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為何能寫出“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困頓不得志的李商隱,為何能寫出“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唐朝是詩歌以及其他文學作品的藝術殿堂,唐詩更是這座殿堂中的佼佼者。正所謂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唐詩之所以能夠名揚千古,除了與當時唐朝的學術氛圍有關係之外,其實最重要的就是因為擁有,大批優秀的詩歌創作者。

從初唐開始一直到晚唐時期,唐朝湧現出了大約2500餘位詩人。

除了大家比較耳熟能詳的,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詩狂賀知章、詩佛王維、詩鬼李賀之外,還有初唐“四傑”王勃、洛賓王、盧照鄰、楊炯等。

他們運用手中的毛筆和猶如泉湧的創作靈感,為唐朝時期的政治生活、社會百態描繪出了一幅幅,既飽含深情又滿懷感慨的佳作名篇。

初唐、中唐、晚唐,都是唐詩創作的高峰時期,只不過不同階段的創作風格有所不同。

李商隱,為何能寫出“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詩歌在唐朝之所以經久不衰,並被後世奉為古代中國文化中的精粹,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唐詩內容廣泛,不僅有指點江山的豪氣,還有感同身受的人間冷暖。

山水、詠物、田園、送別、行旅、邊塞等詩歌風格,為唐朝的詩歌發展以及文化傳承,都做出了功在當代、澤披後人的重要貢獻。

生活在晚唐時期的李商隱,是唐朝“詠物詩”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所謂“詠物詩”指的就是,藉助寫物來寄託和抒發個人情懷與思想。

晚唐時期的特殊社會環境,以及大唐盛世一去不返的淒涼,再加上李商隱個人一直處於困頓不得志的狀態,都對他的詩歌創作風格產生了非常濃厚的影響。

李商隱,為何能寫出“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晚唐詩人李商隱獨樹一幟的詩歌風格

1.個人遭遇與詩歌風格定型

公元813年晚唐詩人李商隱,出生於懷州河內一個官宦家庭。他的爺爺安陽君李叔洪,十九歲時就考中進士,其父李嗣也曾任殿中侍御史。

在祖父和父親的影響下,李商隱從小就飽讀詩書,並且將“入仕”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

唐玄宗開成二年李商隱參加殿試,憑藉其過人的才華在二十四隨時一舉進士及第。至此李商隱家族中共出了三位進士,這也是李家“一門三進士”美譽的由來。

按理來說生活在這樣優渥的家庭環境中,再加上少年得志李商隱的人生應該一帆風順。

李商隱,為何能寫出“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但從李商隱的人生經歷中,以及他所創作的詩歌作品中。我們都能很清晰的看到,這位唐朝著名的大詩人,在家道中落、山河飄搖的外部環境影響之下,幾乎一生都生活在困頓不得志的狀態中。

筆者認為這與他的幼年遭遇,以及生活的時代背景都有很大關係,再加李商隱本人的性格影響,才讓他的人生出現了“高開低走”的現象。

2.不幸遭遇與詩風的關係

但正是在這一系列原因的影響之下,才為李商隱的詩歌創作提供了十分必要的素材。尤其是他一生的坎坷經歷,因為他的詩歌增添了十分豐富的情感。在他的詩歌創作中,無論是詠物詩、無題詩還是詠史詩,都具有別開生面和獨樹一幟的風格。

李商隱詩歌風格中的一大經典特色,就是善於運用典故來表達詩詞意境。這也是他的詩歌,能夠在晚唐時期大放異彩的一個重要原因。李商隱有很多詩歌中,幾乎每一句都會使用典故。這不僅體現出了他的博學多才,同時也體現出了他別樹一幟的詩歌風格。

李商隱,為何能寫出“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筆者認為李商隱的詩風,與他細膩的情感、豐富的經歷,以及唐朝當時頹敗的景象,都有無法割捨的重要關係。

