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勒作《啟示錄》借印刷術揚名;利奧十世濫發贖罪卷激怒馬丁路德

時間的車輪駛入16世紀時,中國和歐洲都不約而同地迎來了各自的一輪思想鉅變。

在東方,1472年出生的王守仁(號陽明),此時早已過了“守仁格竹”的青蔥歲月,他於1506年來到貴州龍場,在這裡對傳統儒家思想有了全新的領悟,史稱“龍場悟道”。

此後,王陽明提出哲學命題——“致良知”以及踐行的方法論——“知行合一”,由此構建自己的陽明學派。王陽明的思想也被後世看作中國封建社會後期最早的一次哲學啟蒙。

與此同時,歐洲的一代文宗德西德里烏斯·伊拉斯謨(Desiderius Erasmus ,約1466—1536),也正開始對中世紀以來的宗教制度和思想,進行全面地反省和批判。

丟勒作《啟示錄》借印刷術揚名;利奧十世濫發贖罪卷激怒馬丁路德

丟勒為他所敬重的伊拉斯謨所作的版畫 1526年

上一篇文章,我已經介紹了他那部超越時代的大作《愚人頌》。

這位“像工蜂一般勤奮的學者”認為,必須以人文教育結合基督教古代典籍來釐清原始的教義,他因此冒天下之大不韙重譯由聖哲羅姆翻譯的拉丁文版《聖經》,編輯出版了希臘文新約校勘本。

像揚。胡斯、伊拉斯謨這類學者的不斷努力,再加上印刷術的發明,更多的普通人可以直接閱讀《聖經》,教會對基督教解讀、傳播的獨家壟斷地位就此開始動搖。

“《愚人頌》除去其狂歡節的面具,便是當時最危險的書之一。在我們看來,它彷彿是詼諧的煙花,其實是一顆轟開通向德國宗教改革之路的炸彈,”現代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對此評價道。

按照茨威格的說法,伊拉斯謨製造了這枚炸彈,那麼著手點燃這顆炸彈的人,就是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年)。

壹 為大師留像的畫家

除了伊拉斯謨一類人文學者們開始反省和批判當時的宗教制度,藝術家們也不由自主地加入了這股潮流。

上一篇在介紹伊拉斯謨時,我採用了一幅由德國畫家作於1526年的版畫,這位藝術家名叫阿爾佈雷特·丟勒(Albrecht Dürer 1471—1528年)。

丟勒作《啟示錄》借印刷術揚名;利奧十世濫發贖罪卷激怒馬丁路德

丟勒13歲作的自畫像

比米開朗基羅年長四歲的丟勒,出生於紐倫堡。作為北方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他身上有太多的光環。丟勒是第一位越過阿爾卑斯山,享譽歐洲的德國藝術家。

他還是一位與達。芬奇類似的百科全書式的人物,他不僅是銅板雕刻家、塑像家、建築家,還是一位鍊金術師,數學家,機械師、藝術理論家,哲學家,神秘學家和解剖學家。有關他如何將一輩子過成別人八輩子的事情,以及他的創作生涯我將在後文為大家詳細介紹。

丟勒與那個時代很多人一樣,受惠於全新的傳播方式——造紙業的發達以及印刷術的發明和流行。他的教父——安東·科伯格(Anton Koberger1445–1513)就是一位印刷商兼出版人,丟勒在幼年時期就接觸到了銅板畫。

1494年,對於丟勒來說意味著成熟的一年,這一年他完成了自己的婚姻,並且首次赴義大利學習。當他於1495年返回紐倫堡後,就開設了自己獨立的木刻版畫室。

不久後,他就接到了一項重要的工作,為《聖經》新約中最後一部分內容——《啟示錄》創作木刻組畫。這套1498年出版的《啟示錄》中,丟勒不僅是版畫的創作者也是書籍的出版者。

