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出來的百年民俗技藝:“背杆”在民間“煥發新生”

“背”出來的百年民俗技藝:“背杆”在民間“煥發新生”

圖為忍字口背杆表演現場。趙亮 攝

中新網唐山3月20日電 題:“背”出來的百年民俗技藝:“背杆”在民間“煥發新生”

作者 白雲水 孟潮

早飯過後,河北省唐山市遷西縣尹莊鄉忍字口村裡,一陣清亮的嗩吶聲打破了小山村的平靜。村民們知道,即便不在年節,這裡的背杆藝人還是會偶爾拿出傢伙和行頭,練上一練。

忍字口村位於遷西縣東部,背靠燕山、依灤河岸邊,世代依灤水而居。這裡民風淳樸、民眾熱情好客,此間獨特的廟會傳統和生活習俗,使忍字口背杆成為其中的典型。

忍字口背杆起源於清朝,至今已有兩百多年曆史。它是一種較為獨特的民間花會形式,主要道具是一副上下可以嵌合的鐵架子。表演時,鐵架下部縛於扮戲劇人物的體壯男子腰間,架上縛1至3個扮戲劇人物的兒童。背杆的人叫下角兒,縛在上面的小孩叫上角兒,上、下角兒配合,隨著鼓點踏著碎步進行表演,場面熱鬧精彩。

“背”出來的百年民俗技藝:“背杆”在民間“煥發新生”

圖為忍字口背杆表演現場。趙亮 攝

當日,站在這一群背杆藝人中間表演的人叫李國軍,今年49歲,是地道的莊稼漢。受父輩影響,李國軍從小就喜歡吹嗩吶,既是背杆技藝的傳承者,也是這裡背杆會的“會首”。2018年,他被認定為河北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忍字口背杆”的代表性傳承人。

“現在經常演出的內容有《秦香蓮》《二度梅》《武松打店》《孟良搬兵》《拾玉鐲》《芭蕉扇》《王老道捉妖》等,每年的花會展演中,背杆總是備受青睞,博得最多喝彩。”李國軍介紹說,聽村裡老輩人講,這裡的背杆藝人們常被邀請走出去表演。到了20世紀80年代,忍字口背杆參加的各類民間活動更多了,還開始在各類大型文化活動中獲得佳績。

這些年來,除了帶領背杆表演團隊獻上精彩演出,李國軍還帶出20多名徒弟。忍字口背杆的第六代傳承人李浩宇是李國軍的兒子,也是一名嗩吶專業的大學生。

“背”出來的百年民俗技藝:“背杆”在民間“煥發新生”

圖為忍字口背杆表演小演員正在化妝。趙亮 攝

“從小耳濡目染,對背杆的感情很深,大學選擇相關專業也是想繼續傳承這項技藝。”李浩宇說,他想在保留傳統特色的基礎上,將背杆表演融入一些現代元素,藉助更多媒介去宣傳背杆藝術。

李浩宇表示,古老的忍字口背杆演的都是舊時劇目,雖然經典,卻很少出新。按照他們這代傳承人的思路,想讓忍字口背杆保持更強的生命力,更新劇目和表演形式是必不可少的,“對老輩人來說,這可能是個大膽的想法,但對我來說卻是個極具挑戰且充滿吸引力的事情”。

如今,忍字口村全村2500多人,即便不會背杆表演,也能哼出幾段曲子。在忍字口村的村民看來,背杆是祖輩流傳下來的,是全村割捨不下的精神財富。

“希望透過我們的努力,未來把忍字口背杆帶出國門,讓全世界感受這項傳統技藝的魅力。”李國軍滿懷期待道。(完)

TAG: 背杆忍字口表演國軍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