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裡的中國》“火出圈”,看看《尚書》中的古琴

新年伊始,除了春晚的陪伴,央視一套在大年初一推出了一檔新穎的文化類節目——《典籍裡的中國》,讓經典得以傳播於大眾,非常值得觀看。這檔節目首期聚焦《尚書》一書,透過時空對話的創新形式,同時以“戲劇、影視、文化訪談”三者相融合而呈現,使典籍得以一個鮮活的形象映入眼簾。

《尚書》素有“政書之祖,史書之源”之稱,記載了中華民族上古時期從堯、舜、禹到夏、商、周的重要歷史。追本溯源,繼往開來,跟隨著沉浸式戲劇追尋華夏文明的源頭。

《典籍裡的中國》“火出圈”,看看《尚書》中的古琴

《尚書》與古琴

《尚書》是一部保留中國遠古社會形態、思想文化最早的重要文獻,按時代先後,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四個部分,共100篇。古人“尚”與“上”通用,“書”原來就是史,上古時,史為記事之官,書為史官所記之史,由於這部書所記載的是上古的史事,所以叫做《尚書》。雖然後世學者將其進行加工編寫,但《舜典》、《益稷》是已有定論的可信為商周以前的歷史記錄,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有早於商周時代的社會存在。

《尚書》作為中國現存最早的典籍,同樣也有著對古琴藝術的記載。《尚書》中的《堯典》、《舜典》、《益稷》等篇章中明確記載了堯舜時代琴瑟及其理論形態——音律在國家大事和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尚書·益稷》記載舜帝說“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以考察國家治亂,這裡所謂“五聲”,就是古琴一至五絃所發出的宮商角徵羽五聲,“六律”就是古琴樂律(六律六呂)的簡稱,而六律之首的黃鐘,亦即古琴上由八十一絲製成的第一弦(黃鐘宮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以黃鐘為基準,按照“三分損益法”,可以產生五聲、二變、十二律(即六律、六呂)。故說黃鐘為樂律的根本;又《尚書·堯典》稱“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反映了中國在遠古時代透過觀察天象制定歷、律(即曆法和樂律),並且以樂律的標準音來統一社會生活中處處遇到的度量衡。

《典籍裡的中國》“火出圈”,看看《尚書》中的古琴

《尚書·益稷》還記載“戛擊鳴球,搏附琴瑟以詠,祖考來格。”《益稷》中“搏附琴瑟以詠”即一邊演奏玉磬和琴瑟,一邊歌唱,從而請到了祖先的神靈的降臨。這裡明白告訴我們:在祭祀祖先時用到了琴。而《尚書·舜典》中記載“詩言志,歌詠言,聲依詠,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此記載雖然沒有直接提到琴,但講到了“八音克諧”。“八音”中的金、石、絲、竹、匏、土、革、木中,絲即是指琴和瑟,此處所講當中包括了琴,毫無疑義。此條寫到了詩是表達人的思想的,歌是言(也就是詩)的表達方式,“聲”則是指樂器所發的聲,用以與琴詠相伴、相和。律和聲則是講這都不是率性隨意而為,乃是明確的指出,它與音樂規律中的音的高低長短等法則相吻合。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八種樂器共奏,達到無比諧和的境地。並且在為詩文歌詠助奏,實現了人與心目中的神的精神溝通。表明參與了伴奏歌詩的樂隊,為歌頌所崇敬者,或歌唱心中所寄託,而感動上天,並且得到彼此融合。

從以上兩條記載中,可以明顯看出琴在當時參與了敬神和祭祖的重要活動,它已不是所有樂器產生之初只作為人們愉悅自己的存在了。琴在漫長曆史中越來越尊貴的地位也應該是由以上兩則所記載的境況中逐漸形成的。

我們不應該將這兩項記載作為琴在當時只是一種祭祀祖先、祈禱神明的工具,從而把琴看作是巫師的“法器”。八音與歌詩都是因為人的日常的精神寄託、休息、娛樂而產生的。詩是為“言志”而作,言志之詩是人為的思想感情的表達而產生與發展的,也都是可以被採用為敬神祭祖的,不能因為用它敬神祭祖,就說八音為巫師的法器、歌詩是巫師的巫咒,怎能因為琴曾經參與敬神祭祖就被看作巫師的“法器”或“道器”?甲骨文中以絲絃木身的琴作為音樂的樂字,可以充分地表明琴首先是作為諸樂器中的一種而存在。是因為它更有表現力,因為它更被人們所重視,才成為代表著一類器具的總體的”樂“。琴在祭祀祈禱中實際是對樂器使用的種種方式之一。舞蹈也是古人祭神的一種方式,而不祭神之時,或在有祭神儀式之前,人們已在歌唱及跳舞,用以表達自己的心情或娛樂自己的心情。怎能因此就說舞蹈即是巫舞,或者說舞只是由巫而產生。

《典籍裡的中國》“火出圈”,看看《尚書》中的古琴

琴在最初即用它作為音樂的代表而成為最早的”樂“字,並不是因為後來它與瑟、磬、鍾、鼓等一起演奏能致”祖考來格“,而是它本身木質絲絃的音質,與瑟不同的琴面無柱(即碼子),從而更有表現力,日益為社會所多用,日益為社會所重視,在表達思想精神的神話中才有被託為伏羲、神農所造之說,才有舜為表達對人民的關切而”作五絃之琴以歌《南風》“的神聖理想的寄託。與琴經常並提的瑟卻不具有這樣崇高尊貴的地位、這樣神聖的色彩。瑟的產生一如其他古樂器,在琴已為眾樂之首的很長的上古時期中,沒有人給瑟以特別的關注,沒有出現任何關於它的神聖的傳說或推測,只是到了公元前3世紀的《呂氏春秋·古樂篇》才有”舜立,命延乃拌瞽叟之所為瑟,益之八弦,以為二十三絃之瑟“的記載。由此可見琴的神聖尊貴地位遠超其他同時期樂器,應是琴自己的品質所決定的。

《典籍裡的中國》“火出圈”,看看《尚書》中的古琴

總之,從《尚書》中的兩項記載可知,琴於殷商之前,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的作用與地位已足堪代表眾樂而構成”樂“字。至商周時期,在莊嚴隆重的祭祀祖先、祈禱神明的活動中與其他樂器相配合並和以詩歌,則又超出普通的娛樂性了。

(本文部分內容源自《古琴綜儀》)

藝術欣賞

祝山智:

畫家;古琴、尺八藝術家從事藝術領域,作品涉及:繪畫、古琴、尺八、書法、行為藝術、裝置藝術、等多種藝術形式。自幼學習音樂,通曉音律。精於古琴、尺八演奏。 祝山智先生是中國當代以傳統工筆水墨技法,闡述人工智慧哲學思考的繪畫先驅代表。以傳統技法繪製未來科技與智慧的先行者。

《典籍裡的中國》“火出圈”,看看《尚書》中的古琴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古琴曲《平沙落雁》演奏:祝山智 ( 清代古琴 · 江聲 ) 清 徐元白製作”,“vid”:“w3204ulzk8d”,“img”:“http://puui。qpic。cn/vpic/0/w3204ulzk8d。png/0”,“desc”:“”})

古琴曲《平沙落雁》 演奏:祝山智

TAG: 古琴尚書記載八音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