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鬼怪”的文人很多,為何蒲松齡的成就,至今很難有人超越

郭沫若評價《聊齋志異》說道:“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這部古典小說精緻、成熟,蘊含著古典文學樸素的生態思想。當下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呈現出越來越不和諧的發展態勢,人類的精神世界也存在諸多危機。作為書生的典型代表,蒲松齡表現為對人生本真境界的追求和堅守;表現為對自然的親近,對異類的尊重;也表現為內心對理想社會的嚮往。

寫“鬼怪”的文人很多,為何蒲松齡的成就,至今很難有人超越

這些追求、親近、尊重、嚮往互融共生,在不同的層面建立了蒲松齡的精神位格。其精神生態呈現是自由的、協調的、平衡的。蒲松齡從小受著正統的封建教育,少年時期在科舉場上一度比較順利,十九歲那年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可謂名震一時。但是後來屢試不第,“窮秀才”的標籤一直相伴而行。在他三十一歲的時候,應朋友邀請,到江蘇寶應縣做了一年知縣幕僚。此後一直住在鄉間,在故鄉當了近四十年的家庭教師,到了七十一歲才援例成為貢生。

寫“鬼怪”的文人很多,為何蒲松齡的成就,至今很難有人超越

作者借談狐說鬼自況且況人況世,正如王士禎曾說過:“詩人是按照自己的肖像來創造他物的”,所以由於這個關鍵的原因,在蒲松齡塑造的眾多書生形象裡,我們都能看到他的影子。書生作為蒲松齡重要的身份,影響了他的一生。滿腹才學卻終不得志,歷經了考場的失意,面對黑暗的社會環境,只能藉助“花鬼狐魅”、“仙精怪異”的故事來盡情發洩,因此《聊齋》也被冠以孤憤之名。

寫“鬼怪”的文人很多,為何蒲松齡的成就,至今很難有人超越

當然我們也能感受到其中飽含著對人民美好理想願望的謳歌。縱然家徒四壁,在貧困的生活面前,蒲松齡創作《聊齋》的精神活動依舊是“遄飛逸興,狂固難辭;永託曠懷,痴且不諱。”其中“狂”與“痴”正是他個性的彰顯。也依舊保留了天籟童真,擁有堅定的信念,追求著自己心靈的自由與解放。他完全沉浸在藝術創作的精神快樂之中。《聊齋》可以看作是一把刺向黑暗腐敗科舉的利劍。蒲松齡作為以為書生,他直到51歲才絕意科場。半生的際遇鍛造了這把利劍,是自我意識的加工創造。

寫“鬼怪”的文人很多,為何蒲松齡的成就,至今很難有人超越

有意思的是蒲松齡不僅描述了世間的科舉考試,還著墨於陰間的科舉考試。對於“鬼書生”的際遇書寫,無疑把這把利劍打磨的更為鋒利。與考生執著虔誠的態度相比,《賈奉雉》、《於去惡》、《考弊司》等把矛頭指向了科舉考試中考官,他們庸俗無能、顛倒是非、貪鄙醜態被刻畫到了極致。

寫“鬼怪”的文人很多,為何蒲松齡的成就,至今很難有人超越

黑暗的科舉環境下,無數的考生年復一年的在這種惡迴圈中往復,最終留下的僅僅是一部部可笑、可悲、可鄙、可憐的血淚史。蒲松齡將其憤懣傾注到他的文學創作中,作為他情感的宣洩,有效地規避了精神內部的會誘發的各種危機。就作者自身而言,是自我意識的超越,是一種精神的平衡協調方法。

TAG: 蒲松齡書生精神聊齋科舉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