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的《雨霖鈴》悽美至極,為我們講述一段刻骨銘心的離別之痛

柳永,是北宋婉約派詞人的代表,他與蘇東坡的詞風構成了鮮明的對比。

一次,蘇東坡問一位幕僚:“我的詞和柳永相比怎麼樣呢?”

幕僚回答道:您的詞需要關西大漢,手拿銅琵琶、鐵板,唱“大江東去”,而柳永的詞只應當十七八歲的小女孩,手拿紅牙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

蘇東坡聽後,為之絕倒。

柳永的《雨霖鈴》悽美至極,為我們講述一段刻骨銘心的離別之痛

幕僚所提到的“楊柳岸、曉風殘月”,出自柳永寫的一首《雨霖鈴》。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柳永在《鶴沖天》中寫道: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待柳永應試之時,被宋仁宗訓斥道: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讓柳永且去填詞,於是柳永變成了人們熟知的奉旨填詞柳三變。

此後的柳永,長期徘徊在青樓歌坊和煙花巷中,專門潛心為青樓歌女填詞,於是有了凡井水處,皆能歌柳詞的現象。

在一個秋日,由於柳永南下楚地,只得和自己的戀人依依惜別,柳永忍受著巨大的精神折磨和不捨,寫下了這首頗為經典的《雨霖鈴》。

在長亭邊,此時正值傍晚時分,秋季的寒蟬叫聲淒涼而哀婉,突然而降的暴雨剛剛停止。

分別在即,痛苦之情尚未書寫便已經溢滿紙上。

在京城汴京的城門外,設賬擺酒宴送,此去一別,柳永不知道是否還能回來,還能與姑娘再次相見。

柳永的《雨霖鈴》悽美至極,為我們講述一段刻骨銘心的離別之痛

正當柳永與紅顏知己依依不捨之時,船上的人已經催著要出發。彼此握著手,滿眼的淚花,縱然有千言萬語,此時卻欲訴無語,哭泣無聲。

此時夜霧沉沉,柳永望著南方的方向,天空無邊無際,江水浩渺煙波,人生之路遙不可知,心中充滿茫然之感。

自古以來,離別便是人世間最傷心的事情,柳永沒有王勃那種“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氣魄,在這蕭瑟而淒冷的秋季,離別之情更讓柳永經受不住。

柳永的《雨霖鈴》悽美至極,為我們講述一段刻骨銘心的離別之痛

一旦上了划向南方的一葉扁舟,自己便將前往煙波浩渺的楚地,很快便會消失在茫茫而昏暗的盡頭。戀人之間的身影越來越小,也許,待到明日,只能看到岸邊的楊柳,淒寒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

不能與心愛之人在一起,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無心欣賞,正如歐陽修在《浪淘沙》中所寫的真是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即便有千言萬語,與誰訴說呢?

柳永雖然一生並未入仕,他的詞也被一些人文人士大夫所詬病,太平宰相晏殊便極為不欣賞他的詞風,認為柳永寫的針線閒拈伴伊坐那類的詞實在過於庸俗。

按柳永的文學造詣,他當然可以寫出高雅的詞,《望海潮》便是如此,但是透過多年的經歷,他更偏愛描寫市井和充滿人間煙火之詞,這何嘗不是一種真實的人生寫照。

TAG: 柳永楊柳岸曉風殘月填詞蘇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