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師|人的一生中,萬事都要留一步,不要做到極點,享受也不要到極點,到了極點就完了

懷師|人的一生中,萬事都要留一步,不要做到極點,享受也不要到極點,到了極點就完了

我們都常聽說“得意忘形”,但是,據我個人幾十年的人生經驗,還要再加上一句話,“失意忘形”。有人本來蠻好的,當他發財、得意的時候,事情都處理得很得當,見人也彬彬有禮;但是一旦失意之後,就連人也不願見,一副討厭相,自卑感,種種的煩惱都來了,人完全變了——失意忘形。所以我就體會到孟子講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一個人做學問,只要做到“貧賤不能移”一句話,能夠受得了寂寞,受得了平淡,所謂“唯大英雄能本色”,無論怎麼樣得意也是那個樣子,失意也是那個樣子,到沒有衣服穿,餓肚子仍是那個樣子,這是最高修養,達到這步修養太難了

。所以子貢講的“貧而無諂,富而無驕”的確是不容易,很難得。可是孔子並沒有給他九十分,只是“可也”而已。下面還有一個“但是”,但是什麼?“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你做到窮了、失意了不向人低頭,不拍馬屁,認為自己就是那麼大,看不起人,其實滿肚子的不夠;或者你覺得某人好,自己差了,這樣還是有一種與人比較的心理,敵視心理,所以修養還是不夠的。

同樣的道理,你到了富而不驕,待人以禮,因為你覺得自己有錢有地位,非得以這種態度待人不可,這也不對,仍舊有優越感。所以

要做到真正的平凡,在任何位置上,在任何環境中,就是那麼平實,那麼平凡,才是對的

。所以孔子告訴子貢,像你所說的那樣,只是及格而已,還應該進一步,做到“貧而樂,富而好禮”,安貧樂道。安貧就非常難,後來《中庸》引用孔子所說“君子,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的話。所以有些朋友很了不起,很清高,聊天時常常問起:“你看我這個人怎麼樣?”我說:“我個人不完全同意你,你是很清高,不過有一點苟求清高。”

一個人是應該清高的,但有人是苟求清高,或者為了標榜自己清高,因此只好忍痛犧牲。那就大可不必,這就不平凡,不平凡不是真涵養的精神。

因此孔子告訴子貢,

要安貧樂道,要平實,他說僅是做到不驕傲,不算好,還要進一步做到好禮,尊重別人和愛人

——《論語別裁》

實際上,好事跟痛苦是一體的兩面而已,一個是手背,一個是手心。假使說,

好事他能夠真丟開的話,痛苦來一樣可以丟開,所以痛苦也是一個很好的測驗。如果一個人碰到煩惱、痛苦、逆境的時候丟不開,說他碰到好事能丟得開,那是不可能的。

儒家經常告誡人,不要得意忘形,這是很難做到的。一個人發了財,有了地位,有了年齡,或者有了學問,自然氣勢就很高,得意就忘形了;所以,人做到得意不忘形很難。但是以我的經驗還發現另一面,有許多人是失意忘形,這種人可以在功名富貴的時候,修養蠻好,一到了沒得功名富貴玩的時候,就都完了,都變了,自己覺得自己都矮了,都小了,變成失意忘形。

所以得意忘形與失意忘形,同樣都是沒有修養,都是不夠的

換句話說,是心有所住,有所住,就被一個東西困住了,你就不能學佛了

真正學佛法,並不是叫你崇拜偶像,並不是叫你迷信,應無所住而行佈施,是解脫,是大解脫,一切事情,物來則應,過去不留

。等於現在引磬一敲,下樓就是下樓,《金剛經》還是歸《金剛經》,你還是你,如此應無所住。

——《金剛經說什麼》

所以孟子說,歷史上舜、傅說等等,這些人物,因為受過那麼大的艱難困苦,才能夠擔當那麼大的責任。研究歷史可以發現,

凡少年得志,如楚霸王項羽之類,公子哥兒出身的,幾乎沒有不失敗的

;成功者只有百分之五,失敗的佔百分之九十五。

越是艱難困苦中出來的,成功的可能性越大,艱難困苦是一種最大的、最好的教育

。所以“動心忍性”四個字,成為後世中國文化講修養最重要的中心思想之一。

人要在得意時“動心忍性”,對得意之事,看得很平淡;在失意時,也要“動心忍性”,無所謂失意,看得很平凡。

我在《論語別裁》中曾經指出,一般人“得意忘形”是要不得的,但有些人還可以做到得意而不忘形;最難修養到的是失意不忘形。有許多人平常修養很好,一到失意時,人的樣子都變了,自卑感等等心理上的毛病都來了。所以

要做到“貧賤不能移,失意不忘形”,那就是 “動心忍性”,是“儒行”