丟勒作《啟示錄》借印刷術揚名;利奧十世濫發贖罪卷激怒馬丁路德

丟勒《啟示錄》木刻版畫 之一

此前介紹過的一系列南方的畫家,從喬託到提香,他們的走紅的道路往往取決於與藝術資助人,尤其是像抱住了美第奇家族這樣的豪門或者歷任教皇、皇帝這類大腿,與之相比,丟勒的初次成功與他們的套路就有些不一樣,他雖然日後也成為查理五世的御用畫家,但他的名聲更多來自於紙張的大量生產與印刷術的出現,眾多的讀者成為了他的粉絲。

他的故鄉紐倫堡,在這方面有優厚的資源。這裡在15世紀就是德國的造紙中心,到了1470年代初,安東·科伯格創立了一間的印刷工坊,很快就躋身於當時歐洲最大規模的印刷廠之一。到了1480年,科伯格的印廠規模趕超了美因茨的舍弗工坊,一躍成為德國地區最大的印刷廠。

如今,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這套“搖籃本”(incunabula 特指1450-1500年左右歐洲印刷業的搖籃時期,這一時期所印的圖書被稱為“搖籃本”,是歐洲首次用金屬活字印刷書籍、小冊子甚至包括贖罪券一類的印刷品)《紐倫堡編年史》,正是出版於這一時期,是丟勒的啟蒙老師米歇爾。沃爾格穆特(Michael Wohlgemut)與科伯格合作的一本傑作。

丟勒作《啟示錄》借印刷術揚名;利奧十世濫發贖罪卷激怒馬丁路德

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的搖籃版《紐倫堡編年史》

丟勒作《啟示錄》借印刷術揚名;利奧十世濫發贖罪卷激怒馬丁路德

《紐倫堡編年史》內頁

這本書的原作是另一位德國人文學者、醫生兼藏書家哈特曼。舍德爾(Hartmann Schedel),他依據聖經紀年,將世界歷史劃分為七個時期,分別敘述了從“創世紀”到丟勒那個時代的歷史。

科伯格印刷廠出品的《紐倫堡編年史》在1493年12月出版,拉丁文於德文版的插圖均由米歇爾。沃爾格穆特和他的兒子完成。我國國家圖書館所藏的這套為1493年出版的拉丁文版。

丟勒作《啟示錄》借印刷術揚名;利奧十世濫發贖罪卷激怒馬丁路德

丟勒為他的老師米歇爾。沃爾格穆特所作的肖像 1516年

貳 啟示錄

當丟勒剛成家立業之際,新的印刷技術和傳播方式已經開始在公眾中普及,這讓他在版畫領域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其畫作風格與受眾也完全不同於南方畫家們所遵循的傳統。

在《啟示錄》第一章中,作者自稱為約翰,傳統上認為這是基督十二使徒中的聖約翰所作。其創作時間大約在公元90年代,為羅馬皇帝圖密善(公元51年10月24日—公元96年9月18日)統治末期,他的前任是他的兄長——提圖斯(公元39—81年)。

提圖斯尚未登基時,就因平息猶太戰爭而立下軍功——公元70年,他率軍攻陷耶路撒冷,其部隊洗劫了這座聖城,將希律王神廟中的七隻燭臺、約櫃等聖物帶回了羅馬。(可參閱第五十八篇文章《拉奧孔》橫空出土被指偽造,米開朗基羅續寫“人體百科全書”)

而圖密善本人登基後,更加強調自己的威權和專制,在基督教的歷史觀中,他被視作最早對基督徒進行迫害的羅馬皇帝。聖約翰在此期間被放逐到拔摩島,在被囚期間他接獲異象將其寫下來,這就是《啟示錄》的主要內容。

丟勒作《啟示錄》借印刷術揚名;利奧十世濫發贖罪卷激怒馬丁路德

丟勒《啟示錄》木刻版畫 之二

就像10年後米開朗基羅所作的《創世紀》一樣,丟勒這一組版畫對於《聖經》最末一卷所描繪的版畫,對於信徒們來說,也有著異乎尋常的意義。

啟示錄共有404節,其中278節引用了舊約的經文,因此若不熟悉舊約,就不能瞭解啟示錄;若沒有啟示錄,舊約也將失其價值。可以說,如果沒有《啟示錄》這一章,整部經書也就不完整。

