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賞非遺技藝,感悟匠心傳承

鑑賞非遺技藝,感悟匠心傳承

天水這座被歷史賦予了深厚文化底蘊的千年古城,從文明的誕生開始,就一直肩負著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重任

。伏羲工坊的故事從這裡開始......

鑑賞非遺技藝,感悟匠心傳承

伏羲工坊

是天水首個非遺文化傳承聚集地,透過對非遺手工藝、非遺演藝、非遺美食的探尋,為大家展現天水傳統民俗文化在歷史中的繁榮與變遷。

鑑賞非遺技藝,感悟匠心傳承

【天水剪紙】一把剪刀,一張紅紙,雕刻出千山萬水,世間百態。

天水剪紙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較薄的物質材料上,剪裁花紋,始見於戰國文物。在甘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天水清水剪紙的譜系傳承中,胡綵鳳被確定為這一專案的第一代傳人,而其外孫成熙斌是第三代傳人,此外,還有王永蘭、陳進錄兩位老人。清水剪紙構圖新穎、手法簡潔、節奏明快、風格淳樸,有著鮮明的地方特色。

鑑賞非遺技藝,感悟匠心傳承

【天水刺繡】一根銀針,數跟綵線,須臾間,繡出一方天地,千姿百態,容納福氣。

天水刺繡屬於隴秀的一種,隴繡是甘肅省具有代表性的一項傳統民俗技藝,也是西北人充分展示自己心靈手巧的一片藝術天地。天水刺繡在於變化多端的刺繡針法和精細入微的繡工流程,加之繡線配色的獨到構思,成就了刺繡圖案喜慶、長壽、吉祥之意。

天水刺繡非遺技藝代表人物劉雲帆以針代筆、以絹為紙、以絲線為丹青,在傳統武山民間繡的基礎上,挖掘整理甘肅秦漢魏唐刺繡,將武山刺繡發揚光大,享譽隴上。刺繡代表作《石窟遺韻》及敦煌莫高窟壁畫、麥積山石窟系列作品,分別獲2012年、2014年甘肅工藝美術百花獎一等獎。《隴上天馬》獲得第二屆西北非物質文化博覽會刺繡比賽二等獎。同年刺繡作品《敦煌菩薩》被國家圖書館典籍博物館收藏。

鑑賞非遺技藝,感悟匠心傳承

【秦州古琴】伏羲“制琴瑟 定婚嫁”,婉轉低沉的琴音傳承千年,如靡靡之音,迴響天際。似細雨打芭蕉,遠聽無聲,靜聽猶在耳畔。

古琴的製作,工序繁雜,製作一把上好的琴,必須用傳統的技藝用手工製作。其程式包括選材、造型、槽腹、和琴、灰胎、研磨、擦光、定徽、安足、上弦等十大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馬虎不得。

天水市古琴技藝非遺傳承人熊尚德製作的古琴杜絕各種化學漆,沿襲古法採用中國傳統的大漆髹漆,鹿角霜、八寶灰打底、麻布敷琴,製出的古琴色澤飽滿、光亮厚實,漆面溫和地漫射出養目之光。所制古琴音質或松沉蒼古、或清亮恬美,得到彈奏者和業內同行的高度讚揚,經熊尚德改良的古琴被行內人士稱為“熊氏”古琴。

熊尚德可謂是古琴製作行業的一個標杆,不僅堅持用手工制琴,而且對沿襲了幾千年的古琴弊端進行大膽改良,獲得實用新型專利。2012年12月,第十二屆甘肅省工藝美術“百花獎”評選結果揭曉,熊尚德的作品《古琴》榮獲創作創新一等獎。

鑑賞非遺技藝,感悟匠心傳承

【西秦腔】“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人齊吼秦腔”,高亢響亮,震撼人心,豪放中夾雜著細膩情思,吼出了西北人的氣質和精神。

秦腔被列為中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它經過幾百年的不斷豐富、革新和發展,一直延續到現在。在天水地區的演唱和道白中融入了天水地方方言的發音方式,使得天水秦腔具有獨特韻味。

天水的秦腔是地道的西秦腔,唱腔以大板為核心,唱詞多,多用寬音本嗓,端起端落,形成了高亢爽朗、激昂悲壯,動人心絃的獨特風格。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天水人的溫良敦厚、豪放靈動,天水秦腔相較於陝西秦腔,多了一些“溫婉細膩”,少了一些“激越殺伐之聲”。天水秦腔使用曲牌30多個,具有獨創性和特殊性,是秦腔中少見的曲牌。其傳統劇目有15類700多個,內容多以歷史題材為主,如《回荊州》、《天水關》、《五典坡》、《趙氏孤兒》等。還有《血淚仇》、《小二黑結婚》、《紅燈記》等新編現代劇目。

鑑賞非遺技藝,感悟匠心傳承

【秦州皮影】一盞燈,投出萬千角色,一雙手,演繹千軍萬馬。影人你來我往,上下翻騰,熱鬧非凡。

天水皮影戲,又稱影子戲、燈影戲、土影戲。在古城天水秦州,皮影因其材料多用牛皮製作,故秦州皮影戲又被稱為“牛皮燈影子戲”。皮影遍佈秦州各地,但何時傳入無從考證。據相關史料記載,皮影戲起源於漢,興於明,繁榮於清中葉,鼎盛於清末民國初年。秦州是秦人的發祥地,是秦文化的源,據專家考證,天水皮影戲形成於秦時期,唱詞和唱腔主要以秦腔為主。

