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句話到底有幾分道理?

真實世界,往往是布衣多競爭而權貴多合謀。

之所以“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多是把歷史故事當成了真實世界。慢慢地,這就成了我們的一種聚焦錯覺。

再加上為富不仁的又一經驗認識,然後這個錯覺也就越來越強了。

“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句話到底有幾分道理?

先講一下這個典故的出處吧。

明朝末年,廣西右參議曹學佺審理了一起惡犬傷人案件。

桂林的宗室家奴縱容鬥犬隨意撕咬路人。恰逢一個路過秀才躲閃不及,被惡犬撲倒撕咬。秀才性命危急,一個屠夫衝出來,用刀砍死了惡犬,救了秀才性命。見自家鬥犬死了,這夥宗室家奴不幹了,要屠夫以命抵命,仗著人多勢眾就把屠夫綁到了官府。

審理此案的曹學佺,早就想整治一番這夥為非作歹的宗室家奴。於是,判決屠夫殺犬無罪,而且家奴們還要賠償秀才的醫療費。

但,後來,這夥家奴仗著屬地藩王的背景,硬是花錢買通了秀才,讓他做出假口供,說是與鬥犬相好、互相嬉戲,屠夫卻無故屠戮鬥犬。

“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句話到底有幾分道理?

曹學佺再審此案,怒斥秀才忘恩負義、與狗為友,陷害救命恩人。於是,頂住各方壓力,判屠夫無罪、秀才革去功名。同時,在案卷中寫下: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這只是一起個例案件。但,曹學佺借題發揮了,把秀才歸為讀書人一類、把屠夫歸為屠狗輩一類,然後在認識上做了抽象。凡事一旦被抽象,往往就具備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作用。

一提起兵書,我們往往都會想到《孫子兵法》。但,古代將軍真是按照《孫子兵法》來打仗嗎?

智瑤水淹晉陽,就完全是沒按《孫子兵法》操作。因為《孫子兵法》總結的是春秋戰爭,而春秋末期的戰爭就已經升級了。所以,孫子兵法裡沒記載水攻之術,而智瑤卻把水當成了攻擊武器。

“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句話到底有幾分道理?

同時,你很少聽過哪個將軍天天研究《孫子兵法》的。吳起求學儒家曾申,但儒家也講兵法嗎?吳起大機率學的是《左傳》。關羽夜讀春秋,但春秋是列國大事記,真得沒啥可讀的。其實關羽大機率讀的也是《左傳》。西晉名將杜預,不僅是著名的軍事家,同時還是《左傳》大家。杜預注的《左傳》成為通行版本。與其說《孫子兵法》具有指導戰爭作用,不如說《左傳》才是將軍作戰的指導教材。因為《左傳》裡面有大量的戰爭戰例。

但《孫子兵法》為什麼火到現在?不僅打仗可以用,而且經商、政治都會言必稱《孫子兵法》。原因就是抽象,孫子把一般戰爭抽象到了規律這個層面。於是,《孫子兵法》就具有了某種普遍意義,而且一直流傳到現在。

“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句話到底有幾分道理?

這就是抽象的意義。

但,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抽象的認識可能不對,往往只會成為勝利者的註腳,而失敗了卻可以說你沒有活學活用。

所以,抽象出來的東西、傳承下來的經驗,都需要進行認真思考,辨析真偽。特別是“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種格言式的抽象經驗,一定要仔細審視。

歷代王朝末期都有農民起義,但農民起義從第一次開始就一直在為權貴做嫁衣裳。農民起義顛覆了舊王朝,但往往卻是舊權貴開創了新王朝。

陳勝吳廣起義,但陳勝吳廣全被自己人給幹掉了。最後是劉邦攻入關中、項羽章程天下。劉邦不算農民起義嗎?開始算,但加入楚國集團以後,就不能再算了。

“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句話到底有幾分道理?

漢末黃巾起義聲勢連天,卻沒有打出一個農民政權,崛起的全是舊時代的軍閥豪貴。三分天下之中,就劉備的起點低,但劉備也是漢室後裔。這裡面有一個農民政權嗎?

隋末亂世也是如此,瓦崗寨就是一眾屠狗英雄,而且這裡面滿是情懷。但開創新王朝的,卻是出自關隴貴族的李氏父子。

“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句話到底有幾分道理?

唐末亂世,衝擊力最強的是黃巢起義,但黃巢首先遭遇的不是沙陀騎兵,而是自己人的背叛。接下來的五代亂世,除了後梁朱溫,餘下權力遊戲的主角全是豪貴和軍閥。

農民起義能成功的,可以說只有朱元璋。但朱元璋殺起功臣來,則是雄冠整部中國歷史。這裡面不要說沒有屠狗輩的仗義,就是連一般的合作都沒有。

權貴們呢?為什麼權貴最後能成功?因為沒有那麼多的人脈算計和人性善惡。搞合作就是權貴的一貫本色。即便有權力鬥爭的你死我活,但只要有合作的可能,權貴往往都會合作共謀。

秦末亂世,就是一場六國權貴餘黨的合謀。除了齊國田氏小家子氣、不合作,其他諸侯的合作程度,已經到了拋頭顱、灑熱血的地步。

章邯圍攻鉅鹿,鉅鹿在今天的河北省。最強援軍來自哪裡?來自於今天的山東南部和江蘇地區的楚國集團。

“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句話到底有幾分道理?

東漢亂世,雖然打得你死我活,但諸侯之間卻一直在合作中競爭。你看劉備的依附軌跡就知道了,到哪裡都能受到禮遇,都能謀得機會。群雄兼併戰爭,那是天下大亂以後,而但凡合作能產生利益,權貴們就一定要把合作貫徹到底。

為什麼權貴多合謀?

一個原因是權貴能夠控制的利益足夠大,而權貴的數量又一直非常有限。

而只要合作的利益足夠大、參與的人數不多,那就一定會出現合作的局面。而這個局面就是博弈的終點,合作就是一個納什均衡。因為這樣做不僅對大家都有好處,而且能夠達成博弈的終局。

“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句話到底有幾分道理?

一個原因是權貴之間構成一種熟人社會網路,大家的博弈次數會足夠得多。

宇文泰關中改革,一個重要舉措就是在關隴貴族內部搞通婚,結成一個複雜的關係網。其實,通婚只是加強了合作,沒有通婚這夥人也一定要合作。因為關隴貴族之間構成了一種熟人社會網路,大家不是博弈一次而是頻繁博弈。在這種情況下,就一定會結成某種同盟。旅遊景點的飯菜又貴又難吃,因為人家就要做一錘子買賣;而小區附近的飯店卻要苦心經營,因為要與常客合作。

這就是權貴合作的道理,合作也就成了權貴的路徑依賴。

而布衣為什麼多競爭呢?

利益本來就不多,參與的人數卻是無限的,所以往往都是算計者勝出而善良者吃虧。但凡遇到某種混亂的局面,就往往是有今天沒明天,合作也就一次了事。

所以,這裡沒有什麼人性好壞之分,都是博弈局面所決定的。

至於“負心多是讀書人”,讀書人可能看得更通透,或腦子更快,能夠看到什麼時候最該算計。至於“仗義每從屠狗輩”,也是可以講通的,因為在一個熟人社會的網路中,大家都是頻繁博弈的。你這一次背叛了,以後也就沒法混了。讀書人和屠狗輩,可能只是所處的博弈局面不一樣,或者各自認為的博弈局面不一樣而已。

TAG: 權貴合作孫子兵法狗輩屠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