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三月三,上巳節,恭賀華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聖誕!

恭祝軒轅黃帝聖誕

軒轅黃帝寶誥

志心皈命禮。

紀元皇帝,位證玄都。光圓妙果,化育群雛。任陰陽大道之權,掌天地人永珍星符。監督眾仙聖神職,稽查眾籍是與非。山河統轄,劃野分割槽。洲縣府邑,治政時需。萬古流傳餘日月,千秋繼往拱唐虞。黃經脈絡,素問靈樞。高明始健,以作懸壺。學士朝來而集造,指南文字與舟車。功參雨露,德共滋濡。昭彰善惡,注秩徵誅。補造陰陽安社稷,消災解厄度人夫。大悲大願,大聖大慈。高穹玉闕,開元治世天尊。

農曆三月三,上巳節,恭賀華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聖誕!

農曆三月初三,是軒轅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就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

《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

《道學傳》亦云:“黃帝,少典之子,姓公孫,號常鴻氏,一號歸藏氏,又有縉雲之瑞,亦號縉雲氏。又有土德之瑞,故號曰黃帝。弱而能言,聖而預知,好道希妙,故為道教之宗也。”

道教齋醮科儀文書中黃帝有靈寶黃帝先生、中嶽嵩山黃帝真君、黃帝中主君、黃帝解厄神君、黃帝土真神王、玄清洞元黃帝玉司道君等名號。

黃帝大戰蚩尤於涿鹿,終擒而誅之,使天下太平。之後,廣攬天下賢士,造房屋,植蠶桑,推歷算,定音律,令倉頡創六書文字,部落日益強盛。

黃帝仍以“大道未遠播為憂”,廣遊名山問道。道經記載:“軒轅時,皇人與太清三仙王會峨眉山,黃帝再拜問道。皇人授以五牙三一之文並《度人經》上卷,黃帝修之上仙。”

“黃帝於荊山之下,鼎湖之上,飛九丹成,乃乘龍登天也。”

炎黃二帝時期,促進了民族大融合。開創了中華文明,創造了中華文化。

農曆三月三,上巳節,恭賀華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聖誕!

農曆三月三,上巳節,恭賀華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聖誕!

戒律

北周道經《無上秘要》卷四十六《洞神戒品》,其論洞神五戒說:黃帝曰:“人不持戒,吏兵不附其身,所得無驗,徒勞用心。”若不信至道承事師,若欲使吏兵防身護命,卻死來生,禳疾延壽,為人消災,救治厄患,存思求微,剋期取驗者,受五戒。

北周道經《無上秘要》卷四十六《洞神戒品》宣講“洞神八戒”,亦稱:黃帝曰:“餘嘗閒居,太上垂降,見問經戒大小始終。餘雖受持,多所不了,未測次序,具啟太上。”太上答曰:“凡諸戒律,通應共行。”其間緩急繁簡高卑,各有意義,準擬玄源變化,生數皆漸相成,三五八九、十百千萬,雖隨緣所堪,亦不可越略,知因向正,法修長生不死,三五兼參,宜受八戒。

魏晉南北朝道教有洞神三戒,洞神五戒,洞神八戒和想爾九戒,分別是早期靈寶派、天師道的戒律。《無上秘要》藉黃帝之口宣講洞神五戒,洞神八戒的要義,顯示早期戒律亦依託黃帝以宣示神聖性。

《道藏》中的經書

道教的經書中多有託名黃帝的道經,醫學、占卜、外丹術、法術道符等經書以祖述黃帝為特點。《道藏》中諸如《黃帝內經》、《黃帝龍首經》、《黃帝金匱玉衡經》等十五種託名黃帝的經書,構成黃帝信仰的重要內容。

據唐代道經《金鎖流珠引》卷十四引錄〈黃帝集靈記〉,此經有大禹編為四十九卷之說,此《黃帝集靈記》實為法術道符的彙編。

道教的《黃帝陰符經》,主論道教哲學與修養之術,是託名黃帝著述中最有影響的名篇。《黃帝陰符經》東晉南朝已問世。東晉南朝道經《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綱飛地紀金簡玉字上經》說:而世傳惟《陰符》一經,為黃帝書,其文質而雅,深而要,非有道者,其能是乎。今僅存於明《正統道藏》的便有二十四種,反映道門人士對此經的重視。

農曆三月三,上巳節,恭賀華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聖誕!

