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讀的是歷史,讀的是故事,懂的是人生,懂的是哲理。

讀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它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與《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並稱四大名著,還被國外學者稱為“一部真正具有豐富人民性的傑作”。其作者更是被《不列顛百科全書》稱為“第一位知名的藝術大師”。

《三國演義》的作者是羅貫中,元末明初人,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是著名的小說家、戲曲家,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

。《三國演義》成書前,“三國故事”已經歷了數百年的發展。羅貫中在群眾傳說和民間藝人創作的基礎上,結合陳壽的《三國志》、范曄的《後漢書》、元代的《三國志平話》和裴松之注的史料,以及個人對社會人生的體悟,創作了這部規模宏偉的歷史鉅著——《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之所以能深得讀者喜愛

,流傳至今,是因為它是一部富有魅力的不朽鉅著。它的魅力,一方面表現在其恢宏的結構和廣闊的背景上。作品描寫了東漢末年到魏、蜀、吳三國鼎立,及至晉朝開國,近一個世紀的歷史,上演了一幕幕波瀾起伏的戰爭場面,塑造了近五百位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其中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關羽、張飛等人物形象耳熟能詳。作者巧借這些真實人物的動人故事,揭示了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的黑暗和腐朽,控訴了統治者的暴虐和醜惡。另一方面表現在其輝煌的藝術成就上。在其眾多的藝術成就中,戰爭描寫和人物描寫最為突出。《三國演義》的戰爭描寫具有動中有靜、張弛有度的特點,全書共描寫了大小四十餘場戰爭,既渲染出了戰爭的緊張、激烈和驚險,使情節跌宕起伏,讓人讀後不能釋手,又展現了那個時代特有的尖銳複雜的政治軍事衝突;其人物描寫的最大特點則是“略貌取神”,作者不僅追求細節的逼真,借人物自身的語言動作對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徵進行浪漫主義的誇張,還依靠粗線條的勾勒、環境氣氛的渲染,使得人物神態活靈活現。

作為一部富有魅力的不朽鉅著,

《三國演義》的社會影響遠遠超過其文學價值

。其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簡潔明快、氣勢充沛、生動活潑,不僅在國內家喻戶曉,還被翻譯成十多種文字,風行全世界,被稱為跨越時代、跨越民族、跨越國度的“三跨越”作品。

然而,在對三國曆史的把握上,作者羅貫中因時代的侷限性,表現出了明顯的“擁劉反曹”傾向,他以劉備集團作為描寫的中心,對劉備集團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頌,對曹操則極力揭露鞭撻。這種“擁劉反曹”的傾向,是民間對三國故事的主要傾向,表達了人民對漢室復興的強烈希望。

TAG: 三國演義描寫羅貫中跨越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