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陰一陽之謂道”,這是中國古人描繪的世界圖式,有點超前!

陰陽的概念最初指日光的向背。在遙遠的古代,中國人的抽象思維能力逐漸成熟,觀察到人分男女,天有明暗,四季有寒暑,物體有上下,於是就把所有事物歸結為陰和陽。西周時,人們用陰和陽來解釋四季的變化和萬物的消長。《國語》中記載,伯陽父用陰陽學說來解釋地震的發生,“陰陽失序,乃有地震”。伯陽父是大預言家,曾擔任西周宣王、幽王時的太史,太史,精通天文學,此先生為人中龍鳳。

“一陰一陽之謂道”,這是中國古人描繪的世界圖式,有點超前!

陰陽學說在《周易》中定型,所謂“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從此,中國哲學把陰和陽看成自然界和社會發展中兩種正相對立的力量,認為任何運動和變化都是陰陽相互推動引起的。後來的哲學家對這一思想進行了發揚光大,比如宋明理學開創者程頤曾說:“陰陽,氣也。氣是形而下者,道是而上者”。宋代大儒朱熹解釋說:“此只是一分為二,節節如此,以至於無窮,皆是一生兩爾”。變法宰相王安石乾脆這樣概括,事物“皆各有耦”。

“一陰一陽之謂道”,這是中國古人描繪的世界圖式,有點超前!

中國古代的哲學、天文學、化學、音樂和醫學都是陰陽學說的框架下發展起來的。在解釋具體學科時,陰陽既是相反相成的,又是相互平衡的,並在一定條件相互轉化。就拿中醫來說,《黃帝內經》用陰陽來解釋人體生理、病理的各種現象,總結疹療經驗,形成了頗具特色的中醫理論體系。

有人說,陽陽學說是現代計算機語言的先驅,啟發了量子力學,從這點來說,中國古人的認識能力是有點超前!

TAG: 陰陽解釋學說伯陽父陰和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