。所以,一個知識分子的修養,成功不過如此,失敗也不過如此,我還是我。

古人的名言:“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大英雄總是老樣子,從鄉下種田出來的,事業成功了,還是農夫的樣子,這是本色。如果是一個真的名士,他自然瀟灑,不是靠外型,而是內在修養的一種自然流露,這是“動心忍性”之間,應該如此。

為什麼歷史上這些劃時代的人物,都吃過很大的苦頭?似乎是上天有一種力量,故意在磨鍊他,使他本來做不到的,要磨鍊得能做到;使他本來不夠、不能的地方,得以夠,得以能;給他最壞的環境,造就他將來做最偉大的事業。

其實聖人、宗教家,如釋迦牟尼佛,也是走過這個路子。他十幾歲開始,自己走這條路,十二年的苦行,在雪山六年,吃的草菓,餓得肚皮貼著脊骨了,這就叫做“空乏其身”,空到這個地步,沒有營養,三十一歲就滿頭白髮了;後來下山,才重新恢復營養。

現在的年輕人修道,又說營養不良了,又怨空氣不好了,這還能修得成道嗎?

——《孟子與告子》

由於欲境,起諸違順境,背愛心而生憎嫉,造種種業,是故復生地獄餓鬼。

有了愛慾之心以後,便產生自私的佔有慾,然後,

合於我心意的就是順境;達不到我的需求的就是違境。順境時沾沾自喜,得意忘形,碰到違境就產生痛苦,怨天尤人,甚至自暴自棄。人生的痛苦乃是因欲而來的,與欲相違,或是慾望不滿足,便耿耿於懷,渾身不自在,所謂“有求皆苦,無欲則剛”

,這世上有幾人不為自己的貪求和物慾掉入名利的牢籠呢?

——《圓覺經略說》

像我們小的時候老輩子人就告訴我們,年輕人出門,像大學畢業後兩三年找不到工作,那個倒黴相,皮鞋也破了,西裝牛仔褲已經發白了,頭髮留得長長的,然後履歷表到處送,一看到就曉得是個倒黴的青年。碰到這樣倒黴時,怎麼辦啊?勤理髮,理得乾乾淨淨的;勤洗衣服,哪怕只有一件,晚上燙得筆挺,早晨出來還神氣,把褲帶縮緊一點,肚子餓了,問你吃了沒有,吃了。那神氣十足,工作容易找到的,碰到有些老闆就會用你了。

——《列子臆說》

有關人生的得意與失意,榮寵與羞辱之間的感受,古今中外,在官場,在商場,在情場,都如劇場一樣,是看得最明顯的地方。以男女的情場而言,如所周知唐明皇最先寵愛的梅妃,後來冷落在長門永巷之中,要想再見一面都不可能。世間多少的痴男怨女,因此一結而不能解脫,於是構成了無數哀豔戀情的文學作品!因此宋代詩人便有“羨他村落無鹽女,不寵無驚過一生”的故作解脫語!無鹽是指齊宣王的醜妃無鹽君,歷來都把她用作醜陋婦女的代名詞。其實,無鹽也好,西施也好,

不經絢爛,哪裡知道平淡的可貴

不經過榮耀,又哪裡知道平凡的可愛。

這兩句名詩,當然是出在久歷風波,遍嘗榮華而歸於平淡以後的感言。從文字的藝術看來,的確很美。但

從人生的實際經驗來講,誰又肯“知足常樂”而甘於淡泊呢!除非生而知之的聖哲如老子等輩。其次,在人際關係上,不因榮辱而保持道義的,諸葛亮曾有一則名言,可為人們學習修養的最好座右銘,如雲:

勢利之交,難以經遠。士之相知,溫不增華,寒不改葉,貫四時而不衰,歷夷險而益固。

在我們舊式文學與人生的名言裡,時常聽到人們勸告別人的話,如“身外之物,何足掛齒”。由於得意而受到的榮寵,與失意所遭遇的羞辱來講,利害、得失,畢竟還只是人我生命的身外之物,在利害關頭的時候,慷慨舍物買命,那是很常見的事。除非有人把身外物看得比生命還更重要,那就不可以常理論了!

……

老子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禍與福是互為因果的。一個人正在得意時,就要知道得意正是失意的開始;而失意,卻正是得意的起端。

對於人生得失的感受,在於各人的觀點看法如何。這就是哲學問題。

常聽人說某人有福,但福為“禍之所伏”,看來有福時,可能禍就快要來了。我們中國有句諺語,“人怕出名豬怕肥”,豬肥了算是有福,可快要被殺了。人發財以後出了名,大家都知道,同時麻煩也就來了。一個人官大、名大、錢大,只要三者有其一,也就麻煩大,痛苦多了。

所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一思想,就是從道家老子這句話來的。

禍害到了極點,福便來了;福到了極點,跟著便是禍了

這兩件事是互為因果,迴圈交替而來的。但是“孰知其極”,誰知道什麼是禍的極點,什麼又是福的極點?

