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古詩五首,河陽一縣花,談談古代的植樹活動

植樹節植物古詩五首,看看古代人,對於植樹的熱愛和重視

人類和自然的關係實在久遠。上古原始社會,人們就能夠觀察自然,獲得動植物生長的規律,進行刀耕火種。所謂刀耕火種,就是將一塊土地的雜草樹木,砍掉或者焚燒,形成自然的地面,灑下種子,任其生長。大面積的森林因此被破壞縮減。

但是這種方式,還伴生著人們對果樹果實的需求,所以留下種植果木,也成為其中的一環。

所以說種植樹木第一人是誰,實在是難以溯源。

應該說有人類文明,就有種植和種樹。

植樹古詩五首,河陽一縣花,談談古代的植樹活動

中國黃帝時代,就已經有完善的五穀種植,黃帝的妻子嫘祖教民養蠶,既然養蠶成為重要的勞動活動,自然伴隨著大量桑樹的種植。雖然說用的也是山陵土地,但是這應該是有意識的造林的開始,雖然未必是退耕還林。

木槿樹因為夏天生長茂盛,且是很好的分界土地的灌木,在舜時代就成為農田樹種,整齊的木槿分隔一片片土地,看起來壯觀,夏天也可以在下面乘涼,木槿樹被稱為舜之花。

《周書·大聚篇》說:“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長”。大禹時代實行春天三個月的禁山,以利於草木的生長。

流傳的周穆王的故事裡,他看到風雪肆虐人民,洪水讓人們流離失所,非常痛苦,叫人們多種竹子,因為竹子生長迅速,可以快速利用作為房屋建築材料。雖然竹子,現在不作為樹木,但是,在古人的眼中,它就是樹啊。

先秦時代的呂氏春秋有”“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是反對將水裡的魚全部捕撈,那麼明年就沒有魚,將森林焚燒砍伐做成田,雖然稻穀收穫,但是卻沒有野獸。所以,古代有很多地方是以神靈存在而進行封山,禁止人們進入砍伐。

與此同時,種植業在已經開墾的區域展開,獲得格外樹木果實和經濟收益的同時,也綠化了環境,保護了自然。

詩經裡有桃園,有梅果,有柳樹。

植樹古詩五首,河陽一縣花,談談古代的植樹活動

”園有桃,其實之餚。

心之憂矣,我歌且謠。

不我知者,謂我士也驕。“詩經《國風·魏風·園有桃》

這是魏國地區的桃樹,已經有專門的桃園種植,北方的農家大量種植桃樹,並以迎娶桃花一樣健康的姑娘為幸福。迎娶的路上一路桃林桃花,象徵多子多福。

而梅樹顯然是長江流域以南的樹種,在周朝廣泛種植北方。皇帝去終南山視察,就是看那裡移植培養的梅樹。

柳樹就不用說,這隨手插條可活的物種,普遍種植古代的農村,有著保護田園,隱蔽房屋的作用。

植樹古詩五首,河陽一縣花,談談古代的植樹活動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

我走的時候,楊柳是春天的青翠婀娜,依依不捨的樣子,我回來的路上,雨雪霏霏。

注意,這柳樹是在哪裡?在通往家鄉的道路上。是誰種植的已經沒有記錄,但是可以說明,在古代的道路上,至少是這位遊子接近家鄉的道路上,是種植著楊柳的,而且昔年楊柳還在,只是雨雪紛飛。

漢朝的皇帝,建立皇家園林,將全國珍貴的苗木納入進去,是收集,也是人工培養馴化。

從漢朝之前,就流行的正月和春天,門口插柳枝,送行送柳枝的傳統習俗流行。

這是民間自發地種柳樹,柳樹再生能力強,容易存活,且寓意長久和挽留。西漢長安灞橋邊上柳樹成林,送別往往在這裡,柳條成為時令送別禮品。

那麼你可以想到灞河邊上的柳樹有多麼繁茂。它們並非天然形成,而是為了防止河流泛濫,而種植的護理河的樹。有理由相信,這河邊的柳樹是官方和民間共同完成。

有人說,道路植樹起源於漢朝之後的西魏。這肯定是不對的。

難道漢朝的道路是光禿禿的嗎?就算是光禿禿,還有這麼多人手持楊柳的種下,也會迅速成為一道綠色的風景。

植樹古詩五首,河陽一縣花,談談古代的植樹活動

東漢末年到三國魏晉時代,是個動盪的時期,人口銳減,人們生活困苦。

但是越是這樣的時段,越會有智慧的人,心繫民生。

漢朝末年的道士一生董奉,走南闖北,看到北方山林多杏樹,而南方卻很少栽種。他在南方貧窮的地方行醫,不收分文,要求輕症痊癒,在山上種植一棵杏樹,重症痊癒,在山上種植五棵杏樹。不數年,這裡變成萬棵的杏花山,夏秋有累累的杏子,這些杏子,又可以促進貿易,獲得糧食,他用這些糧食賑濟災民,改善民生,而這裡也因為杏樹而繁榮。

不單山林得到果木的相互保護,人民因此有了足夠的食品,實現人與自然的良性發展。

還有一位就不能不提。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美男子”潘安“。

“若非金谷滿園樹,即是河陽一縣花。”庾信《枯樹賦》:

