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龍窯,你去過沒

這個龍窯,你去過沒

本篇文章約1520字,閱讀需要4分鐘

10多口窯倉

每口裡面上千個半成品陶器

在上千度的熊熊烈火中煅燒

這個龍窯,你去過沒

一堆泥巴

在一雙40多年專業製陶的熟手下

3分鐘一個

盆、碗、杯轉瞬成型

這個龍窯,你去過沒

院子裡多肉炫目又各有風情

在3月陽光下飽滿鮮豔

一張桌子擺滿了生活樂趣

卻不想放進一點心事

這個龍窯,你去過沒

壁爐裡的火焰為春意而燃

遊客和學員做成的陶器

各有千秋、琳琅滿目

這個龍窯,你去過沒

這裡是

四川天府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煎茶龍窯

,更是龍窯主理人、90後女孩朱夏從大千世界回到家鄉後,新的理想啟航的地方。

這個龍窯,你去過沒

這個龍窯,你去過沒

日前,小天來到位於天府新區煎茶街道青松村的煎茶龍窯時,68歲的工人湯雲華正在裝窯,上千個手工制好的陶器半成品被悉數擺進窯內,3月生火、煅燒。七八天不離人,保持1200度以上的高溫,所有的陶器都經過這樣的千錘百煉。

這個龍窯,你去過沒

創燒於清末民初的煎茶龍窯,是天府新區一處重要的陶器窯場。燒製器物除瓶、壺、盤、碗、洗等日常生活用器外,還大量燒小件雕塑,造型生動有趣,製品遠銷省內外。從清末傳承至今,延續著紅陶手工傳承,小小的作坊也在一代一代傳承人手中散發著新的活力,一代代傳人掌握了土陶燒製技術,技藝精湛。

這個龍窯,你去過沒

傳統的廠房和工藝旁,是小清新的佈局。多肉已成規模、茶室初具雛形、鞦韆盪漾如飛、菜地鬱鬱蔥蔥,3月的煎茶龍窯,花蕾正在怒放,鶯飛草長。

這個龍窯,你去過沒

在龍窯最新一代傳承人朱夏眼中,40多畝地的世界裡,有祖輩傳下的精髓,也有自己正在奔赴的夢想。

這個龍窯,你去過沒

工藝原始而經典。

·配泥

把產地來源不同、成型和煅燒效能不同的土搭配成符合需要的、具有一定燒成溫度範圍的、能和釉及煅燒溫度相呼應的熟土。

這個龍窯,你去過沒

·揉泥

泥團放在車面的圓心部位,轆轤轉動,手腕和手指用相反作用力把泥團把握在圓心之中,然後雙手把泥團反覆幾次上下托拉,使其進一步排除裡面的氣泡,使泥更“熟”。

這個龍窯,你去過沒

·施釉

先浸釉,把整件坯體浸於稀稠合適的釉藥之中,讓其自然吸附至一定的厚度。再塗釉,用毛筆蘸了釉藥塗於坯體上。後噴釉,用噴霧器把釉藥噴於坯體。

·煅燒

是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將成型的泥坯送入窯火中煅燒,把握好溫度、溼度,最終呈現出精美成品。

這個龍窯,你去過沒

你用的各類茶壺、蓋置、壺承、品茗杯、聞香杯、蓋碗、公道杯、茶葉罐,甚至泡菜罈子、水缸,都是這樣煅燒出來。

這個龍窯,你去過沒

這個龍窯,你去過沒

現任繼承人朱夏並不是一開始就固守祖業。

大學畢業後的她,曾經是一名導遊,帶過九寨黃龍溪的團,也率隊走過了東南亞的每一個地方。

世界很大,夢想很遠。最終讓她回到煎茶,是建設家鄉的願望。

“家鄉很美,並不遜色於外面的世界。”

這個龍窯,你去過沒

接手煎茶龍窯的朱夏開始讓傳統龍窯綻放新的光芒。投資、改造、拓展思路,這一代的龍窯,已由傳統的手工陶器燒製發展成為如今集工作室、茶室、鞦韆花園為一體的藝術綜合體,成為陶藝家、陶瓷研究者和藝術院校學生的創作基地。

這個龍窯,你去過沒

現在呈現出的製品種類繁多、造型豐富,結合現代市場下流行的手工製陶體驗,做到了推陳出新,擁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商業價值。

2020年,朱夏籌建了煎茶窯工作室,經過改造、完善,使之變成集保護文物、演示製作、展示陶瓷作品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場所,

正在努力打造成為非遺傳承體驗及鄉村文化旅遊的重要視窗。

這個龍窯,你去過沒

這個龍窯,你去過沒

以煎茶窯的傳統陶器燒製技藝為核心,形成了包括工作室、茶室、鞦韆公園等在內的陶瓷行業文化。最盛時每年達五十多個團體參觀,促進了成都地區的陶瓷商貿活動,產生了獨特豐富的市場及傳承體系,成為全國關注度最高的龍窯保護和研學場所。

這個龍窯,你去過沒

朱夏說,她的理想,是建設家鄉,挖掘家鄉特色文化,

讓煎茶龍窯成為天府新區核心旅遊區一張亮麗的名片,成為成都市最具地方特色和歷史價值的地標文化場所之一。

這個龍窯,你去過沒

記者:宿姮

攝影:周勇良、宿姮

製圖:李川

編輯:陳然

TAG: 龍窯煅燒朱夏陶器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