皮影的造型俊俏大方,輪廓挺拔,鐫刻精細流暢。製作時選用年輕、毛色黑的公牛皮,待牛皮煮熟刮乾淨、晾至淨亮透明後即可製作。製作時先將樣稿輕畫在牛皮上,然後用各種型號的刀具或刻或鑿,之後用透明水色著色,顏色一般不調和,故而看上去整體效果純正絢麗、對比強烈。出水後再晾乾,裝訂組合即可上臺表演。

作為天水民間藝術的一個分支,秦州皮影戲既是天水秦文化和伏羲文化的一種表現形態,也是天水民間邊緣藝術的一種存在模式。現代化將一切堅固傳承的手工技藝漸漸消解,為數不多的手藝人卻還在堅持,他們堅信匠心出精品。

魏文珍是秦州區平南鎮大柳樹魏家皮影班的第二代傳人。據瞭解,平南大柳樹魏家皮影班成立於1925年,創始人是他的父親魏得水。1955年戲班參加全市皮影戲調演獲一等獎,1958年至1968年停演,1978年又開始組班演出。魏文珍從小跟隨父親唱皮影戲,從事皮影演唱40多年,在繼承了父親魏得水熟悉的所有劇本的基礎上又有所增加,並帶領平南大柳樹魏家皮影班走南闖北,一直唱到了今天。

鑑賞非遺技藝,感悟匠心傳承

【天水雕漆】“近聞西技西,有谷杉漆雕”,雕漆,主要工序為雕,主要材料為漆,故名。

天水雕漆器具豐富多樣、色彩凝重典雅,其雕漆與詩、書、畫、印相完美結合。在長期發展中,繼承傳統,博採眾長,經歷代能工巧匠創新發展,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雕刻填彩技法,成為我國雕漆工藝中一個獨一無二的品種。

天水雕漆選料嚴格、工藝精湛、造型奇特、圖案古樸、漆質堅硬、漆面光亮、耐酸耐鹼耐高溫、既可觀賞又可實用的特點。主要原料一般採用東北紅松、椴木和本地小隴山盛產的優質天然漆,配以福建壽山石、浙江青田石、蕭山紅石、山東綠凍石、北京黃石、太湖蚌皮和珊瑚、瑪瑙、珍珠、象牙、玉石、貝殼等。把五光十色的石料和象牙、瑪淄、珊瑚等雕刻裝配成人物、花鳥、蟲魚等各種藝術圖案,鑲嵌在漆層厚達數毫米的器具上,並交替使用鑲金、貼銀、描金、彩繪等裝飾方法,使圖案更為逼真生動。少量產品還採用彩漆屏繪和填漆方法制作。每一件產品要經過木工、漆工、石刻、鑲嵌、描金等100多道工序,至少要花4個月時間才能生產出來,大件器具需要1年時間才能成為成品。

天水雕漆器具漆面顏色除傳統的烏黑色外,還有硃砂紅、翠綠、寶蘭、駝黃等多種,色彩絢麗,光澤如鏡。而且圖案裝飾十分講究,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有傳統故事人物造型、喜聞樂見的花齊名畫、當代生活題材,還有仿照出土文物繪製的作品,影象栩栩如生,美不勝收。它不僅是一種實用的器具,而且是精緻的藝術品。

非物質文化遺產天水雕漆製作技藝省級代表傳承人孫興茂是天水雕漆製作的老匠人,多年來,始終堅持純原料、老工藝,秉承匠心精神,是天水兩千年雕漆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

鑑賞非遺技藝,感悟匠心傳承

弘揚燦爛絢麗的民俗文化

傳播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

讓更多人瞭解魅力無窮的傳統民俗技藝

是萬千個匠人共同的使命

也更是伏羲工坊的匠心使命

鑑賞非遺技藝,感悟匠心傳承

《舌尖上的中國》說:“無論腳步走多遠,在人的腦海中,只有故鄉的味道熟悉而頑固,它就像一個味覺定位系統,一頭鎖定了千里之外的異地,另一頭則永遠牽絆著記憶深處的故鄉。”

天水風景秀麗,氣候溫和,物產豐富,盛產糧、油、果、蔬、家畜、家禽、野味、調料等,這些烹飪的主要原料,為發展烹飪提供了有利的物質條件。作為古代絲綢之路的城市節點,天水美食融入了東西風味,結合本地特產,流傳下來的傳統美食文化,經過時代的變遷,味覺的考驗,傳承下來的都是精華。

伏羲工坊每一道非遺美食,都是文化和時間沉澱後的“容器”,承載著民間傳統文化習俗的精華。美食手工藝者們秉承匠心,還原記憶中的天水老味道。

鑑賞非遺技藝,感悟匠心傳承

天水呱呱

鑑賞非遺技藝,感悟匠心傳承

豬油盒

鑑賞非遺技藝,感悟匠心傳承

秦安肚絲湯

鑑賞非遺技藝,感悟匠心傳承

天水小吃

在伏羲工坊

賞非遺文化傳承

看歷史民俗演繹

品味非遺手工技藝

帶你走進真正的“老天水印象”

展現真正紮根於天水的文化產業品牌

TAG: 天水古琴雕漆秦腔刺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