說潘安是花樣美男,實在是輕薄了他。他祖父是太守,父親是朝官,從小跟隨父親四處做官,見多識廣,聰明聰慧,而且我相信他得之了祖父和父親熱愛土地和人民的醇厚思想的薰陶,以農為本。他給晉武帝的一篇賦裡,就是頌揚躬耕美德。

20多歲,他調到河陽做縣令,發現這裡的人窮,互相扯皮打官司。他找到了問題癥結所在,就是窮。然後發動一縣的人種植桃李果樹。很快這裡的人發家致富,官司也沒有扯的了,春天種樹看花,秋天賣果,倉廩足而知禮儀。窮山惡水變成了花果之鄉。

有了如此政績,年輕的潘安每每出門時,都被群眾熱情擁戴,扔花扔果子,肯定還有少女扔愛情。

後來潘安治理地方的這種有效舉措被廣泛推廣。即利用了荒山,也增加了人們的收入和生活質量。事實證明,這個一千年的方法,現在還有效果。

將大量的荒山,用適合的果木維護,既增加了自然山林的活力,草木的旺盛,綠化環境,改善空氣,也改善了經濟,拉動了旅遊。

那麼官方明確規定道路用樹木做行道樹,以代替原來堆積土臺做計數里程標誌,是在西魏。也就是說官方明確規定,修建道理,必須種植樹木。這樣可以減少道路的風化,養護地基,降低人工維護的成本,也給旅人遮陰避雨。所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植樹古詩五首,河陽一縣花,談談古代的植樹活動

唐朝更是明確規定,官道上必須種植樹木,而地方上的植樹造林,樹木維護也納入官僚的考核。

可以說幾乎所有的唐朝官員詩人都有過種樹的經歷,而且他們也樂於這麼做。

為代表的就是白居易和柳宗元。

白居易是每到一個地方,都大量的種樹,種花草,且規模越來越大。

“三年留滯在江城,草樹禽魚盡有情。

何處殷勤重回首,東坡桃李種新成。”唐 · 白居易《別種東坡花樹兩絕 其一 》

白居易在任江西江州司馬期間,將種樹做成政令,率領人民在荒山上種桃樹李樹梅樹,他的思路和潘安一樣,花木繁榮,經濟收入提高,自然鄉民之間的訴訟就少了。大家都忙著種植新品種,期待果實,收入,前景光明,生活有盼頭,鳥語花香。

當然這也是因為白居易本身對於農業熟悉,肯鑽研,他選擇推廣的樹木,肯定不是花架子的工程,是既能夠綠化山水,也能給農民帶來收益。

為什麼說他規模越來越大呢?因為植樹幾年就看得到切實的收益,百益無一害,還能在勞動中調節心情,所以白居易幾乎是能夠種植的東西,他自己都要嘗試,比如將南方的枇杷荔枝種植在北方,比如將山櫻花引種到城市,後來成為唐朝長安的一道風景,被日本帶了回去。

做得最大的就是改造西湖。在任杭州刺史期間,他率領百姓疏通西湖,將西湖水能夠用於城市飲水,重要的是修建了柳樹連天的白公堤,成為唐朝杭州又一條對外的主幹道,在青山綠水間,改善了民生,繁榮了經濟。

植樹古詩五首,河陽一縣花,談談古代的植樹活動

“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

談笑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陰當覆地,聳幹會參天。

好作思人樹,慚無惠化傳。” 中唐 · 柳宗元《種柳戲題(819年)》

還有一個和白居易同時代的柳宗元,也熱愛植樹。在做柳州刺史期間,全城種植柳樹,成為最美的柳樹城。柳樹不僅保護著柳江的堤壩,也因為一城春柳,變得極其具有旅遊價值,而生活在柳蔭下的柳州人,自然享受著柳樹美麗的綠蔭。

柳宗元並非只種柳樹,柳樹用以裝飾城區和道路的綠蔭樹。他其實更多的種樹是面向農村,拉動農民的收入增長。“手種黃柑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在柳州城北,發動群眾種植優質柑橘。

種植白朮,荷花,竹子,木槲,這是有詩記錄的,沒有詩記錄的那就更多。

植樹古詩五首,河陽一縣花,談談古代的植樹活動

宋朝之後,果木花木花卉的種植更加繁榮。

宋太祖趙匡胤下令每戶按照土地擁有的多少劃分,按照等級必須種植樹木。比如一等戶必須種植雜樹一百棵,普通田戶,也要求二十棵,鼓勵種植桑麻,不得隨意砍樹。

這些政策極大地改善了生態壞境,增加了土地果木的產量,農民富庶國家安穩。

那麼這麼大量的林木花卉,滋生了有宋朝特色的賞花和審美,就是按季節,全民簪花和消費時令水果,帶動了經濟和文化蓬勃發展。

那麼在當代,三月十二日雖然是法定的植樹節,強調了植樹的重要,實際上各地的植樹活動早在立春左右就進行,一直會持續到清明節左右。

熱愛自然,保護自然,改造自然,回報自然,自然也會回饋得更多。

植樹古詩五首,河陽一縣花,談談古代的植樹活動

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一樹一木,都當愛惜。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路。

TAG: 種植柳樹樹木自然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