丟勒作《啟示錄》借印刷術揚名;利奧十世濫發贖罪卷激怒馬丁路德

丟勒《啟示錄》木刻版畫 之三

丟勒作《啟示錄》借印刷術揚名;利奧十世濫發贖罪卷激怒馬丁路德

丟勒《啟示錄》木刻版畫 之四

丟勒作《啟示錄》借印刷術揚名;利奧十世濫發贖罪卷激怒馬丁路德

丟勒《啟示錄》木刻版畫 之五

丟勒作《啟示錄》借印刷術揚名;利奧十世濫發贖罪卷激怒馬丁路德

丟勒《啟示錄》木刻版畫 之六

丟勒的這組版畫包括木刻版畫十五張。“上帝降罪人間,毀滅的腳步已經開始。日月無光,星辰墜落,萬物無論高低貴賤,盡皆毀滅”——丟勒給予聖約翰的幻想賦予現實的意義,在描繪最後的審判時的黑暗場景,結合了當時哈布斯堡家族統治下德國的現實狀況:

無休止的戰爭、瘟疫與飢餓,充斥著對社會的黑暗的控訴與對死亡的恐懼,付梓之後,便打動了讀者的內心,丟勒也藉此一炮而紅。

比如這幅《四騎士》,代表“戰爭”、“瘟疫”、“貧困”、“死亡”的四位騎士從天而降,包括一位主教在內的罪人一同受到了審判,他的頭正在被地獄裡的惡龍吞噬著。

丟勒作《啟示錄》借印刷術揚名;利奧十世濫發贖罪卷激怒馬丁路德

丟勒《啟示錄》中的四騎士

叄 《犀牛》與利奧十世

對於犀牛這種動物,歐洲人最早了解是透過羅馬作家老普林尼在《自然史》中的文字描繪,直到1515年他們才第一次見到了活物。

這年5月20日,一隻印度的犀牛被葡萄牙殖民地總督運送到了里斯本。當時的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本將這隻大寵物送給時任教皇利奧十世,但不幸的是這隻犀牛1516年初,在運送過程中死於一次海難。

丟勒依據一位畫家的寄望紐倫堡的信中的素描,製作了這幅《犀牛》版畫,丟勒的版畫中的這隻犀牛,多了一身中世紀騎士式的盔甲,而且頸部還多了一個小角,這隻犀牛造型雖然並不準確,但其威風凜凜的模樣迅速隨著版畫傳遍了整個歐洲大陸。

丟勒作《啟示錄》借印刷術揚名;利奧十世濫發贖罪卷激怒馬丁路德

勒所作的版畫《犀牛》1515年

利奧十世興許為這隻被丟勒形容為”敏捷、好動、可愛“的動物死去而難過了一陣,但他的寵物中已經包括了大象,因此他也迅速調整了情緒,投入了自己的正經工作:籌集資金繼續修建聖彼得大教堂。

當他的前任尤利烏斯二世在1513年2月去世後,由布拉曼特設計的宏偉建築幾乎還沒有開始動工,等這位奢靡成性的利奧十世上臺後,不到兩年時間,他就將前任三代教皇留下的積蓄全部花光了。

為了繼續這項偉大的工作,他不得不採用前任創造的生意模式:大量發行贖罪券。

1517年,他手下一位名叫約翰·泰切爾(John Tetzel)的特使到德意志各地兜售贖罪券聚斂資財,這終於激怒了一位名叫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年)的修士。

馬丁。路德生於1483年,與拉斐爾同齡。他在1501年進入萊比錫大學,1505年獲得碩士學位。此後他進入了一家隱修院做了修士,兩年後領受神父職位。1512年,馬丁。路德在維登堡大學(University of Wittenburg)獲神學博士學位後,在大學開設聖經學常設講座,兼管教會工作。

1517年10月31日,馬丁。路德維登堡城堡大教堂的大門上張貼出了《九十五條論綱》。

如果我們瞭解下這個檔案的原名——《關於贖罪券效能的辯論》,便更容易理解馬丁·路德點燃了怎樣的一把火。

有關詳情,且待下回分解。(未完待續)

————————————————

TAG: 版畫啟示錄丟勒木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