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絲銀線纏住人間真情 巧手匠心鑄就傳世珍寶

“採金為絲,妙手編結,嵌玉綴翠,是為一絕”,花絲鑲嵌技藝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與京繡、象牙雕刻、漆雕等技藝並列“燕京八絕”,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工藝美術大師於春霞苦心孤詣傳承花絲鑲嵌技藝四十餘載,讓優秀傳統文化“飛”入百姓家,在新時代煥發出新光彩。

金絲銀線纏住人間真情 巧手匠心鑄就傳世珍寶

金絲銀線纏住人間真情 巧手匠心鑄就傳世珍寶

左右滑動檢視更多

本文刊於《中國婦女》雜誌

三月的北京春寒料峭,走進工藝美術大師於春霞的工作室中,卻暖意融融。展示櫃裡一排排的花絲鑲嵌作品閃耀著絢麗的色彩,掐絲琺琅擺件釉色明亮、斑斕奪目,珠寶玉器精雕細琢、匠心獨運,於傳統和現代的融合中將東方美學推向極致。

金絲銀線纏住人間真情 巧手匠心鑄就傳世珍寶

於春霞 國家一級金工擺件高階技師,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客座教授。多件作品榮獲中國工藝美術作品大“百花獎”金獎

感恩之心鑄就匠心

純銀掐絲畫琺琅寶石咖啡套具

1979年,17歲的於春霞成為北京市花絲鑲嵌廠的一名工人。花絲鑲嵌技藝又名細金工藝,包含“花絲”與“鑲嵌”兩種工藝。一件精美的花絲鑲嵌工藝品,首先要製成胎型,施以花絲、鎪、鏨等工藝,再經燒焊製成半成品,然後經過酸洗、燒藍、鍍金或鍍銀、壓亮、鑲嵌寶石等而成,其工藝之複雜,哪怕是個小物件,都可能要經過半年才能完成。

於春霞學藝的過程中,最大的“攔路虎”要數焊接。因器皿擺件的胎體使用素片在0。8~1。0毫米間,而胎體外使用的銀掐絲圖紋僅用0。3毫米,要在700℃高溫下焊接成功。厚銀片與細花絲的受熱程度不一樣,對焊接技術要求極高,廠裡兩位老藝人南志剛、賈新柱手把手傳授經驗,於春霞歷經兩年反覆練習,終於掌握了這門高難技術。

年輕的於春霞下班後時常獨自琢磨首飾加工的細節,日日如此,被幾位師傅看在眼裡。一天,設計室的張時光老師問她想不想學畫畫,於春霞忙不迭地點頭:“這事兒我做夢都想。”

記得那是一個週四的上午,於春霞穿過車間的迴廊,鼓足勇氣敲開了設計室的門,一束陽光透過木格窗直射到樓道,張老師微笑著說:“我為你準備好了石膏像。”談起那幕溫暖的畫面,於春霞滿滿的感激:“張老師從那麼多工人中,唯獨挑中了我來學習繪畫,這份恩情讓我一生難忘。”

漫長的學藝期間,於春霞吸取眾師之所長,在潛移默化的基礎上不斷總結、分析,在實操中不斷提高升華,紮實用心掌握花絲鑲嵌的各種技藝,力求每件作品達到精工製作。

正是有了不同於其他工人的繪畫功底,在廠裡推選優秀學徒到工藝美術技校進修深造時,於春霞脫穎而出。系統的學習讓她對美術有了更完整的認識,不僅是具象的美,而是對美學的領悟。學成歸來後,於春霞做的首飾已經和兩年前大不相同了,她開始在每一件作品中注入自己的美學理解。1987年,於春霞參與制作的金工擺件作品“麒麟送子”,獲東南亞團體製作榮譽大獎,而她也逐漸在花絲鑲嵌界聲名鵲起。

人間煙火氣賦予作品生命力

上世紀90年代末,工廠和商場有了合作,於春霞作為高階技術人員,先後被推薦進隆福大廈、老花市商場、西單商場首飾櫃檯,於春霞說:“穿上商場的衣服,就是商場的人,我喜歡我的工作,更尊重我的手藝。”

也正是在西單商場,於春霞遇到了好多“奇事”“妙事”,這些經歷豐富了她的人生,讓她在工作中感悟到了人間的真情,加深了對藝術之美的理解,讓她的藝術創作有了不同尋常的靈動氣息。

有一天早晨,商場剛剛開門,就有一位老太太直奔於春霞所在的首飾櫃檯。老太太說:“姑娘,我有個物件看你能不能做。”於春霞說:“只要會,我就儘量給您做。”老太太再三囑咐這是一件很珍貴的東西,只見她從手提包裡拿出一個布包,布包裡面再拿出一個紙包,當最後一層發黃的紙開啟時,竟然是一顆殷紅圓潤的紅豆。

金絲銀線纏住人間真情 巧手匠心鑄就傳世珍寶

《紅裝素裹》項墜

於春霞用寶石製作首飾這麼多年,卻是第一次遇到客人要求用紅豆當主石,不禁被勾起了好奇心。“老人家,這顆紅豆是有什麼意義嗎?”老太太回答得很乾脆:“我不告訴你,你要是能給我做出來,我再告訴你。”

