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學習之法》:專注、廣博、致用,華為學習道路上的儒家之道

華為大學,被稱作華為的“黃埔軍校”,為華為員工及客戶提供眾多培訓課程,包括新員工文化培訓、上崗培訓和針對客戶的培訓等。

《華為學習之法》:專注、廣博、致用,華為學習道路上的儒家之道

2010年,華為大學啟動了一個培訓專案,叫做“華為幹部高階研討班”,華為幹部分批次參加了這個研討班。

這種型別的培訓,對很多企業來說,其實十分常見。為了提高員工素質,搞一些內部培訓,本身就是企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但是,華為的培訓卻與眾不同。

最大的不同點,那

就是

學員需要自費,而且學費不菲,研討班一共3門課,每門課2萬元,總計6萬元,全部都要自己掏腰包。

另外,學員參加培訓,還要給公司請事假,請假期間不發工資。並且,外地過來培訓的學員,差旅費也不給報銷。

這種情況,乍一看很不合理。

因為,在通常思維中,一個企業,為了自己的生存發展,在自己的培訓機構,培訓自己的工作人員,不僅不應該收費,還應該從物質和精神上予以鼓勵。

這樣,才能保證員工素質不斷提高,併為企業發展做出貢獻。

但是,華為的這種做法,卻完全反其道而行之,讓人匪夷所思。不過,如果仔細想想,華為的這種做法,其實恰恰說明了學習的本質,那就是學習是個人的事。

鄧斌在《華為學習之法》一書中,提到了這件事,並闡明瞭原因所在,

那就是任正非認為,華為人普遍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公司付薪水是購買員工勝任崗位工作的能力;如果員工不勝任崗位工作,公司可以視其潛力給予培訓的機會,但培訓費需要由員工自己承擔。

《華為學習之法》:專注、廣博、致用,華為學習道路上的儒家之道

而且,華為的這種做法,真正讓員工感受到學習也是一種投資。也只有投入了資本,這些學員才會透過研討班努力提升自己,否則自己掏腰包交的學費,就徹底打了水漂。

這種情況,所代表的也是華為的一種學習態度,那就是

學習方向一旦定下來,就應該不計成本地投入。

在《華為學習之法》中,鄧斌還提到一件事。

1999年初,華為聘請IBM啟動IPD諮詢專案,IBM報出了一個“天價”。

面對這個“天價”,通常要進入砍價環節。但是,任正非卻問了對方一句話:“你們有信心把專案做好嗎?”

對方團隊仔細商議後,給出了答案:“能。”

隨後,任正非拍板成交。

《華為學習之法》:專注、廣博、致用,華為學習道路上的儒家之道

在華為人看來,對於學習不計成本地投入,通常會導致兩個後果:

一是老師會全力教,拿錢辦事,教不懂也得教;二是學生會全力學,血本已掏,學不會也得學。

這就是華為的學習觀念。也正是憑著這種敢於學習、善於學習的學習觀念,華為才能夠逆向生長、自我超越,逐步成長為世界級公司。

當然,華為在學習上,不僅具有自己獨特的學習觀念,更有很多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鄧斌在《華為學習之法》一書中,總結出了關於華為學習的8個關鍵思維,告訴讀者“華為向誰學”,以及“華為怎麼學”。

《華為學習之法》:專注、廣博、致用,華為學習道路上的儒家之道

該書作者鄧斌,是財經作家,曾在華為任職11年,持續跟蹤研究華為管理超過17年。他所寫的這本《華為學習之法》,是他創作的“學習華為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另外兩部是《華為管理之道》和《華為成長之路》,從不同角度讓讀者瞭解到華為成功的秘訣所在。

這本《華為學習之法》,系統解讀了華為數十年來的學習之路,對華為的學習物件、學習思維、學習方法,進行了細緻描寫和獨特闡述。全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描述了“華為向誰學”,包括5個方面,分別是西方、軍隊、市場、客戶、萬物;下篇講解了“華為怎麼學”,包括3種思維,即靶向思維、求漁思維、迭代思維。

書中的這些學習觀點,幫助華為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峰巔,也能夠給其他企業或個人,帶去借鑑或啟迪。而且,在我看來,這些觀點也十分切合儒家的學習之道,符合中國傳統的學習觀念。具體來說,至少包括了儒家學習中的專注之道、廣博之道、致用之道。

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專注之道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話,出自《論語·泰伯》,意思是讓老百姓按照命令列事,沒必要讓他們知道為什麼。

這句話存在很大爭議,因為被認為宣揚愚民政策。但是,這句話如果放在企業中,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卻恰如其分。因為,這句話說明了學習的方向,那就是專注。

按照鄧斌在書中所說,企業是一個營利性組織,其一切行為都圍繞組織目標的達成而展開,包括學習。學什麼、不學什麼,不由個人興趣而定,而由組織目標和企業資源能力之間的差距而定。

因此,企業學習與個人學習不同。企業學習的首要目的,不是為了獲取知識,而是為了達到共識。

所以,企業組織學習,沒必要面面俱到,而是應該圍繞著自身的發展目標,精心選擇出學習內容即可。

這其實也是一種靶心思維,瞄準一個目標,對準一個方向。

唯有如此,才能形成合力。

而且,不僅學習如此,發展也是如此。

《華為學習之法》:專注、廣博、致用,華為學習道路上的儒家之道

在《華為基本法》第一條中,有一句話是“我們將永不進入資訊服務業”。當時,寫這句話時,很多人認為太絕對,會束縛住自己的手腳,表示十分不理解。但任正非卻認為:

