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為你揭開獲得快樂的奧秘|好書一圖讀懂

本文字數5177,預計閱讀時間15分鐘。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與哲學家談快樂》。

[法] 弗雷德裡克·勒努瓦,哲學家、社會學家,著有《世界的靈魂》等書,被翻譯成二十多種語言。

世界上還有什麼比快樂更令人嚮往嗎?每個人都希望獲得快樂,然而我們並不知道什麼才是快樂。我們會誤把奢侈消費的虛榮當快樂,誤把碎片娛樂的快感當作快樂,當它們消失不見後,我們便會陷入無限的空虛之中。因為真正的快樂不是外界給的,而是從內心生髮出來的。

本書將借三位哲學家之口,將獲得快樂的奧秘娓娓道來,教你如何讓更持久、深厚的快樂充盈自我的生命。

哲學為你揭開獲得快樂的奧秘|好書一圖讀懂

01、什麼是快樂

作者在書中提到4個不同的概念,分別是,快感、幸福、智慧和快樂。我們分別解釋一下。

1、不同的概念

首先,什麼是快感?就是說當我們的需求和願望得到滿足,那麼這個時候的感受就是快感。快感存在兩個問題:無法持久以及長期有害。

比如,我喜歡看書,我有書看;我想要買衣服,我買了,這些需求得到滿足後就會產生快感。但是快感無法持久。什麼意思?就是說,這種快感是短暫的,你現在喜歡這件衣服,買完了很開心,但當你買回去開心的感覺很快就會消失,無法開心一輩子。

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如果你過度滿足自己的快感,長期就會產生危害。

比如,沉迷電子遊戲。如果你只是消遣地玩一會兒,沒關係,但是你要是長期玩,那麼就會上癮。慢慢就會帶來危害,影響你的正常生活。

其次,幸福。那麼怎麼樣才能夠有節制地獲得快感呢?伊壁鳩魯研究幸福發現。幸福就是有節制。你可以玩遊戲,但是不能無節制地玩。你不需要過極其奢華的生活,你最重要的一個能力是從簡單的飲食、交往、生活條件當中,找到那種快樂的感覺,這就是幸福。就是當你能夠有節制地獲得快感時,會收穫幸福。

然後,智慧。什麼是智慧呢?如果我們所有關於幸福的要素全是從外部獲得,比如,你沒有愛人,你無法獲得幸福;你失去朋友也不會感到幸福等等。

但你能控制得了外部造成的不幸福感嗎?不能,因為這個世上我們無法控制的事情太多了。所以,我們需要擺脫對外部環境的依賴,從我們自身找到幸福。這種能力就叫智慧。

聖·奧古斯丁說:“幸福就是繼續追尋你已經擁有的東西。”不假外求,不需要向外追求,你已經擁有的東西如果你還能夠繼續追求,你就會幸福。

所以,哲學要研究的就是我們怎麼能夠讓這種快樂常駐,讓這種幸福感覺常駐。“所以快樂是快感的加強版,是對一件事情具備的強烈的身心感受。”但是快樂和快感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快樂不可琢磨、超乎常理。

比如,快感很容易尋找,你需要吃飽,需要穿暖,需要戀愛,這些需求滿足後就會產生快感。但是快樂不一樣。比如,即使擁有愛情,依然不高興,反而會更加傷痛。

哲學為你揭開獲得快樂的奧秘|好書一圖讀懂

2、三位哲學家

書中為我們介紹了研究快樂的三個哲學家,分別是, 斯賓諾莎,尼采,亨利·柏格森。

首先,斯賓諾莎是一個1632年出生在阿姆斯特丹的猶太人。在17世紀,阿姆斯特丹是世界中心,屬於經濟最發達的地區,那個時候非常開放,所以斯賓諾莎從小就受到非常良好的教育。當他讀了書,開始有獨立地思考以後,做的第一件事情竟然是批判自己的宗教——猶太教。他批判得太厲害了,導致被猶太教咒逐,這輩子都不能夠再回到猶太人的社群。

這種懲罰對猶太教的人來說是極大的打擊,所以他只能一輩子獨身,跟基督教徒混在一起,每天以打磨鏡片為生。斯賓諾莎一直沒有停止寫作。由於他經常受到打擊,直到去世前才發表了最重要的一本著作——《倫理學》。《倫理學》對本書的作者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作者講述他年輕時學哲學,一開始讀《倫理學》讀不進去,等硬著頭皮讀了一個禮拜後,他終於讀進去了,這才覺得每一句話都沁人心脾。

“斯賓諾莎注意到當人們遇到困難,行動能力就會減弱,成長也會受阻,這時往往陷入悲傷。相反,如果人們遇到的是一些積極因素,就會加速成長,能力漸強,自然時時感到心情愉悅。因此斯賓諾莎將快樂定義為‘一個由小及大獲得圓滿的過程’,意思就是,每當我們成長、進步、勝出,在本性的基礎上有所突破,我們就會感到快樂。”