曆法起源

從黃帝起,中國歷史開始記年,以甲子年開始記起,是為黃帝紀元。

黃帝歷是一種陰陽合曆,以建子之月(北斗斗柄指子,包含冬至之月)為一年開始,開觀象授時之起點,創制十天干與十二地支,表達陰陽五行,以閏月定四時成歲,根據天干地支相互配合60年一輪迴。中國曆朝歷代的歷法幾乎都沿襲這種曆法基礎一直傳承,直到如今的農曆。道教曆法即是按照黃帝紀年開始紀元的。

制訂曆法需要一個起算點,這個起算點就叫做曆元。中國的歷元則與天象有關,史書上常說:“上元混沌甲子之歲、日月合璧、五星連珠、七曜齊元。”華夏民族的農曆曆元按干支記年法,是始於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合朔並交冬至。

道歷為道教專用歷記,在演變過程中又被稱為六十花甲歷、華胥歷、華歷、伏羲女媧歷、甲子歷、黃帝歷、黃曆、農曆、周曆、中華歷、中歷。以黃帝六十甲子紀年,

傳說黃帝時代的大臣大撓“深五行之情,佔年綱所建,於是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幹;作子醜以名日,謂之枝,干支相配以成六旬。”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為紀曆之符號。

太乙數統宗記載:“上古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天心氣運正值冬至,日月合璧,五星(指太陽系九大行星之金木水火土等五星)連珠,皆合於子,是為上元。”

即必須以甲子日,而且恰好又是冬至及朔旦日的夜半子時,才算是曆元的開始,除此之外,還要日月合壁,五星連珠。

在公元前2697年黃帝即位的那一天,即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正好是天文中五星連珠的時候。五星連珠,既是干支曆法的開始,又是黃帝即位的時刻,成為了中華民族曆法的開端。

故黃帝被譽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道教尊其為“始祖”。

道歷計算方法:因公元前 2697 年為黃帝紀元開始,所以用公元前紀年 2697 年加上公元紀年。如:

公元 2022年 , 2022 + 2697 年 = 4719 年。既公元 2022 年,為道歷 4719 年 。

農曆三月三,上巳節,恭賀華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聖誕!

黃帝信仰的影響

黃帝信仰的建構始於早期道教創立時期,早期的天師道、靈寶派、上清派都推崇黃帝。

西漢劉安《淮南鴻烈解》卷二十四《說林訓》稱:“黃帝,古天神也。”早在東漢道教教團創立的五斗米道時期,託名張陵所撰的《老子想爾注》,就有“黃帝仁聖知後世意”、“道使黃帝為之”之說。

在早期天師道的二十四治中,新津老君山所在的稠稉治,相傳為黃帝學道的名山。北周道經《無上秘要》卷二十三《正一炁治品》載:“稠稉治,上應危宿,治去汶山江水九里,山高去平地一千七百丈,昔軒轅黃帝學道之處也。”此傳說可視為早期天師道黃帝崇拜。

東晉靈寶派道士葛洪祖師建構道教神仙理論,最早宣稱黃帝為得道之神仙。葛洪《抱朴子內篇·明本》說:“黃帝既治世致太平,而又昇仙,則未可謂之後於堯舜也。”葛洪多處的黃帝敘事顯示靈寶派對黃帝的尊崇。南北朝道經《元始上真眾仙記》載太昊氏、顓頊氏、祝融氏、軒轅氏、金天氏分別治五山,稱“軒轅氏為黃帝,治嵩高山”,更成為後世道教科儀五方五帝說的理論基礎。六朝道經《太上無極大道自然真一五稱符上經》卷下:黃帝曰:“天老以小兆未知天氣,故授兆《靈寶五稱符經》。”

《靈寶五稱符經》是六朝古靈寶經,黃帝天老授經說代表靈寶派的觀點。北周道經《無上秘要》卷三十《經文出所品》說:《中央黃天真文赤書》,一名《寶劫洞清九天靈書》,一名《黃神大咒》,一名《黃帝威靈策文》。古靈寶經認為《黃帝威靈策文》刻書佩身,可免萬災,則東晉南朝的靈寶派確乎推崇黃帝。

南北朝上清派道經《上清太上開天龍蹻經》卷一《黃帝請問寧君訣第一》贊曰:“軒轅黃帝夙植仙津,上感神精,誕靈特秀,位承天帝,複道求真,清齋玄闕。”黃帝夙植仙津說未見於世俗史籍,這是上清派對黃帝神性的想象創新。南北朝道經《上清元始變化寶真上經九靈太妙龜山玄籙》卷下載:“若行黃帝之道,當以季月服黃上八維生景玉門之符。”此經書為早期上清派經典,則說明上清派亦倡行黃帝之道。

元全真道士王志道《玄教大公案》卷下,有“黃帝大聖人”之稱。元代得淨明、全真、清微諸派之傳的趙宜真《原陽子法語》卷下《警學偈十六首》,有“黃帝曾師七十人,人人豈必盡仙真”之語。金元的全真宗師承襲南北朝道教正一派、靈寶派、上清派的傳統。

黃帝被尊為中華民族始祖,人文初祖,在中國社會有著長期的影響。黃帝是得道的神仙,在齋醮科儀文書中黃帝有靈寶黃帝先生、中嶽嵩山黃帝真君、黃帝中主君、黃帝解厄神君、黃帝土真神王、玄清洞元黃帝玉司道君等名號。

每年農曆三月三時,各道觀會舉行法會祈祝。民間亦會發起對黃帝的祭祖活動,以示炎黃子孫精神的薪火相傳。

上巳節

農曆三月三,上巳節,恭賀華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聖誕!

