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冀: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衡水文物考古文集》序

徐光冀: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衡水文物考古文集》序

主編:王曉巖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7月

ISBN:978-7-202-13842-7

定價:298。00元

河北省古為“九州”中的冀州,故簡稱冀,是孕育華夏文明的重要地區,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作為河北省組成部分的衡水市也同樣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衡水市位於河北省東南部,在省會石家莊市東南方,是河北省的平原地區,海拔高度不足50米。

由衡水市文物管理處編輯王曉巖主編的《衡水文物考古文集》將歷年來衡水市發表的文物考古簡報、報告、相關論文彙集成冊,同時將衡水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及介紹衡水市籍的文人和文物考古專家作為附錄入冊。該書可以作為學術研究、文物保護工作者和各界人士的參考。同時愛國主義教育從來是具體的,不是抽象的,首先熱愛自己家鄉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熱愛家鄉的古老文化、文物,從這個意義上講該書也是一本很好的鄉土教材。

01

衡水市早在新石器時代即有人類居住,同時還發現有夏商(含先商)時期的遺址。秦漢以來的考古發現密集,深州市下博村發掘有一批西漢末年至東漢時期家族墓地。發現有東漢較早時期的景縣大代莊壁畫墓和東漢晚期著名的安平壁畫墓,阜城桑莊東漢晚期大墓,也是一座壁畫墓,可惜壁畫已毀壞,墓中出土的五層陶樓模型,使人聯想到東漢時期豪強大族莊園的堡壘;同時也是建築史上的珍貴資料。

景縣是北齊神武帝高歡的祖籍,“渤海蓚人也”(《北齊書》卷一帝紀一),祖上因犯法,徙居北方的懷朔鎮,是鮮卑化的漢人,其陵墓在東魏北齊都城的西北郊即今河北省磁縣境內。因此景縣北朝高氏墓群,是其族人的墓地,目前尚存的十六座墳丘一定要保護好。景縣封氏家族墓群,因發現有封魔奴墓、封延之墓、封子繪墓等,說明這是北朝世家大族的墓地,他們多是北朝的高階官吏,現存的墳丘也應做好保護工作。這些北朝墓葬的形制、隨葬品及其長篇墓誌對研究當時的喪葬制度、社會經濟生活、文化藝術、豪門望族的狀況是珍貴的資料。北朝時期佛教盛行,在景縣、武邑、故城均發現有紀年造像。

02

唐代墓葬歷來除長安、洛陽兩京外,在其他各地發現較少。衡水市的深州市發掘了一批唐代墓葬,武強大韓村發掘五座唐晚期墓葬,故城西南屯發掘晚唐磚雕墓,尤以後者較為難得。在棗強太平莊發現的《唐廣阿明府渤海高公曆代紀》碑為五代後唐時撰刻的,也是難得的實物資料。武強花園村宋代遺址的發現,反映了北宋中期宋遼邊界的狀況。故城李家莊宋金遺址的發掘,發現宋代青花瓷,在河北省尚屬首次發現。

在衡水市郊京九鐵路修築的考古工作中,發掘的大西野村宋代遺址,約當北宋中晚期,出土瓷器以磁州窯為多,說明磁州窯燒製的瓷器分佈廣泛。阜城西碼頭村發掘明代吏部尚書廖紀墓,地面的石刻人像和華表、牌坊等石雕雖遭破壞,墓內結構和隨葬品儲存完好,隨葬品除少數在棺內外,大部分鼓樂、儀仗、陶俑均排列有序,建築模型、生活用具等明器儲存較好,對研究明代高階官吏的葬制以及當時的建築技術、雕刻藝術等提供了寶貴的形象資料。

除豐富的地下文物外,還有許多珍貴的地面文物,如景縣城內的“釋迦文舍利塔”,俗稱“景州塔”,該塔與故城饒陽店慶林寺塔、衡水市市郊的寶雲塔,合稱衡水三大佛塔,均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代修建的衡水安濟大石橋為一座七孔聯拱石橋,全長116米,至今儲存完好。

衡水市文化豐厚,文物豐富,對已發現珍貴的文物、考古遺存,需要深入研究,妥善保護,並與人民群眾共享。相信在今後的基建考古工作中,和主動調查發掘的考古工作中,會有更多的發現。衡水古時由於河水氾濫,文物深埋於淤積層之下。前幾年在徐州考察,由於蓋高樓,地基深,結果發現儲存完整的明代衛所遺蹟,說明淤積層下的文化遺址儲存更好,將來會有機會重見天日。文物考古工作是長期的,文物保護工作也是長期的,需要我們不懈努力,代代相傳,為弘揚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來源:河北省文物局_媒體報道】

TAG: 衡水市文物考古景縣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