紅豆屬於木本,密度較大,質地非常堅硬,需要柔軟度較高的24K純金做。於春霞根據這枚紅豆酷似眼淚的形狀,選用上乘的材料,一點一點把紅豆巧妙地鑲嵌進去,借花絲之柔美環抱主石,鋼柔相擁,其間還運用了包鑲技術進行鑲嵌,牢固而美觀。紅豆和金絲相得益彰,讓每一個看到的人都感覺到主人寄託的深情。

一看到這枚戒指,老太太臉上洋溢著無比滿足的喜悅。於春霞也終於得知了它背後的故事,原來這顆紅豆是老太太曾經的未婚夫送給她的定情之物,但是陰差陽錯,未婚夫去了臺灣,這一去就是幾十年毫無音訊,但就在最近,他要回來了。“紅豆別名相思子,我想在同學聚會上戴著這枚戒指,迎接和他的重逢。”戴上這枚戒指的老人臉上重新浮現出仿若少女的明媚。

在近三十年的商場工作中,像這樣的大事小情不勝列舉,於春霞笑稱:“這些故事是寶貴的饋贈。”從人間煙火氣中,於春霞見到了人生百態,感受到了五味雜陳,她將客人們的愛情、親情、友情融入到藝術創作中,融入到每一筆線條的繪製和每一根金絲的鑲嵌中,悄然間形成了獨屬於自己的大師風範。

讓傳統技藝煥發新光彩

從接觸花絲鑲嵌的第一天起,於春霞就把振興傳統手工技藝當成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這些年來,作為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客座教授,於春霞透過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發起的“大師進校園”活動,定期走進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北京經濟管理珠寶設計學院等教育基地,進行公益授課傳授技藝。她將技藝和經驗傾囊相授,教導學生們在傳承中融入新工藝,要在鑄造、技藝、造型、用途上的創新緊跟著時代的步伐。“看到花絲鑲嵌技藝在學生們的手中綻放出新時代的光彩,那一刻的滿足感無與倫比。”

2010年起,於春霞的作品不再侷限於使用花絲鑲嵌工藝,她開始把目光投向卡克圖這一傳統藝術。卡克圖製作工藝繁複、用料考究,這個來自遠東地區的“小眾”純金銀掐絲畫琺琅技藝,隨著明朝永樂帝北遷而在中國紮根。匠人們將俄羅斯燒瓷工藝結合了景泰藍和花絲鑲嵌技藝,創造出比景泰藍更添一分精緻、比傳統花絲鑲嵌更勝一分絢麗的卡克圖技藝。

2015年冬天,於春霞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威海。在榮成海灣,海邊有無數只天鵝或展翅、或戲水,這副生動的畫面打動了於春霞,她靜靜地看著海邊的天鵝。同行的朋友告訴她,這些天鵝是從西伯利亞飛來這裡過冬。“天鵝對水質和環境極為挑剔,它們在此歇腳,說明咱們威海的環境是多麼好啊。”

凝視著美麗的天鵝,於春霞的眼前浮現出它們一路的千辛萬苦,天鵝成雙成對地一站一站落下、覓食,再次起飛,最後一站來到了自己的家鄉威海。於春霞感覺自己就像天鵝,遊子在外邊打拼幾十年,今天也“飛”回來了。和天鵝的這場相遇,就像一場被提前安排好的際遇。

回到北京,於春霞著手設計製作作品,她要把那一刻的感動變成永恆,做一把停駐著天鵝倩影的卡克圖水罐。於春霞決定用漸變粉色表現靈動的天鵝,而大面積粉色可謂是最難燒製的顏色,還需搭配特殊 “軟瓷”配料。釉彩層疊、掐絲圖案精細,多達七次的胎體燒製、反覆控溫,任何一道工序沒有把握好火候,都有可能出現崩藍、釉色脫落、色澤不均等狀況,功虧一簣。

金絲銀線纏住人間真情 巧手匠心鑄就傳世珍寶

純銀花絲琺琅寶石三把天鵝水罐

2016年,這件以純銀為胎體、集多種花絲鑲嵌技藝為一身的“卡克圖”《花絲琺琅寶石三把天鵝水罐》終於面世,三隻形態各異的天鵝徜徉在一泓碧水中,周邊環繞著以寶石為花蕊的各色鮮花,整件作品構圖層次分明、靈動優美,是卡克圖不可多得的當代珍寶之一。榮獲中國工藝美術作品大“百花獎”金獎,併入選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被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並收藏。

從青蔥歲月到兩鬢微霜,於春霞在傳承花絲鑲嵌技藝的道路上一走就是四十餘年,但她的腳步仍未停止:“花絲鑲嵌作為中國獨有的造物文化,融匯了我們祖祖輩輩的生活智慧。只有把傳統和現代相結合,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和精神需求,才能讓傳統技藝更鮮活,擁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TAG: 於春霞花絲鑲嵌技藝天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