人的一生中,萬事都要留一步,不要做到極點,享受也不要到極點,到了極點就完了

例如今天有好的菜餚,因為好吃,便拼命地吃,吃得飽到十分,甚至飽到十二分;吃過了頭一定要吃幫助消化的藥,否則明天要看醫生。這就是口福好了,享受極了,反而害了腸胃。如果省一點口福,少吃一點,或者腸胃受一點餓,受點委屈,可是身體會更健康,反而有福了。

——《老子他說》

所以孔子說:“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而動者也。”

孔子以為一個人要成功一件事業,非要有自己的本事不可。

有了學問,有了能力,就是所謂的“藏器於身”。

絕不能靠人啊!如果你以為我有幾個人幫我做事,你已經註定要失敗了,就算成功也是失敗的,因為這個天下不是你打來的。要注意“藏器於身”,

大家要注意這個“藏”字,深藏不露,還不要表示出來。有器不用可以,但不可無器。

所以

當領袖的人要樣樣都行才可,你不行我都會,才可以當領袖。如果你以為當領袖的人可以不必懂,反正都是別人做的,當領袖的都是無為的,那是你沒有把書讀通。無為是無不為,沒有不能為的

。真的要能合攏這個世界,匡救時代的危機,不是任何人都能的。譬如說唐朝吳兢的《貞觀政要》,那是學會了當皇帝用的,不是隨便讀讀的。《資治通鑑》也一樣,那是司馬光寫給皇帝讀的,是當皇帝的作業練習本。

所以千萬要注意“藏器於身”,能藏器於身,有智慧,有本事,才能創造你的歷史

。唐太宗樣樣都行,談書法,唐太宗書法好;論武功,唐太宗武功好;論詩,唐太宗詩也比別人高明。那真是天才兒童,樣樣都好。所以唐代的文化那麼盛,因為唐太宗行,才有那麼高竿的部下,這就在於上邊的領導。如果你什麼都不懂,你還能當班長?那才是怪事!所以

做領袖的,不是笨人能夠當的。這是第一,自己要有本事。

第二,還要有機會

。你有了本事,機會未到,命運未到,我看還是跟我一樣,教教書算啦!蹺起二郎腿,在茶館裡吃吃茶、吹個牛,還有人聽聽;如果說評書,還可以混兩個錢吃燒餅。你說你本事很大,但這個時代不屬於你,命運不屬於你,那沒有用的。

前天有一位八十多歲的老朋友來聊天,他說他二十多歲時就知道這個時代已不屬於他啦!所以拱手,拜拜再見。不屬於我的,爭亦無用。就像打牌一樣,每一個人都有贏錢的希望,但個個也都有輸錢的可能,這一張不可知的牌,究竟到了誰的手裡?不知道,但是有先見之明的人就知道。這張牌既然不會到我手裡了,要我付出太多的代價去碰運氣,算算還是划不來,我不幹。記得當年讀一首唐詩:“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這是唐人的詩,想想一個人就是成功,這個成功的金字塔也是建立在千千萬萬個骷髏上的,放下算啦。“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就是這個道理。

做生意也是這個樣子。你在股票市場賺了一千萬,你可知道多少家都在哭呀!那也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啊!所以古人說“一家飽暖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一家人吃飽了肚子,多少家的人都在仇視你、忌恨你。你在股票市場賺了一億,說不定有人就因為賠錢,支票不能兌現,讓太太去板橋監獄坐牢了。這是個哲學問題,所以一家飽暖,一家發財,就有千百家破財。你一家吃得特別好,別人會妒忌的,“格老子,他一家為什麼會這麼好、那麼豪華呢?”所以說一家飽暖千家怨。

“半世功名百世愆”,半輩子的功名富貴,百世,一百代的罪過。雖然這些都是消極的人生哲學,但

大家在這些地方都要留意,得意時須想到失意人。這就是我們中國持盈保泰的道理

——《易經系傳別講》

敬請關注

本人制作另一公眾號

弘揚大德正見,淨化世風人心

學佛先做人,人成即佛成。

做人先立志,立志乃根基。

人無向上志,念念入途泥。

從善天所命,爾勿迷路岐。

溫馨提示

wenxintishi

公眾號推送機制已改變。如果您想更及時的看到我推送的文章,請按照下圖方式設定星標公眾號哦!

如果對您有幫助,點個“在看”再走哦!

TAG: 失意忘形所以修養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