哪裡有問題?

讀起繪本,一板一眼的照著念,孩子手指著哪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媽媽把寶寶的手拿開,別動,好好聽媽媽講故事。

寶寶問什麼問題,為什麼大灰狼要吃小兔子呢?大灰狼肯定要吃小兔子啊,因為它吃肉啊。

為什麼小兔子不吃肉呢?因為小兔子愛吃胡蘿蔔啊。

為什麼大灰狼不跟著吃蘿蔔呢?

你這孩子,怎麼老是問這些問題,別問了,聽媽媽講故事。

你是這樣的嗎?

“中國式家長”常見的誤區:想做個真正會與孩子溝通的父母,掌握3個法則秒變溝通達人

3、聽寶寶講什麼事情,嚴肅的聽著,並且加以糾正

我女兒和媽媽的溝通就是這樣

她說,媽媽,嗯,這個故事很好玩,嗯,它講的是,嗯,小朋友要團結才能拔動蘿蔔。

媽媽提醒,說話不要總是嗯嗯的,請想好再說。

女兒:。。。一下子不會講了。

媽媽:快說啊,還有啊,把牙齒縮回去,女孩子家,以後兩個大暴牙,多難看啊!

女兒:。。。呃,更加不會講了。

你是這樣的嗎?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跟孩子溝通得不好的原因。

那麼,以上的對話,如果我們會聊天,應該怎麼說呢?

1、當孩子在玩積木時,我們走過去,坐下來,和孩子一樣。

寶寶拿起一塊積木搭著,我們也拿起一塊積木搭著,

寶寶說,爸爸,這個是我做的給小豬的家。

我說,真棒啊,看起來很結實的樣子,門在哪裡呢?還有窗,嗯,小豬回家來,門口有燈嗎?

“中國式家長”常見的誤區:想做個真正會與孩子溝通的父母,掌握3個法則秒變溝通達人

寶寶說,門在這裡,窗戶這樣,對呢,我要做一盞燈。

我說,你看,爸爸做的是一個小城堡,裡面可以住很多小朋友。

。。。

這樣的,就是在同頻的對話,在共情關注。如果想和孩子一起聊天,請用孩子的語氣和心態去做這件事情。

2、和女兒一起閱讀,女兒手指著一個地方在問,我們便停下來一起交談

讓她充分的瞭解後,我們在讀《一園青菜成了精》時,女兒對各種蔬菜很感興趣,看到蓮藕大王的造型,女兒說,怎麼蓮藕大王長得細細長長,又有很多根鬚呢?於是我們就交流起蓮藕大王的細節,結果聊了很久,最後也沒有把書讀完。

這樣的閱讀和聊天有效嗎?看看女兒的笑臉和心滿意足的樣子,就知道了。

“中國式家長”常見的誤區:想做個真正會與孩子溝通的父母,掌握3個法則秒變溝通達人

3、對於孩子說什麼,我總是會鼓勵她,說下去,還有嗎?

當孩子說完,我會說,很好啊,說得很仔細,說明你很細心啊。這個嗯嗯,是不是你在思考呢,我們以後,可以想得更清楚再說,也沒有問題的。

實際上,如果是我在和女兒聊天,這個嗯嗯的表現,我是不會指出的,更不會糾正什麼牙齒的問題。

為什麼呢?就算大人,在思考時也會有一些語氣的助詞,縮著牙齒說話,想想都覺得彆扭。所以,沒必要強調。

“中國式家長”常見的誤區:想做個真正會與孩子溝通的父母,掌握3個法則秒變溝通達人

過度的強調,會讓孩子把精力放在了“牙齒漏出來了嗎?有沒有說嗯嗯?”上面,對孩子的注意力培養沒有好處。

對於孩子來說,他是沒有辦法同時關注兩件以上的事情,不斷強調的結果,只會讓他無法協調好怎麼做而手忙腳亂。

寫在最後:

做個愛聊天、會聊天的父母,是一項超超超划算的“投資”,我們不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錢,卻能得到更好的效果,這樣的事情,誰做誰受益啊!

庭爸,家有10歲女兒,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家庭教育指導師,70後大叔,有愛有思考的育兒和教育達人,歡迎關注、轉發、點贊和評論,更多育兒和教育問題可以與我交流。讓育兒更輕鬆,讓教育更有效

TAG: 孩子寶寶聊天積木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