上巳節的由來

上巳節流傳於上古時代,歷史久遠,春和景明,人們走出家門,集於水邊,舉行清除不祥的祓除儀式。

“上巳”最早收錄在漢初的文獻裡。《周禮》鄭玄注:“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禊”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寫的就是當時祓禊的情形,祓禊,就是到水濱去洗濯,去除宿垢,同時帶走身上的災晦之氣,有祈福的意義。《後漢書》中有云:“是月上巳,官民皆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為大潔”,文中說的即是以流水潔淨身體、讓災厄與疾病隨水同去的一種風俗。

魏晉之後固定每年農曆的三月三為上巳節,於當時社會中崇尚自然、縱情山水的風尚,對人們而言,上巳節祓除的意義大大減弱,而迎春賞遊之意越發濃郁。上巳節的節期定在了陰曆三月三日。魏晉時代,上巳節逐漸演化為皇室貴族、公卿大臣、文人雅士臨水宴飲的節日,並由此而派生出上巳節的另外一項重要習俗——曲水流觴,即禊飲。

唐朝,上巳成為當時隆重的節日之一。節日的內容除了修褉之外,主要是春遊踏青、臨水宴飲。

宋。吳自牧在《夢梁錄·卷二》中寫道:“唐朝賜宴曲江,傾都禊飲踏青”,說的正是彼時上巳當日,長安城內男女老少盛服而出,在曲江畔宴飲、郊遊的景象。杜甫的《麗人行》對此盛況亦有描寫:“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上巳節是一個多民族的節日,在眾多民族中各有不同的活動和習俗。

農曆三月三,上巳節,恭賀華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聖誕!

1

先秦祓禊

上巳節,祓禊(fú xì)源於古代「除惡之祭」,人們在三月上巳之日“採蘭水上以祓除不祥”,是眾人手持蘭草在水邊舉行的祓除不祥和求福的巫術活動。

蘭有特殊香氣,有除汙去邪、驅散黴運的作用,人們認為沐浴時一定要加上蘭草。這天,必須要用香薰草藥沐浴。

參加和觀看祓禊,其本質實際上是古人的一種約會和遊春的機會。所以,三月三的水邊總是熱鬧非凡。

農曆三月三,上巳節,恭賀華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聖誕!

2

魏晉流觴

“上巳節”也與中國書法有著聯絡。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蘭亭集序》東晉 王羲之

公元353年的上巳節,王羲之和41位文友聚會紹興蘭亭,並寫就《蘭亭序》,此後“文人雅聚,曲水流觴”成為千古佳話。

農曆三月三,上巳節,恭賀華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聖誕!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人就相聚會稽山蘭亭,留下了千古名篇《蘭亭集序》。

觴,為古代盛酒器。大家列坐在水邊,把羽觴放入水裡,沿著彎曲的水道任其漂流,流經誰那兒停住,誰就要作詩一首,作不出來就要罰酒,這就是曲水流觴。

3

舉家出遊賞杏花

“春明三月杏花香”,三月初三,平時不出門的婦女也會跟著舉家出遊,有的人家帶著酒菜在郊外野餐,而這時正是迎春第一支杏花開放的時期,古有“三月杏花香”的說法,還有“又是一年春草綠,依然十里杏花香”的說法。

農曆三月三,上巳節,恭賀華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聖誕!

4

放風箏

三月初三有放風箏的民俗,風箏的來源有很多的說法。有人說曾為戰爭中傳遞情報的功具等,但在民間是一種遊戲。大人、孩子都喜歡放風箏,有人認為是一種健身活動。風箏的做法形形色色,難得有大的不同,許多已經成為工藝品。

農曆三月三,上巳節,恭賀華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聖誕!

5

三月三風俗

古代三月初三這天,父母和官府都不會阻攔未婚男女相會,互結情好。七夕牛郎織女相會雖然感人,可有些不得相守的悽慘。而今天是充滿熱情和歡樂的。在少數民族內仍保留三月三情人節的習俗。

如苗族有姑娘和小夥子們對歌結姻緣的傳統,苗族的爬坡,彝族的跳月,傣族的潑水節,布依族的拋繡球等風俗。

農曆三月三,上巳節,恭賀華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聖誕!

6

祭祀高禖

在上巳節活動中,有祭祀高禖的活動,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

在漢代畫像石中有高禖神形象,還與嬰兒連在一起。高禖,又稱郊禖,因供於郊外而得名。禖同媒,禖又來自腜。最初的高禖,屬女性,而且是成年女性,具有孕育狀。

起初上巳節是透過祭高禖、祓禊和會男女等活動,除災避邪,祈求生育。

轉載分享功德無量

注:(圖片資料由網路資料整理編輯)

往期文章

貼吧:道教第一洞天吧

微訊號:JYSyangtaigong

新浪微博:@濟源市陽臺宮

TAG: 黃帝道經靈寶道教上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