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趕考書生為何總在破廟見鬼?

書生在破廟裡見鬼了,有的是美豔的女鬼,有的是凶神惡煞的男鬼啊,有的還是古靈精怪的小鬼,什麼都有。

可是,為什麼總是在破廟裡啊,為什麼總是書生啊,他為什麼趕考書生不是在山裡樹林裡不是在田間地頭兒碰到了鬼,為什麼非得是寺廟裡?比如倩女幽魂裡的寧採臣和蘭若寺。

歷史故事:趕考書生為何總在破廟見鬼?

一個寺廟,燒香拜佛的地方,為何常鬧鬼?這和古代的科舉制度有關係。

科舉考試最初是在縣裡考,叫院試。後面到地方省裡考,叫鄉試。再到京城考,叫會試。後面還有皇帝親自主持的考試,叫殿試。這種考試模式,千百年來幾乎沒變過。在廟裡邊兒見鬼這事兒之所以和科舉制度有關,因為在過去,沒事兒的人是不會隨便出遠門的。

歷史故事:趕考書生為何總在破廟見鬼?

那為什麼不出來走呢?

首先有帝國統治者不希望你到處亂走,因為影響稅收,影響治安。古時的人口普查很困難,得實地走訪登記。你走了,還怎麼收稅?還有治安方面。比如有人犯法了,結果跑到很遠的別的地方了,那資訊不暢通,沒法抓回歸案。

古人說“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古時交通不便,除了牛馬之類的沒有交通工具。而且,都是泥路山路,又小又破,還偏僻,沒法走啊——很費鞋子的。古時鞋子也不便宜啊,很多人穿不起布鞋,只能穿草鞋。那個劉皇叔不就是織蓆販履出生,就是編草鞋賣的。這草鞋可比布鞋便宜多了,因為原材料便宜啊,都是山上採的藤條之類,憑著修煉多年的手藝編織出來的。草鞋便宜是便宜,但是,不耐穿啊,特別是走山路,搞不好鞋底都掉了。這就更限制了老百姓出行。因為少走路就少費鞋,那就是省錢啊。所以古代你想出遠門,這是一件相當難的事兒。

歷史故事:趕考書生為何總在破廟見鬼?

我們現在出行有地圖有導航,可是古代沒有啊,想出去不識路,只能一個個地問路。但是,以前人口少,不是說你想問路就能找到人問的。說不定百八十里範圍內就你一個人,找誰問去?而且,各地語言不一,走遠了語言不通,更難問路了。你這輕易一出去,資訊不暢,言語不通,盜匪橫行,家裡人都不知道你在哪去了,還能不能回來。這是父親不願兒女遠走外出的一個重要原因。你要是真想出去,就必須得有個正當理由。

歷史故事:趕考書生為何總在破廟見鬼?

那有正當理由嗎?當然有。在學而優則仕的影響年代裡,科舉考試的趕考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正當理由。

對於出行,乾糧、出行工具(驢牛馬之類)都相對好解決,那晚上住哪啊?現在可以開個房車,搭個帳篷,可古代沒有啊。古代地廣人稀,村子城市各自之間的距離比較遠,又不是到處都有人家、客棧可以住。實在沒辦法只能露宿野外。這要是碰上狼啊,蛇啊,野狗之類的就麻煩了。所以考生趕考路上的住宿是很問題的。而考生是讀過書,肚子裡有墨水。遇到路上鬧心的事,特別是一人出行的孤寂,有時就憋不住。那就寫寫東西發洩一下。寫啥好?當然是編故事最好,可以自圓其說。所以書生可以結合自己一路上的實際經歷,把趕考的這事寫進故事了。再寫些鬼狐仙怪什麼的,那就更有勁了,反正也沒人見過。

歷史故事:趕考書生為何總在破廟見鬼?

那為什麼都在寺廟當中出現?這就不得不說寺廟的一個職能,那就是給趕考的各路書生提供住所,收費不高甚至免費,還有齋飯吃。這樣,趕考書生和寺廟之間的故事就變得非常的多,加上寺廟的神秘性,更容易產生這個神鬼方面的聯想,特別是那些破敗的因為各種原因廢棄的寺廟,那蜘蛛網,那倒下的窗門,那落葉,一陣風吹過……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慄。

歷史故事:趕考書生為何總在破廟見鬼?

(圖片源自網路,侵刪)

TAG: 趕考寺廟書生出行草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