尤其是在他的詠物詩中將感情付諸於事物,藉此來表達他對唐朝時期的政治、文化方面的看法,以及對纏綿悱惻的情感和真摯愛情的執著,開創了晚唐時期詩歌新風格和新境界。

李商隱“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中的愁情思緒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瑟”是唐朝時期的一種古琴,按照這種樂器的樂理屬性來看,一般都會由二十五根弦構成。李商隱在《錦瑟》一詩中,將“瑟”說成有五十根弦,企業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表達,對已經故去的妻子的思念之情。

彈奏“瑟”時的每一根琴絃,以及發出的每一個音符聲響,都是詩人與妻子曾經在一起的美好時光。但這種時光隨著妻子逝去再也不復返了。

筆者認為《錦瑟》中的這兩句詩,完全可以體現出李商隱此時的思妻之情,以及對曾經美好愛情的追憶。

李商隱,為何能寫出“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筆者認為“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這兩句流傳甚廣的經典之句,既是李商隱對愛情幻想的終極表達,同時也是其詩歌創作中的細膩與靈感的具體表現。“莊生曉夢”與“望帝春心”,也是李商隱詩歌“用典”的真實體現。

1.用典比興寓意深刻

“莊生曉夢迷蝴蝶”語出《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

莊周是我國道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莊生曉夢”典故的寓意其實是,莊子對虛幻無常的人生所產生的一種思想。

李商隱,為何能寫出“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大意就是莊子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但是夢醒之後發現一切如常。在夢與現實之間苦苦掙扎,這種似夢非夢的感覺讓莊子特別痛苦。

而李商隱在詩中借用這個典故,想要表達就是對晚唐國勢衰微、政局動亂的感慨,以及自己在這種社會大背景之下,所處的境遇以及未來人生走向的擔憂。

李商隱雖然在二十四歲的時候考中了進士,但在這之前他的科舉之路可以用艱辛來形容。尤其是在他入仕為官之後,也只是個遠離權力中心的秘書省校書郎,雖然後來被調任為弘農縣尉,但由於“活獄”案被上司責難,一氣之下以請長假的方式辭官。

筆者認為如果說這些經歷不足以擊敗李商隱,但當他捲入“牛李黨之爭”後,他的人生就徹底進入了低谷期。這才是李商隱困頓不得志的根本原因。無論愛情還是官場他都是一個失敗的人。但人生就是在不斷失望與希望中前行。

李商隱,為何能寫出“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2.借“望帝春心”比喻懷才不遇

如果說官場失利、家庭不幸,對李商隱的人生造成了很大負面影響。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正是因為這些不幸經歷,才為李商隱的詩歌能夠成為,經典之作打下的重要基礎。

“望帝春心託杜鵑”中的“望帝春心”典故,出自《蜀記》:“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號曰望帝;宇死,俗說雲宇化為子規。子規,鳥名也。蜀人聞子規鳴,皆曰望帝也”。

大意是古代蜀國望帝杜宇,為了能更好的治理蜀國,在身死之後轉世為鳥名為杜鵑。

李商隱,為何能寫出“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而詩人李商隱藉助這個典故,主要想表達的就是自己,將思念妻子的感情寄託於錦瑟。同時,“望帝春心託杜鵑”還表現了詩人,一生不得志、壯志難酬的愁緒。這與其遠離政治中心官場不得志有很大關係。

筆者認為李商隱在官場失志,辭官回家之後又遇到了妻子死亡的傷心之事,這種打擊對他的身心以及詩作思想都有非常大的影響。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所用的典故出自《博物志異人》:“南海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能泣珠”。

李商隱,為何能寫出“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這兩句詩所表達的感情其實非常豐富,李商隱借用這個典故表達的是懷才不遇之情。自己的才華和治國理想就像“滄海遺珠”。同時妻子之死也讓詩人悲傷不已,“明珠有淚”就像詩人的眼淚一樣流淌不止。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這種讓人期待的愁情思緒和真摯感情,只能在不斷追思回憶中,一次又一次的折磨自己。如果當時自己能夠多付出一些努力,相信無論是事業還是愛情,都能夠得到一個美好的結局。

