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寫的《白帝城最高樓》中的霾是什麼?杜甫寫的霾是怎麼形成的?

近日北京連續霧霾,在古詩詞中“霾”這個字也常有出現,比如766年春杜甫寫的《白帝城最高樓》中就有“峽坼雲霾龍虎臥”一說,這個“霾”與我們今天的“霾”有很大區別,古時唯有一望無際的田野和廣袤的山川,今天的霾則與日新月異高速發展的現化化工業水平有關。杜甫這首詩的全文是:

《白帝城最高樓》

杜甫 〔唐代〕

城尖徑昃旌旆愁,獨立縹緲之飛樓。

峽坼雲霾龍虎臥,江清日抱黿鼉遊。

扶桑西枝對斷石,弱水東影隨長流。

杖藜嘆世者誰子,泣血迸空回白頭。

杜甫寫的《白帝城最高樓》中的霾是什麼?杜甫寫的霾是怎麼形成的?

765年4月,杜甫的摯友也可以說是他的守護神嚴武不幸離世,杜甫黯然離開成都,一路跋山涉水,766年來到夔州(奉節),因為有都督柏茂林的關照,他帶著一家人在這裡暫時安定了下來。杜甫的收入來自管理一百傾公田的酬勞。他還買了四十畝的果園,又租了一些公田,和家人還有僱傭的農民一起種植,解決了穿衣吃飯的問題。

在夔州居住的兩年時間裡,杜甫不再顛沛流離,生活安穩,有了良好的創作空間,創作詩詞的效率也達到最高峰,作詩四百多首,達現存作品的三分之一。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各篇都出自這兩年裡,比如,《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陽樓》等。

杜甫寫的《白帝城最高樓》中的霾是什麼?杜甫寫的霾是怎麼形成的?

這首詩中提到的白帝城位於夔州城東,由西漢末年公孫述所築,坐落在山頂之上,背有懸崖峭壁,前為濤濤江水。白帝城內有很多廟宇,東面和西面的城門靠近長江,被稱“詩城”,曾有李白、白居易、劉禹錫、蘇軾、黃庭堅、范成大、陸游等登臨白帝城留下諸多詩篇。

杜甫初到夔州,來到白帝城,登高望遠,寫下千古名篇《白帝城最高樓》,在這裡居住的兩年時間裡,他多次做詩都提到了白帝城,《白帝城最高樓》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杜甫寫的《白帝城最高樓》中的霾是什麼?杜甫寫的霾是怎麼形成的?

首聯意為,山城尖立陡峭,小路崎嶇蜿蜒,插在山頂的旌旗都暗生愁緒,在這樣的地方,聳立一座縹緲的飛樓。詩人開篇就寫白帝城的險峻,立於高樓之上,視野開闊,雄奇之色盡收眼底,詩人不覺感慨萬千。

頷聯寫是詩人目及所見的壯觀景色,峽谷連綿,雲色昏暗,群山如龍虎靜臥其間,江水清澈,日照當空,波光似黿鼉緩緩遊動。詩人居山巔之高,被群山巍峨,江峽若裂,波光浩渺的萬千氣象所震撼。

杜甫寫的《白帝城最高樓》中的霾是什麼?杜甫寫的霾是怎麼形成的?

頸聯意為,扶桑西邊的枝條遙對峽谷間的斷石,弱水東來的影子緊隨著長江洶湧的水流。這兩句是詩人極富浪漫的想象,扶桑是神話裡東方日出處一種長約千丈的神木,弱水是古代神話中的來自崑崙山下的一條水流。詩人以此來烘托主題,烘托城樓之高。

尾聯詩人寫道,拄著藜杖感嘆世事的人究竟是誰呢,就是淚灑半空,白髮回首的我。最後兩句是哀痛中的詩人,從遠眺中收回視線,重新落於高樓,人生已是過半,仍在四處漂泊,國恨家愁無法消解,鬱積難結,空餘回首哀嘆,淚灑千行。

杜甫的這首七律有著非常清晰的層次,首聯寫樓高,二聯寫近景,三聯寫遠眺,末聯則感嘆當世,泣血而言。全詩雄渾蒼茫,意境悠遠,情景相融,令人耳目一新。後人對杜甫的這首詩大加讚賞,清朝著名學者何焯在《義門讀書記》盛讚此詩:城當雲頂,日漾江中,慘淡變幻。弱水無力,猶隨江流朝宗,嘆息我老獨不能出峽也。正切中杜甫寫此詩的心境。

杜甫寫的《白帝城最高樓》中的霾是什麼?杜甫寫的霾是怎麼形成的?

TAG: 白帝城杜甫詩人弱水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