自己運營的網路,賣自己的產品時內部就沒有壓力,對優良服務是企業生命的理解也會淡化,有問題也會推諉,這樣必死無疑。我們在國外經常碰到參與電信私營化的機會,但我們都沒有參加。當然,如果不參加,以後賣裝置會比現在困難得多,這迫使我們把產品做到效能最好、質量最高、成本最低、服務最優,否則就很難銷售出去。這是欲生先置於死地,這也許會把我們逼成一流的裝置供應商。

如今,華為早已成為了世界一流的裝置供應商,這個結果與任正非當時的選擇,並非不無關係。因為,只有在那種破釜沉舟的狀態下,企業才能擁有生存發展的強大動力。

也是緣由於此,華為一向深耕主業,不炒房、不炒股,更不搞多元化純財務投資。

有一位華為的退休高管曾經說過一件事,在房地產最火爆的時候,有些地方提議給華為批地開發,但任正非都婉言謝絕了。

這樣做的目的,無疑也是為了集中所有的資源與精力,聚焦在主業上。

《華為學習之法》:專注、廣博、致用,華為學習道路上的儒家之道

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廣博之道

華為無處不講學習,無時不在學習。

鄧斌認為知識分為兩類,成熟型知識和探索型知識。而這兩種知識,也分別對應兩種學習方式,那就是系統化學習和碎片式學習。

其中,系統化學習用於建立自己的知識金字塔,而碎片化學習則為金字塔添磚加瓦。

華為的知識金字塔早已建成,至於如何進行碎片化學習,最具代表性的做法,就是“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這句話是任正非提出來的,他的原話是這樣的:

要善於用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我們經常參加各種國際會議和論壇,杯子一碰,只要5分鐘,就可能會擦出火花,吸收很多“能量”。不改變思維習慣,就不可能接觸世界,不接觸世界怎麼知道世界的樣子?有時候一句話兩句話就足以道破天機,擦出思想的火花。

《華為學習之法》:專注、廣博、致用,華為學習道路上的儒家之道

鄧斌認為,在這句話中,咖啡就是華為下決心全球化的符號。而咖啡,也就成為了華為一項重要的學習用具。

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企業,都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華為在學習中,也深刻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們虛懷若谷,學人所“長”。

他們向西方學經驗,向軍隊學擔當,向市場學生存,向客戶學成長,世間萬物無不是他們的學習物件。

2012年12月28日,任正非簽發了一個檔案,檔名稱是《關於體驗順豐速運、海底撈服務的倡議》,倡議全體華為員工用一次順豐快遞,吃一次海底撈。

當然,這並非華為的新年福利,而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學習任務,透過一次快遞、一頓火鍋,學習到最頂級的服務。

因此,華為的學習,不僅具有深度,還擁有廣度,海納百川,厚積薄發,這其中所表現出來的,便是孔聖人兩千多年前那句耳熟能詳的諄諄教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華為學習之法》:專注、廣博、致用,華為學習道路上的儒家之道

三、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致用之道

對“學而時習之”這句話,通常的解釋是,學習以後要經常複習。但很多學者,對此提出了質疑,因為經常複習,實在不是什麼開心的事,很難讓人“不亦說乎”。

因此,有人認為,這個“習”字,應該是“實踐”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應該是,學習以後能夠學以致用,是一件讓人很高興的事情。

我比較認同這種解釋。能夠用學到的東西,幫助自己解決問題,必然會帶給自己一種成就感,那當然是值得快樂的。

而這一點,也充分說明,學習是具有功利性的。

雖然,功利並非什麼讚語,但

企業的學習

與生長

卻必須功利

。否則,學了一大堆無用的

東西

,一個問題解決不了,一個專案落實不了,學來學去學到破產,還不如不學。

華為在學習上,便帶有功利性,表現為明確的目標導向。按照鄧斌在《華為學習之法》中所說,華為在學習這件事上,“一切以解決瓶頸問題為靶心,一切以改變現狀為出發點,一切以解決自身發展為驅動力”。

《華為學習之法》:專注、廣博、致用,華為學習道路上的儒家之道

他從學習的角度,把華為30餘年的管理,分為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1987-1997年,以自己摸索、被動響應問題為主,帶有鮮明的20世紀90年代的時代特徵,在學習上比較凌亂,並未形成自身的學習系統。

第二階段是1998-2008年,針對以往學習上存在的問題,開始向IBM等西方企業進行系統化學習,構建出自己的管理體系,形成了學習的“主航道”。

第三階段是2009年至今,針對組織僵化、效率低下等問題,開始向軍隊學習組織建設,達到了啟用組織的效果。

從以上的階段劃分可以看出,從1998年開始,華為的學習已經帶有了鮮明的目標導向。這目標導向,就是解決自身存在的各種問題。

在很多的事情上,問題往往比答案更重要。找對問題,才能對症下藥,精準施策。

華為也請諮詢公司。但是,他們請諮詢公司,絕不是讓諮詢公司幫助他們找問題,而是在自己已經找出問題的基礎上,讓諮詢公司幫助自己實現自身思想體系化、目標共識化、路徑清晰化。

自己的問題,只能自己找。

就像鄧斌所說,華為的經歷也給我們提了一個醒:諮詢公司只是“外來的和尚”,如果自己都沒想清楚念什麼經,跟著瞎念也不可能頓悟。

透過閱讀《華為學習之法》,我們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華為的成功之路,其實就是他們的學習成長之路。因此,在該書後記中, 鄧斌認為,如果華為只留下一項核心能力,那一定是學習能力。當然,華為的成功,很難複製。但是,他們的學習之法,卻可以。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TAG: 華為學習鄧斌任正非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