李商隱,為何能寫出“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李商隱的文學地位與詩歌成就

李商隱是一位比較高產的唐詩作者,他一生寫下了536首唐詩。在後世比較推崇的《唐詩三百首》中,收錄李商隱的佳作高達二十四首,在《唐詩三百首》中所佔的詩歌數量位列第四。從這個角度來看,足以證明了李商隱在唐朝“詩壇”上的重要地位。

筆者認為李商隱是晚唐詩歌集大成者之一,他在唐朝詩歌整體高水平發展的前提下,透過不斷錘鍊詩歌中的文字,以及借用典故等詩歌創作方法,在晚唐時期形成了別具一格的詩風。這其實都與他的坎坷人生,以及細膩的情感有很大關係。

李商隱,為何能寫出“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李商隱與他同一時代的杜牧,被後人譽為“小李杜”。更與李白、李賀榮登唐詩“三李”寶座。由於他的詩歌風格與溫庭筠相近,所以他與溫庭筠又合稱為“溫李”。這些詩壇稱號是對李商隱最大的褒獎。

李商隱的詩歌之所以能在晚唐獨樹一幟,除了與它深厚的文字功底以及人生閱歷有關係之外。最主要的就是晚唐時期風雨飄搖的政局,以及李商隱本人的傷感哀苦性格有關係。

我們可以從他的詩歌中,真實的感受到這種傷感以及哀苦。這與他深知人間冷暖,感嘆世事蒼涼的情愫大有關聯。

李商隱,為何能寫出“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李商隱的詩歌中雖然缺少了大唐盛世的豪情,但卻蘊含了家國情懷、百姓疾苦,飄逸灑脫、悲涼悽慘等情感因素。他深厚的文學功底以及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其詩歌中對愛情含蓄、朦朧的表現手法,不僅為晚唐時期的詩歌提供了新方向,同時也對後世詩人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曾說:“我死後,得為爾兒足矣”。從這句話我們不難看出,白居易的愛惜人才之情,以及李商隱的詩歌創作成就。《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下·列傳第一百四十》,對李商隱也進行了比較客觀的評價。

“商隱能為古文,不喜偶對。博學強記,下筆不能自休,尤善為誄奠之辭。文思清麗,庭筠過之。而俱無持操,恃才詭激,為當塗者所薄。名宦不進,坎壈終身”。

筆者認為從這裡我們不難看出,李商隱已經被當時唐朝的“大家”所認可,這其實也是他的詩歌能夠千古流傳的重要原因。

李商隱,為何能寫出“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結 語

筆者認為如果將唐朝比喻成“詩歌天堂”, 這些生活在唐朝的詩人,就像銀河中璀璨的明星。他們既是唐朝詩歌的創作者,同時也是華夏文明的傳道者。

李商隱作為晚唐著名詩人,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古代仁人志士,對政治理想、詩歌創作的良苦用心。

“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 這是對李商隱詩歌風格,以及一生坎坷經歷的最好總結。李商隱的詩句在字裡行間,處處都透露著哀婉的愁緒,這雖然與他的人生經歷有一定關係,但筆者也認為這其實是性格決定命運。

“多情卻被無情惱”是對李商隱一生的總括。作為一個多情的詩人,他一直都在尋覓自己的心靈港灣。他用細膩入微的感情所描繪出的詩句,既有山河破碎和人情溫暖的感慨,也有困頓不得志的悲哀。

【參考文獻】

陶文鵬 《論李商隱詩的幻象與幻境》

黃世中《論李商隱詩的隱秀特徵》

餘恕誠,魯華峰 《李商隱詩歌和四六文風格的多樣性》

鮑紅《李商隱詩中的隱喻》

TAG: 李商隱詩歌望帝唐朝晚唐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