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為什麼說“道可道,非常道”?

《老子》每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老子為什麼說“道可道,非常道”?

【註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第一個“道”,是人們經常說的“道理”的道;第二個“道”,是指言說的意思,“說道”的道;第三個“道”,是老子哲學的專有名詞,是指宇宙本體的“道”。

第一個“名”,是指具體事物的名稱;第二個“名”,是動詞,稱謂的意思;第三個“名”,是指“道”之名。

常:真常、永恆之意。

注意:將“常道”解釋為永恆不變的道是不對的,老子的“道”,是永恆的,但不是不變的。

《老子》四十章說“反者道之動”,便是以道為動體;二十五章形容道的執行是“周行而不殆”,也是描述道體生生不息。

譯:可以說出來的道理,不是永恆真常的道理;可以叫出來的名字,不是道永恆存在的名字。

王弼注: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

指事:許慎《說文解字》《論六書》篇說:“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指事是造字法之一,這裡是指指稱具體事物。

造形:造,樓宇烈先生釋為“為”,讀不通,造的本義是到某地去,這裡是一種引申出來的意義,很難用現代漢語說明白。造形,大概可以這麼理解,透過語言、名字,使事物的形顯現出來,清晰起來。

王弼的意思是:可以言說的道理,可以稱呼的名字,只能指稱具體的事物,只能描述具體的形狀,這些都不是永恆存在的東西。“道”永恆存在,無形無象,所以不可言說,不可命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母。

譯:用“無”來指稱天地萬物最開始的狀態;用“有”來稱呼天地萬物的根源。

“無”“有”是中國哲學本體論或宇宙論中一對重要的範疇,創使於老子。《老子》四十章中說:“天地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老子為什麼說“道可道,非常道”?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這兩句的句讀

,曾有以“無慾”、“有欲”為讀。王樵《老子解》中說:“‘無慾’、‘有欲’恐有礙宗旨。老子言‘無慾’,‘有欲’則所未聞。”老子不曾說過‘有欲’。

高亨《老子正詁》中說:“‘常無’連讀,‘常有’連讀。‘常無慾以觀其妙’,猶雲欲以常無觀其妙也。‘常有欲以觀其徼’,猶雲欲以常有觀其徼也。因特重‘常無’與‘常有’,故提在句首。此類句法,古書中恆有之。”

徼[jiào],前人有幾種解釋:一,歸結。如王弼注:“徼,歸終也。”二、作“竅”。馬敘倫說:“徼當作竅,《說文》:‘竅,空也。’”三、作“皦[jiǎo]”解,如敦煌本為“皦”。朱謙之說:“‘妙’者,微眇之謂……‘曒’者,光明之謂,與‘妙’為對文,意曰理顯謂之曒也。”四、邊際。吳澄說:“徼者,猶言邊際之處,孟子所謂端是也。”

陳鼓應譯:所以常從無中,去觀照道的奧妙;常從有中,去觀照道的端倪。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此兩者:即上文中的“無”、“有”。

玄:幽昧深邃的意思。蘇轍《老子解》:“凡遠而無所至極者,其色必玄,故老子以玄寄極也。”範應元《老子道德經古本集註》:“玄者,深遠不可分別之義。”吳澄《道德真經注》:“玄者,幽昧不可測知之意。”玄字,強調的是一種幽深而不可分別難以測知的感覺。

“無”和“有”這兩者,來源相同而名稱不同,同樣可以說是很幽深的,幽深再幽深,是一切奧妙的門徑。

【闡發】

這一章,講了老子哲學的三個核心概念:“道”,“無”,“有”。

“道”是不可言說的,不可指稱(命名)的。為什麼呢?因為真常永恆的“道”,是無限的,是無形的,是無象的。語言無法表達無限的事物,命名則要確定內涵和外延,無限的“道”是無法確定內涵和外延的。

老子為什麼說“道可道,非常道”?

然而,老子畢竟用“道”這個字來稱謂真常永恆的“道”的本體,這是不得已而為之。《老子》二十五章就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正是因為這是不得已而為之,是權宜之計,所以說“非常道,非常名”。

陳鼓應說:“老子說到‘道’這個形而上之實存體是個混然狀態的東西,無以名之,勉強用一個‘道’字稱呼它,這只是為了方便起見而已。老子說到‘道’體時,慣用反顯法,他用了許多經驗世界的名詞去說明,然而又一一打掉,表示這些經驗世界的名詞都不足以形容,由此反顯出‘道’的精深奧妙性。”(《老子註釋及評介》)

世界開始於“無”,誕生於“有”,《老子》四十章補充說:“天地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可見,老子的“無”不是空無,他的“無”中潛藏著無限可能,潛藏著萬有。“反者道之動”(四十章),

“道”的會向反面變化,當“無”向有“轉化”時,世界就誕生了。

“道”不可言說,不可命名,所以我們無法直接認識“道”,但我們可以透過體察“無”跟“有”,來觀照“道”,

因為世界開始於“無”,誕生於“有”,而“無”跟“有”,都來源於道。

《老子》筆記01:道可道,非常道

TAG: 老子以觀永恆不可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