最高級別的快樂叫極樂。極樂的特徵是擺脫了情緒、超然物外。如果你需要能夠獲得擺脫情緒、超然物外的快樂,就需要在理性上下功夫。假如你缺乏理性,你會跟著慾望走。

“快樂是生存能力的完善與增強。”比如,斯賓諾莎認為小草雖然缺乏自我保護能力,但是它在努力地成長,它在努力地抵禦病蟲害,努力地抵禦嚴寒。任何一個生物,都在努力地讓自己的生命能夠延續下去。凡是可以讓我們的能力完善與增強的東西,就是真正的快樂。

過了二百年以後,在1844年的普魯士,尼采出生。尼采是一位研究快樂的非常著名的哲學家,他認為生命的根本道德準則就是快樂。尼采認為如果你不快樂,你都不道德。

“尼采與斯賓諾莎的相似之處還在於,他認為快樂純粹是內在感受,既不來自天堂,也不源於地獄,而是銘刻在我們內心深處。因此他得出與斯賓諾莎相同的結論:快樂是可以依靠的生命力量,而悲傷有損生命,是不祥之物。”

到1859年,柏格森出生了。柏格森認為“快樂是自然給我們的訊號”。當你的目標達成的時候,自然會給我們釋放一個非常明顯的訊號,這個訊號就是快樂。所以,當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做一件事情成功了,喜悅就來了。

但是這時候為什麼又會產生一個新的目標呢?因為這個快樂還不足夠,你需要再擬定一個新的目標,在努力達成以後,自然會再給你一個新的訊號。生命的完善會帶來快樂,柏格森說“真正的快樂都散發著榮耀的光芒”。如果這份快樂能夠散發出榮耀的光芒,能讓你覺得發自內心地感到喜悅、光榮,這才是真正的快樂。

哲學為你揭開獲得快樂的奧秘|好書一圖讀懂

02、如何獲得簡單的快樂

那麼我們如何獲得真正的快樂呢?作者介紹了10個方法,我們來介紹一下其中5個,

1、專注

什麼是專注?專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事情中,獲得的心流感受。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在《心流》中說:你做一件事情如果覺得無趣,根本不是那件事情的問題,而是你做事的方法不對。所以,我們首先要學會的一件事,就是要專注。

2、參與

參與進去,投身進去。

作者年輕的時候曾經到特雷莎修女的養老院裡做義工,在加爾各答,那裡遍地都是垂死的老人,大多數人都很慘,渾身傷病地躺在那兒。作為一個法國人,他的語言不通,根本不懂那些人說什麼,他也不是一個醫護工作者,不知道怎麼給人包紮傷口,他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

後來他發現有一個老人躺在那兒,彌留之際,非常痛苦。他覺得自己沒什麼事做,也不知道該怎麼幫助這些人,於是他就過去拉住老人的手,然後撫摸老人的身體。因為臨死的人身體很不舒服,他就一直這樣撫摸著老人,用法語對他講:“沒關係,不要緊,不要緊。”

老人用印度語跟他說話,他聽不懂老人在說什麼,老人也聽不懂他在說什麼,但是老人的兩行熱淚沿著臉頰流了下來。他的內心湧出了一股熱流,他覺得自己參與到這裡來了。

所以後來他就和養老院的人商量,他說我就負責這件事,我就負責陪伴臨終的人,然後跟他們這樣講話。那一個假期的實踐生活給他帶來了新生,這就是參與帶來的幸福感。

哲學為你揭開獲得快樂的奧秘|好書一圖讀懂

3、冥想

冥想就是“冷眼旁觀,卻不深陷其中”。靜靜地坐在那兒,然後任由念頭一個一個地起來,盯著它看就好了,不用跟著它走,也不用壓抑它,這個狀態就叫“冷眼旁觀,卻不深陷其中”。短的冥想只有幾分鐘,長的幾個小時,都可以。

當我們能夠全神貫注,就處在正念中。但是如果我們心思散亂,做一件事同時又想別的事,然後煩躁不安,我們就會不在狀態。

4、感恩

人為什麼需要學會感恩?感恩使你更能夠體會理性的快樂。比如,作者當時得了一場大病,病癒以後,他決定以後再也不跟別人生氣了。為什麼呢?他覺得只要能夠好好地走路、呼吸、說話,比什麼都強。

我們認為良好的身體狀況才是常態,但實際上這種良好的身體狀況是很稀缺的。你需要為你今天不胃疼、不牙疼、不發燒感到高興,這就是感恩。

5、堅持

作者說,他有一次要去美國用英文演講,他的英語很不好,所以他感到很痛苦,但是他依然決定接受挑戰。他拼命練,直到終於能夠用英語完成一篇哲學演講。當他演講完走在紐約的大街上,心情無比舒暢,他感受到這就是堅持所帶來的好處。

03、如何獲得長久的快樂

我們知道了如何獲得簡單的快樂,這些快樂是相對短暫的快樂,因為你每次都要努力,你每次都要做一些事。那麼想得到更長久的快樂,怎麼辦呢?

