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說節氣,古詩詞中的穀雨

詩說節氣,古詩詞中的穀雨

“麥秋能幾日,穀雨只微寒”,穀雨時節,天氣逐漸變暖,只有微微的寒意。穀物渴望雨水的滋潤,《禮記·月令》孔穎達疏:“謂之穀雨者,言雨以生百穀。”詩人們感受著暮春時節的好風光,賞牡丹,品新茶,留下了不少穀雨時節的詩詞。古詩詞中的穀雨時節既擁有無限的春光美景,也蘊含了詩人對詩意生活的嚮往。

穀雨作為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種,最需要雨水的滋潤。“穀雨”一詞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逸周書·時訓解第五十二》:“穀雨之日,萍始生。”穀雨後降雨增多,浮萍開始生長,意味著新的生機。唐代詩人李群玉在《三月五日陪裴大夫泛長沙東湖》有云:“鳥弄桐花日,魚翻穀雨萍。”

穀雨是農耕時代的一個主要的節氣,《淮南子·天文訓》中記載:“加十五日指辰則穀雨”,意思是清明後十五天,斗柄指向辰位就是穀雨,意為雨水生百穀。關於穀雨的來歷,有很多的傳說,其中流傳最廣的與倉頡有關。據《淮南子·本經訓》“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由於倉頡造字功德感天,黃帝便賜給人間下了一場不平常的雨,落下無數的穀米,即穀子雨,以慰勞聖功。後人因此把這天定名穀雨,成為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

詩說節氣,古詩詞中的穀雨

穀雨雖然是暮春時節,詩人們遊賞春光的熱情依舊不減。唐德宗在《送徐州張建封還鎮》中寫“穀雨將應候,行春猶未遲”,唐代詩人孟浩然在《與崔二十一遊鏡湖,寄包、賀二公》中寫:“試覽鏡湖物,中流到底清。不知鱸魚味,但識鷗鳥情。帆得樵風送,春逢穀雨晴。將探夏禹穴,稍背越王城。”詩人在穀雨這一天,正趕上天晴,是春遊的大好日子,與朋友一起遊覽鏡湖,觀看了夏禹穴和越王城等歷史遺蹟。

穀雨時節的春景依舊很優美,唐代詩人廖融所作《題伍彬屋壁》有佳句:“圓塘綠水平,魚躍紫蓴生。要路貧無力,深村老退耕。犢隨原草遠,蛙傍塹籬鳴。撥棹茶川去,初逢穀雨晴。”唐代詩人王炎在《穀雨後一日子大再有詩次其韻》這樣感慨:“花氣濃於百和香,郊行緩臂聊翱翔。壺中春色自不老,小白淺紅蒙短牆。”穀雨後到郊外散步,緩緩而行,花香濃郁,矮牆上小花紅的白的,簇成一片,靜靜地感受這迷人春色。

“洛花,以穀雨為開候”,每到穀雨時節,牡丹花便會盛開,因此牡丹花又被人稱為“穀雨花”,並演化出穀雨賞牡丹的習俗。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賞牡丹》細緻入微地描繪了當時京城洛陽的勝景:“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宋朝之後,洛陽的牡丹更是享譽天下。宋代詞人李銓在《點絳唇》中寫:“一朵千金,帝城穀雨初晴後。粉拖香透,雅稱群芳首。”牡丹作為群花之首,潑粉散香,一朵價值千金。元朝詩人王惲作《木蘭花慢》:“問東城春色,正穀雨,牡丹期。”觀賞牡丹的風俗歷久不衰,時至今日,人們依然在穀雨時節相約在洛陽,一睹牡丹的風采。

詩說節氣,古詩詞中的穀雨

品新茶是穀雨時節沿襲至今的習俗。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談到採茶時節時說:“清明太早,立夏太遲,穀雨前後,其時適中。”穀雨時採摘的茶細嫩清香,味道最佳,因此穀雨品新茶,相沿成習。

唐代詩人齊己作《謝中上人寄茶》:“春山谷雨前,並手摘芳煙。綠嫩難盈籠,清和易晚天。且招鄰院客,試煮落花泉。地遠勞相寄,無來又隔年。”詩人又作《聞道林諸友嘗茶因有寄》“槍旗冉冉綠叢園,穀雨初晴叫杜鵑。摘帶嶽華蒸曉露,碾和松粉煮春泉。”描寫了一芽一嫩葉的春茶沖泡開的景象。

穀雨時節品茶,也成了詩人詩意心靈的寄託。宋代詩人林和靖的《嘗茶次寄越僧靈皎》對穀雨茶進行了讚美:“白雲峰下兩槍新,膩綠長鮮穀雨春。靜試卻如湖上雪,對嘗兼憶剡中人。瓶懸金粉師應有,筋點瓊花我自珍。清話幾時搔首後,願與松色勸三巡。”詩人不在意用具奢華與否,只關注茶湯本身,這也是林和靖沖淡性情的體現。

明朝詩人方太古作《穀雨》:“春事闌珊酒病瘳,山家穀雨早茶收。花前細細風雙蝶,林外時時雨一鳩。碧海丹丘無鶴駕,綠蓑青笠有漁舟。塵埃漫笑浮生夢,峴首於今薄試遊。”細細微風,雙蝶舞於花前;簌簌小雨,布穀鳴於林外。想飛昇紅塵之外,無奈沒有仙鶴可以乘駕;漁舟之上,頭戴青色斗笠,身穿綠色蓑衣,笑嘆人生如夢,而遊玩山水足以修生養性。

清朝詩人鄭板橋作《七言詩》:“不風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節柯。最愛晚涼佳客至,一壺新茗泡松蘿。幾枝新葉蕭蕭竹,數筆橫皴淡淡山。正好清明連穀雨,一杯香茗坐其間。”詩人品嚐香茗,感受人生的樂趣。

詩說節氣,古詩詞中的穀雨

穀雨時節作為農耕時代最有希望的節氣,穀物播種,萬物生長。古詩詞中的穀雨時節,寄託著人們對春意的欣喜,對未來的嚮往。穀雨時節的習俗延續到現在,人們依然會去感受春日的美景,觀賞盛開的百花,品嚐新出的茶葉,無不帶著對未來收穫的美好願望。對於現代人而言,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更需要用心去感受穀雨時節,感受這暮春之時的昂揚生機與期待。

◎本文原載於《中華讀書報》,圖源網路,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TAG: 穀雨時節詩人牡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