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明墓:31.禮部尚書董其昌家族墓

31。禮部尚書董其昌家族墓

主要有大理寺少卿董綸、董恬父子墓和南京禮部右侍郎董幼海父子墓[1〕。董綸、董恬父子墓。

俗稱“御使墳”,位於上海縣紫崗鄉竹崗西,今閔行區竹港河西、碧江路東、賓川路北側上海電機廠四村內。1953年,上海電機廠擴建居民新村時發現,佔地面積約20)畝,周圍是農田。墓道兩旁排列石象生、石碑等。墓冢高6米左右。揭去封土,暴露出6座墓葬,考古人員到達現場時,整個墓地已被毀壞,尚存6座墓葬及石碑座、碑亭殘件等。

1號墓儲存較完整,為一墓雙穴糯米漿三合土澆築石板石壙磚室墓,南北向,長3米、寬3米。

墓頂及四圍用糯米漿三合土澆築,頂部三合土厚50釐米左右。揭掉三合土,露出六塊石板,蓋在2座穴室上,石板下為木條板,蓋在木槨上,槨內木棺。

2號墓在1號墓西南1。8米處,為一墓三穴糯米漿三合土澆築石板石壙磚室墓,每墓穴上各蓋一塊大石板。墓壙石條砌築,石壙內再用磚砌出3座穴室。木棺槨。其中左面穴室木槨蓋兩層木板。右面穴室棺蓋上罩緞銘旌,上書“明故前中順大夫大理寺右少卿中崗……”左面穴室棺蓋上的銘旌已朽,但在墓壙外南部出土墓誌2合,右邊為董恬墓誌銘,左邊一合為董恬繼室唐夫人墓誌銘,確定2號墓為大理寺少卿董恬夫婦合葬墓,中間穴室應該葬董恬元配夫人。

3號、4號墓形制同1號墓,為一墓雙穴石板石壙磚室墓。5號墓亦為雙墓穴,其中左面墓穴形制同3、4號墓穴相同,右面為磚室券頂墓,從照片看,券頂較矮。另外還有2座墓葬已被完全破壞,墓穴上的石板被推倒一邊,墓室挖掘一空,分別為雙穴和三穴室糯米漿三合土澆築石板石壙磚室墓。

隨葬品據鄉民講有銅鏡、木梳、金銀飾件等,但因無文字檔案資料,比較難查。今存嘉靖十二年董恬繼室唐夫人墓誌1合,正方形,邊長65釐米。蓋篆書“明故大理寺少卿董公繼室唐夫人之墓”。底正書(圖三〇∶1、2)。

上海明墓:31.禮部尚書董其昌家族墓

上海明墓:31.禮部尚書董其昌家族墓

上海明墓:31.禮部尚書董其昌家族墓

上海明墓:31.禮部尚書董其昌家族墓

上海明墓:31.禮部尚書董其昌家族墓

南京禮部右侍郎董幼海父子墓

位於閔行區二號路航空技工學校內,1964年發現,為一墓三穴糯米漿三合土澆築石板磚室墓,已經被破壞,隨葬有銅鏡、銅勺及董幼海、董高明墓誌等。董高明墓誌為《亡兒高明咐葬墓墓誌銘》,由高明的父親董幼海親自撰書:記:三十七歲任吏部郎時生此兒,生時夢日月麗天,故取名高明,一歲抓過,取了周易河洛圖,三歲識字讀易,六歲生疹,庸醫誤投湯劑而死,生於嘉靖丙寅(1566年)五月,卒於隆慶辛未(1571年)四月等等。

萬曆九年董幼海墓誌

1合。正方形,邊長62釐米。蓋篆書“明故通議大夫南京禮部右侍郎幼海董公墓誌銘”。底正書(圖三〇∶3)。

上海明墓:31.禮部尚書董其昌家族墓

上海明墓:31.禮部尚書董其昌家族墓

上海明墓:31.禮部尚書董其昌家族墓

上海明墓:31.禮部尚書董其昌家族墓

上海明墓:31.禮部尚書董其昌家族墓

董文美墓

位於閔行區馬橋鎮聯工村八組,俗稱“石馬墳”,墓前原有石馬等石象生,1958年修水渠時被挖,出土各類飾品及陶瓷器,並出土青石墓誌銘蓋1方,高56釐米,寬58釐米,篆書“明故嵩明州同知董文美墓誌銘”(圖三〇∶4)。從閔行馬橋一帶為董其昌家族聚居地,董文美可能同董其昌家族有關,故暫放董其昌家族墓一併敘述。

從董公繼室唐夫人墓誌記載,董恬歿後葬於其父董綸墓側,家世之詳具餘所為竹岡阡碑。

初步確定1號墓為董綸夫婦合葬墓。在董綸、董恬父子墓前原立有介紹董氏世系的竹岡阡碑。董幼海,明史有傳,見《明史》列傳第九十八。

《上海明墓》

紀年墓

《上海明墓》,文物出版社2009年出版

TAG: 董恬三合土董幼海石板墓誌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