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日】地球日,佛教的五戒十善,一不殺生,二不邪淫,五不妄語

【地球日】地球日,佛教的五戒十善,一不殺生,二不邪淫,五不妄語

從1970年,美國的首個“地球日”活動,到1990年,聯合國首肯,將地球日正式改為世界地球日。

2021年的今天已是第52個世界地球日。

越來越多的地球公民意識到愛護地球,保護環境和生活已經息息相關,“

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成為了地球日的主題。

【地球日】地球日,佛教的五戒十善,一不殺生,二不邪淫,五不妄語

【地球日】地球日,佛教的五戒十善,一不殺生,二不邪淫,五不妄語

佛教是具有環保意識的宗教

,主張不僅對人要有愛心,對山河大地也要愛護。佛教的平等不二思想,就主要體現在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上。

佛教從五戒十善(

五戒是

: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

十善包括

“身三”,即不殺、不盜、不淫;“口四”、即不兩舌、不惡口、不妄言、不綺語;“意三”、即不貪、不嗔、不痴。其身、口、意代表了行為、語言和思想。)出發,基於四無量心(四無良心:慈、悲、喜、舍)進一步提出了四攝(四攝法:佈施法、愛語法,利行法,同事法)六度(六度指六個到彼岸的方法:佈施到彼岸;持戒到彼岸;忍辱到彼岸;精進到彼岸;禪定到彼岸;智慧到彼岸)之修行方法,以指導和規範佛教徒的身心行為。

眾生平等是佛教倫理的重要觀念之一

,它的倫理意義在於,不僅承認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關係,而且表明人與自然界的其它存在也是平等的。人類要平等地對待自然界的一切生命物體,維護彼此賴以生存的環境,學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地球日】地球日,佛教的五戒十善,一不殺生,二不邪淫,五不妄語

【地球日】地球日,佛教的五戒十善,一不殺生,二不邪淫,五不妄語

法華寺·生態放生池

和諧共生·生態寺院建設

自古名山僧佔多,佛教以解脫為修行目標,在青山綠水間築庵建廟,佛化自然,為清修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佛教活動場所,大多樹木蔥鬱,鳥語花香,是生態保護的典範。

湖州各縣區的佛教寺院就以“

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和諧共生,同證淨土

”為主題,結合各自地方實際,倡導生態文明,打造生態寺院,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實現“從湖州看見美麗中國”的美好願景作出佛教界應有的貢獻。

【地球日】地球日,佛教的五戒十善,一不殺生,二不邪淫,五不妄語

安吉生態寺院現場會

保護環境·提倡素衣素食

在物慾的支配下,很多野生動物因口腹之慾被送上了餐桌,因為美麗的皮毛而遭到殘酷捕殺,這嚴重影響了自然界的和諧和生態的平衡,也導致了人類遭受各種疾病的果報。

因此

素衣素食歷來為漢傳佛教的優良傳統

,以食用植物為主的素食方式,是落實不殺生的有力保證。《楞伽經》說:“凡殺生者多為人食,人若不食,亦無殺事,是故食肉與殺同罪。”素食的根本目的是從生活中培育人的慈悲佛性種子,對於保護動物具有直接的積極作用。這種對生命的尊重,正是佛教對生態的最大貢獻。

與此同時,在戒殺放生的基礎上,佛教進一步提出的護生精神,引導世人積極地參與到保護動物的行動中去,保護瀕危動物,關注動物受虐,為蒼生謀求福祉,使生態得以平衡。

【地球日】地球日,佛教的五戒十善,一不殺生,二不邪淫,五不妄語

惜福受福·拒絕鋪張浪費

佛教把節約看作是惜福。

其實,惜衣、惜食不是為了惜財,是為了惜福。“佛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一粒米在我們看來,談不上有什麼價值,但要知道需要多少因緣和合才能成就這一粒米。

所以節約是修我們這顆惜福的心,這顆心是成佛的恭敬心,清淨心、慈悲心,是智慧的菩提心,這才是我們珍惜糧食,珍惜福報的根本。積羽沉舟,滴水成河,節約讓我們懂得勤儉惜福,更加珍惜自己當下擁有的,學會知足長樂、感恩一切。

【地球日】地球日,佛教的五戒十善,一不殺生,二不邪淫,五不妄語

在佛陀示教指引下

望十方大眾

節約水電、不盲目消費

減少肉食,提倡素食

傳承對生命的敬畏

與萬物生靈共生共棲

【地球日】地球日,佛教的五戒十善,一不殺生,二不邪淫,五不妄語

TAG: 佛教生態地球日彼岸惜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