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爭霸中,百戰百勝的項羽為何失敗?從他此詩就可看出實屬活該

中華上下歷史五千年,講究的是一個成王敗寇,自古以來失敗而被歌頌的人幾乎沒有,然而項羽卻是例外。他在秦朝末年的楚漢爭霸中,雖然一度取得領先地位,但是最終卻敗給了“鄉間無賴”劉邦,然而司馬遷給他作傳的時候用的是寫皇帝的“本紀”。

楚漢爭霸中,百戰百勝的項羽為何失敗?從他此詩就可看出實屬活該

無數的有志之士在千百年後依然追念他的慷慨英豪之氣,寫下了眾多流傳千古的詩句,如李清照所寫“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等等,然而在筆者看來,項羽的失敗有其必然性,這在他小的時候就已經有所體現,而在自刎之前所寫的此詩更能夠看出最後的結局實屬活該。

項羽,本是楚國貴族之後,在楚國被滅之後就與叔父項梁一起生活,小時候叔父先是教他讀書,後又教他練武,但他都是學了沒幾天就不繼續,還說自己的志向是萬人敵,這一些文武之道都太過小兒科。於是叔父就開始教他兵法,也就是他所希望的“萬人敵之術”,項羽一開始接觸到的時候大喜過望,然而不到一個星期又不學了。

這看上去就有點今天的小孩子催著家長讓報興趣班,但是沒幾天就不去了的意思,從中也能夠看到項羽是一個很驕傲的人,同時也是一個沒有堅韌之心有些浮躁的人。蘇東坡說:“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項羽在這方面是幸運又是不幸的。

楚漢爭霸中,百戰百勝的項羽為何失敗?從他此詩就可看出實屬活該

他的幸運在於他不但生來就有著超世之才,而且還有著遠大的志向,曾經面對秦始皇的車駕時說“彼可取而代之也”,讓所有聽到的人都認為他很神異,然而他的不幸也正是在此。因為從小就很厲害,所以項羽從來沒有吃過太多的苦頭,沒有經歷過什麼失敗,而意志的“堅韌不拔”是需要在一次又一次失敗中才能夠鍛煉出來的,項羽終其一生都沒有過這樣的體驗,所以一次失敗就足以讓他無法承受。

自從二十四歲跟隨叔父起兵,攻滅秦軍二十萬,戰神無數諸侯,自立為西楚霸王,項羽打仗從來都是戰無不勝。直到那一天到了烏江,項羽的身邊僅僅剩下了28騎,他在衝殺數百人後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氣蓋,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虞兮虞兮奈若何!”仰天長嘆:“起兵凡七十餘戰,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這個時候的項羽自認為已經到了生命盡頭,所說的話顯然全部是出於真心,他的這一首《垓下詩》歷來被無數女子所傳頌,認為英雄也能夠擁有真正的愛情,然而卻也顯然暴露了他之所以輸給劉邦的原因。

楚漢爭霸中,百戰百勝的項羽為何失敗?從他此詩就可看出實屬活該

曾經八千江東子弟用生命追隨項羽,幫助他去爭奪天下,隨後有無數的壯士智者加入他的隊伍,幫助他獲得了無數次的勝利,成就了“西楚霸王”的威名。而項羽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面對依然忠心耿耿追隨著他的兄弟,所說的卻是:“我很厲害(力拔山兮氣蓋世),但是命運待我不好(時不利兮騅不逝去),我的寶馬啊怎麼辦(騅不逝兮可奈),我的美人啊怎麼辦(虞兮虞兮奈若何)?”

項羽心中最為重要的,是他的美人,他的寶馬,他的一身本領以及上天對他的不公。從始至終,都不是一起跟隨他打天下的兄弟,因此我們也就可以理解他為何不動用韓信,為何不聽范增的勸告,為何說好給兵士賞賜封侯,但是連侯印磨損了都不捨得賜下,因為在他心中他們從來都不重要,所以並不重視他們的意見,也不願意共享利益,而這正是劉邦之所以戰勝的最大優點。

楚漢爭霸中,百戰百勝的項羽為何失敗?從他此詩就可看出實屬活該

正是因為兩人對人才的態度截然不同,所以在楚漢爭霸中,劉邦雖然勝少敗多,但是人卻越來越多,人才也越來越多;項羽雖然勝多敗少,但是人卻越來越少,人才都跑到劉邦方面去了,兩人的實力在不知不覺間已經發生了扭轉,以至於有了最終的失敗。但是對於那一些曾經捨命跟隨項羽的人來說,他們在聽到項羽深情款款地說:“我的美人怎麼辦?”的時候,大概心中都暗自說了一聲實屬活該吧。

TAG: 項羽劉邦失敗不逝叔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