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本書,讀懂李清照的一生

互 動

在本文下方留言,獲得置頂的讀者,贈送本文推薦的“大家小書”一本;轉發文章並截圖傳送後臺的讀者,隨機贈送“大家小書”一本,趕快參與活動吧!

四本書,讀懂李清照的一生

那 年 今 日

1155年5月12日,“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逝世。

世間女子芸芸,李清照卻只有一個,李清照因為那首悽絕千古、驚豔四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而被眾人熟知。作為婉約派的一代詞宗,她的詞作清新絕美、意蘊深長,更重要的是,她還是公認的中國古代社會文學成就最高的女性。她的作品中充斥著揮之不去的離愁別緒、索然寂寥,能夠很輕易地深入讀者心裡,牢牢鉗住那個最隱幽的自我。李清照作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她的才華,她的家國情懷,她的膽魄骨氣,足以讓那個時代失色,風流無二。今天我們回顧“大家小書”之李清照。。。

四本書,讀懂李清照的一生

《唐宋詞啟蒙》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這首詞是懷念丈夫的 。 前三句可以連起來這樣理 解: 獨自登上蘭舟,把羅裳輕輕解開,覺得潔白的竹蓆有秋天的寒意,看到紅藕(即紅藕花或紅荷花)已經殘謝了。夫妻間的書信常稱錦書,見到雁行,想到雁是可能捎了丈夫的信來,並非真的來信了,下句雁字指雁在天空排的字。下片的花指首句的紅藕花,水是蘭舟在其中前進的水。兩地指與丈夫分居兩地,但同樣相思愁悶。末三句也就是范仲淹的《御街行》中幾句的意思:“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

四本書,讀懂李清照的一生

四本書,讀懂李清照的一生

《宋詞賞析》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這首詞是宋高宗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作者避難浙江金華時所作。當年她是五十三歲。那時,她已處於國破家亡之中,親愛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離異鄉,無依無靠,所以詞情極其悲苦。

首句寫當前所見,本是風狂花盡,一片悽清,但卻避免了從正面描寫風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風住塵香”四字來表明這一場小小災難的後果,則狂風摧花,落紅滿地,均在其中,出筆極為蘊藉。而且在風沒有停息之時,花片紛飛,落紅如雨,雖極不堪,尚有殘花可見;風住之後,花已沾泥,人踐馬踏,化為塵土,所餘痕跡,但有塵香,則春光竟一掃而空,更無所有,就更為不堪了。所以,“風住塵香”四字,不但含蓄,而且由於含蓄,反而擴大了容量,使人從中體會到更為豐富的感情。次句寫由於所見如彼,故所為如此。日色已高,頭猶未梳,雖與〔鳳凰臺上憶吹簫〕中“起來慵自梳頭”語意全同,但那是生離之愁,這是死別之恨,深淺自別。

三、四兩句,由含蓄而轉為縱筆直寫,點明一切悲苦,由來都是“物是人非”。而這種“物是人非”,又絕不是偶然的、個別的、輕微的變化,而是一種極為廣泛的、劇烈的、帶有根本性的、重大的變化,無窮的事情、無盡的痛苦,都在其中,故以“事事休”概括。這,真是“一部十七史,從何說起”?所以正想要說,眼淚已經直流了。

四本書,讀懂李清照的一生

四本書,讀懂李清照的一生

《唐宋詞概說》

李清照早年作“詞論”,倡導“別是一家”說,提出:詞是“歌詞”,必須有別於詩;詞在協音律以及思想內容、藝術風格、表現形式等方面,都應保持自己的特色。她的前期創作基本上是這一理論主張的具體實踐。南渡後,李清照親身經歷了由北而南的社會變革,她的生活遭遇、思想感情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她的歌詞,內容、情調,乃至色彩、音響,都隨著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即由明麗清新變為低徊惆悵、深哀入骨。內容變了,情感變了,但是詞的“本色”仍未曾變。這就是李清照歌詞創作的成功之處。從藝術創作的角度看,李清照的成功,除了取決於真切的生活感受、深厚的藝術素養之外,還在於“用字奇橫而不妨音律”與“以尋常語度入音律”。李清照的歌詞創作,以舊形式表現新內容,為南渡後作家樹立了榜樣。

四本書,讀懂李清照的一生

四本書,讀懂李清照的一生

《古典文學略述》

作為婉約派詞人的李清照,她的詞在藝術上的特徵是以曲折、含蓄的手法表現作者內心的憂傷。試舉她的〔鳳凰臺上憶吹簫〕做例: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別懷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這首詞一開首就寫她對生活的懶散心情,下文卻迂迴曲折,並沒有說出她為什麼這樣懶散。直到下半首才微微透露她曾經千方百計要她丈夫留下而沒有成功。我們說她的手法是曲折、含蓄的,因為許多地方她沒有直接表達。如她明明因為丈夫離開了而形容憔悴,可是她沒有直說,反而說不是為了病酒或悲秋。又如她不直說沒有人理解她的心情,反而說能夠憐念她的只有樓前的流水。這種表現手法有時能給讀者留下思考的餘地,意味比較深長。它的缺點在不能表現強烈的感情,不能鮮明地揭露現實裡帶有本質意義的東西。

李清照這種表現手法在我國詩傳統上屬於“溫柔敦厚”一路。這種表現手法在反映家庭內部父子夫婦之間的矛盾時,有時可以感動對方而無傷於和氣,還有它可取的一面。然而到了南宋以後,國破家亡,她仍舊企圖用這種手法表現她對淪陷了的故鄉的懷念,表現她對侵入中原的敵人的仇恨,那就像一個弱不禁風的女子在兩陣對圓處出現一樣,顯得多麼不相稱。我們從她南渡後寫的〔永遇樂〕〔聲聲慢〕〔漁家傲〕等詞看,風格上已多少轉向蒼涼沉著。然而正像一個多年纏足的女子,一時解放,依然不能大踏步出來。就這方面看,她不能不讓比她稍遲的詞家張孝祥、辛棄疾等後來居上。

四本書,讀懂李清照的一生

圖片/侵刪

TAG: 李清照含蓄丈夫歌詞蘭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