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被錯誤引導無限誇大,使其偏離歷史真實軌跡的上古奇書

《山海經》,因其內容至今無法解釋,所以稱為是一部上古光怪離奇的神話傳說,而歷朝歷代很多人都在嘗試對書中人文地理做出解讀,可總是無法破解,這是由於什麼原因造成的?主要是因為對書中的給出的參照物的定位判斷錯誤,可謂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所以造成對書中很多真實存在人文地理在解讀時,出現了一次次的重大的錯誤。

《山海經》被錯誤引導無限誇大,使其偏離歷史真實軌跡的上古奇書

《山海經》是一本中國先秦時期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於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奇書。該書作者不詳,現代學者均認為成書並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傳世版本共計18卷,包括《山經》5卷,《海經》13卷,各卷著作年代無從定論,其中14卷為戰國時作品,4卷為西漢初年作品 。現在我們看到的最早版本為晉郭璞版《山海經傳》。但《山海經》的書名《史記》便有提及,最早收錄書目的是《漢書·藝文志》。至於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認為是禹、伯益,經西漢劉向、劉歆編校,才形成傳世書籍,現多認為,具體成書年代及作者已無從確證。

《山海經》被錯誤引導無限誇大,使其偏離歷史真實軌跡的上古奇書

《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儲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相關內容在內的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對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方面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山海經》自流傳於世以來,人們就開始根據書中所描述的事物,依據在所在的當時歷史環境和地理名稱進行解讀和解釋,尤其是在當下,有很多研究《山海經》文化的專家學者和民科,但卻不能真正的解讀出書中的歷史。

《山海經》被錯誤引導無限誇大,使其偏離歷史真實軌跡的上古奇書

首先說,在上古時期很多地名在各時代都有區別,稱呼不同,其中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關於“海”的解讀,《山海經》中《海經》就有13篇。按照我們今天理解“海”就是指的海洋,我國的周邊有渤海、黃海、東海、南海等,可是古人和古書籍中的“海”真的是指今天的海洋嗎?

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大的致命錯誤觀點,在上古時代的“海”多指的是大型湖泊沼澤,一望無際,而並非今天的海洋,人們要是用現在地域名稱來解讀,那就是如同盲人摸象一般,無法尋找到那些真實存在的山川河流。

在《山海經》中還有很多是以夏朝的都城“帝都”或黃河作為參照物,來描述山川地理,所以今天的人們就以中原的黃河為原點進行排查和考證,可是得出來的結論是什麼?在這裡只能說是牽強附會,自圓其說。

《山海經》被錯誤引導無限誇大,使其偏離歷史真實軌跡的上古奇書

上古時期的夏朝都城在哪裡?黃河又是在哪裡?上古時期的“黃河”真的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九曲黃河嗎?

今日之黃河,上古時期稱之為濁河而非黃河,我們要用濁河代替真正的意義的黃河作為參照物,怎麼可能找得到書中所描述真實的山川河流具體位置?

TAG: 山海經黃河解讀上古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