1、個性化

首先,做自己的快樂,表示你不再依賴於外部的東西,而是做自己。做自己的快樂有兩條道路:“第一條道路是從自己的內心尋找力量,稱為釋放的快樂。第二條道路是向他人敞開心扉,與這個世界達成和解。稱為融入的快樂。”

釋放的快樂,就是我跟外部世界沒有關係,我也能夠很快樂。我和所有人融為一體,我愛所有人,我把自己的全部和所有人連線在一起,這是融入的快樂。這兩種快樂比較持久。

這是一種個性化的過程。提出個性化過程的人是卡爾·榮格,他是20世紀最偉大的三位心理學家之一。榮格認為我們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是反躬自省,即“透過自我審視,分辨出哪些東西不屬於我們,而是外界透過教育和文化或多或少強加給我們的,其中包括對社會、對宗教和對我們自己的看法和信仰。這些固有觀念很可能限制甚至扼殺真正的‘自我’,從而導致我們心情低落、痛苦不堪。

卡爾·榮格認為,在我們生活當中有大量的集體無意識現象存在,如果你不能夠覺醒,走自己的道路,不能意識到我有我的選擇,我有我的人生,那麼你就會痛苦。所以,我們需要自我反省、自我觀察。

斯賓諾莎認為,我們的快樂來自探尋內心的自由,就是從內在找到自由。

作者說:“當一個人受到束縛,一定是慾望的方向出現了問題。他之所以感到難過、不幸和無力,是因為將慾望寄託在一些沒有價值的事物上,這些事物只會損耗他的能量,對其成長卻沒有幫助。事實上,只有獲得內心的自由,才能將悲傷和消極的快樂轉化為積極的快樂,但這並不意味著壓抑和摒除慾望,而是要分辨什麼對我們有益,什麼對我們有害,最終將慾望引向能夠提升自身能力的正確方向。”

比如,我必須升職加薪,只有我升職加薪了,那麼我才能快樂。如果我們這樣想,那麼就證明我們選錯了物件。當你找到一個錯誤的方向時,你的慾望就會給你帶來極大的痛苦。

哲學為你揭開獲得快樂的奧秘|好書一圖讀懂

2、向外界敞開心扉

敞開心扉的方法就是愛、融合與復聯(復聯就是又、再一次的連線上)。人和人之間最初的聯絡是臍帶的聯絡,母親和嬰兒有臍帶的聯絡。當你蹣跚學步的時候,看到父母期待的目光,這就構成了你和父母之間的聯絡。這是一種無私的愛和友誼。

只有當我們成為真正的自己,同時幫助他人成就自我,才能以此來獲得快樂。如果無法做到這一點,那麼無論什麼感情都會變得虛無縹緲或黯然失色。”

比如,“當人們陷入熱戀,那麼,即便這段關係始於激情與幻覺,最終能夠留存的也唯有真愛。”作者說:“激情之愛永遠都隱含著失望的風險。”

什麼是激情之愛?《親密關係的變革》中提出,人類在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以後,我們開始渴望精神生活的時候,兩性之間一直有一種擋不住的情,叫激情之愛。“這是一種急切的渴望,強勁到使個體會漠視正常的義務。”

那為什麼激情之愛會有風險呢?首先,對方的出現總能激發我們內心的快樂,他或她展現出的最真實的一面依然帶給我們無盡的樂趣。

其次,我們渴望讓對方獲得快樂,見證他或她成長以及成就更好的自我。愛不意味著擁有,相反,愛是任其自由呼吸。愛不意味著獨佔,更不是讓他人依附自己,相反,愛是期待對方獨立自主。

無論是嫉妒心、獨佔欲,還是擔心失去對方的恐懼感,都是干擾乃至破壞夫妻關係的罪魁禍首。真愛不是挽留,而是放手,它不會令人感到窒息,而是幫人學會更好的呼吸。他深知愛人絕非從屬關係,而是讓彼此感受真正的自由。”

作者提出了一個在法國人看來很常見的觀點:“我們最好避免過於親密的關係。通常而言,兩個內心缺乏安全感的成年人才會透過這種關係抱團取暖,愛情最本真的狀態應該是兩個獨立自主、不被慾望和承諾所控制的人的結合,即使是愛人,也應為彼此留出足夠的空間。”

為什麼激情之愛會隱藏這麼多失望的風險呢?一個核心原因是我們在激情之愛的過程中存在太多的幻想與心理投射。

比如,你想要被愛,如果這個時候你碰到一個對你狂追不捨的人,那麼你就會對這個人產生心理投射。因為你渴望被愛,所以你的願望投射到這個人身上,等到你的荷爾蒙分泌減少,你倆過上了鍋碗瓢盆的小日子時,你突然發現他變了,因為你之前的投射沒有了。所以激情之愛會帶來失望。

因此,如果一個沒有找到自我的人對你表達“我真的真的很愛你,你是我的唯一”,當他說這樣的話時,你一定要小心。如果他的人格並不完善,他並不成熟,他說的可能只是內心的期待,他認為自己是如此愛你。但是,當他從你這感受到失望時,他會轉而恨你,人性就是這麼奇怪和複雜。

因此,真正的愛是找到奉獻的快樂。什麼是奉獻的快樂?就是你幸福我也會感覺到幸福。所以當我們贈與他人快樂的時候,其實我們雙方的快樂是成倍增加的。

TAG: 快樂我們快感幸福斯賓諾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