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蹴鞠運動始於什麼時代?為啥元朝和清朝的貴族不踢球?

代蹴鞠運動的發展有聲有色,是我國最早的民間體育娛樂活動之一。本文以古代蹴鞠為研究背景,探究古代蹴鞠運動發展對各階層社會、體育文化生活產生的影響。供相關歷史愛好者一讀。

中國古代的蹴鞠運動始於什麼時代?為啥元朝和清朝的貴族不踢球?

一:古代平民階層的蹴鞠活動

平民文化,即下層普通民眾文化,主要以城鎮平民文化為代表,最能體現社會經濟文化生活的本質。

從戰國時期開始,蹴鞠就在市井平民中流行。

據《史記·蘇秦列傳》統計:“臨淄之卒固已21萬矣”。臨淄城中近21萬的市民,多數以蹴鞠、鼓瑟作為消遣,可見城市蹴鞠運動規模十分龐大。

《西京雜記》中記載:“高祖之父以平生所好,皆屠販少年,酤酒、賣餅、鬥雞、蹴鞠,以此為歡。”

中國古代的蹴鞠運動始於什麼時代?為啥元朝和清朝的貴族不踢球?

唐朝時期,社會安定,經濟的空前發展刺激了商業的繁榮,大都市的出現滋養了平民階層,社會物質財富的豐盛刺激了城市一般民眾的享樂歡求,促使城市商業文化得以產生。

都市民眾在喧囂的商業活動之餘,追尋遊樂之道。加上唐時帝王對體育的重視,長安城內出現諸多球類場地。

關於長安城內蹴鞠盛況,韋莊在《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中描述到:“永日昭昭無一事,隔街聞築氣毬聲。”

閒暇之餘,城市的平民普遍沉溺於蹴鞠遊戲的歡娛氛圍中,樂此不疲。

發展至宋代,社會財富與生產水平在絕對意義上大大超越了漢唐兩代。

商品經濟的飛速發展,大大刺激了手工業、商業的繁榮發展及城市的勃興,市民階層日常生活藝術日臻完善,呈現出強烈的世俗化傾向和濃郁的生活氣息。

蹴鞠閒中第一,占斷最風流。兩宋一脈相承,但就風行程度而言,南宋時期蹴鞠活動更為普遍。

中國古代的蹴鞠運動始於什麼時代?為啥元朝和清朝的貴族不踢球?

民間節日慶典、廟會中,蹴鞠成為繁花似錦的民俗遊藝專案的重要組成部分。

清代蹴鞠運動漸至絕跡的衰敗境況,民間活動勢單力薄,這在成書於康熙三十二年的《燕九竹枝詞》中有所反映。

比如陸又嘉作《同詠》雲:“早春戲館換新腔,半雜秧歌侑客觴。偏是醉歸人似蟻,太平鼓鬧蹴毬場。”

清代竹枝詞屬民歌,泛言風土人情,內容俚俗樸實。竹枝詞生動地描述了民眾簇擁觀看蹴毬比賽的熱鬧場面。

這從側面折射出蹴鞠運動在民間已甚為稀少,喪失持續發展的社會土壤,平民蹴鞠群體在整個大環境影響下大量萎縮。

中國古代的蹴鞠運動始於什麼時代?為啥元朝和清朝的貴族不踢球?

二: 蹴鞠活動對 古代縉紳文人階級的影響

縉紳,即廣義上的官僚士大夫及貴族階層,主要包括身居高位的名流顯宦、出身寒門的在任官員、販夫走卒、學者、候選待任的散館人員及受恩蒙蔭的豪貴一族等。

在群體思想意識的主導下,他們大多具備共通的情感基礎與生活情趣,在生活道路的選擇與文化心理趨向上顯示較強的附和性。

漢代武帝時期,董君貴寵,天下莫不聞,郡國狗馬、蹴鞠、劍客,輻輳董氏。

寵臣董偃家中收養了眾多善蹴鞠的侍僕或閒客,以供其娛樂。

東漢時期,《後漢書》記載:

冀宇伯卓,少為貴戚,逸遊自諮。性嗜酒,能挽滿、彈棋、格五、六博、蹴鞠、意錢之戲。

受宮廷蹴鞠規模影響,貴族也自建蹴鞠場,陸機《鞠歌行序》中記述東漢伏波將軍馬援之子馬防在自家宅第中修建“鞠城”,迷於街路足可顯示球場規模之大。

自隋唐起,科舉取仕制度的確立,官員的儒士化、文人化色彩更為濃郁。

唐時不少文人學士甚為喜愛蹴鞠,並視之為餘暇休閒方式,以淡泊之情寄於蹴鞠之戲。

詩人杜甫在《清明二首》中描寫了他的一段生活,反映了他對蹴鞠的喜愛:“十年蹴鞠將雛遠,萬里鞦韆習俗同。”

中國古代的蹴鞠運動始於什麼時代?為啥元朝和清朝的貴族不踢球?

詩中反映了文人觀賞蹴鞠的昂然心情及對蹴鞠運動的喜愛之情,從中也可以看到蹴鞠在唐代文人中流行的情況。

宋代的高俅憑藉精湛的球藝,由東坡先生家內書童,一度官拜宰相。這突出反映了宋代上層社會對蹴鞠運動的迷戀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無獨有偶,北宋文人柳三複也因高超技藝而得以高升。柳三複高中進士,卻因無錢打點,百般愁苦時,憑藉個人球藝而踏身豪門。

真宗時期的宰相丁渭,實可謂朝中權貴。閒暇之餘,丁宰相饒有興致,後園中屈尊親自下場踢球。

宰相尚且如此,朝中其他官員對蹴鞠的喜好度自是更為狂熱。

元散曲《蹴鞠》中描述到:“幾追陪五路豪貴,腳到處春風步步隨,占人間一團和氣”,顯示了豪貴階層蹴鞠活動的普遍性與經常性。

另有:“王孫爭蹴鞠,仕女賭金釵,直吃得醉顏桃杏色”,再現了風和日麗時王孫仕女蹴鞠嬉戲的歡愉場景。

需特別指出的是,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後,儘管蹴鞠仍有為數不少的王孫豪貴參與,但在上層社會中最為盛行的乃是其遊牧民族的騎射、狩獵、摔跤等傳統專案。

縉紳中蹴鞠運動的繁盛程度已不復從前。

中國古代的蹴鞠運動始於什麼時代?為啥元朝和清朝的貴族不踢球?

明代受宮廷前後兩次禁令的影響,上層對蹴鞠活動有所淡化。《萬曆野獲編補遺。 縉紳餘技》中記載:

近年士大夫享太平之樂,以其聰明寄之剩技。

儘管如此,其中喜好蹴鞠活動者亦是不少。

如李開先,歷任戶部主事、郎中、少常寺卿等職,因得罪權臣嚴嵩而遭罷黜。家中閒來無事,每日或按樂或與童子蹴毬或鬥棋。

清代崇尚滿族騎射狩獵之風,上層社會中的蹴鞠活動鮮有反映。

如邱尊謙以蹴鞠敘功,經常召諸少年箕踞而飲,蹴鞠為樂。

康熙朝禮部侍郎顧汧在《過同年顏澹園寓觀蹴鞠》中亦生動地描述了官紳家的蹴鞠表演活動:“由堵牆觀者但愕胎,悄視無聲心目悸觀之”。

官紳家普通的蹴鞠表演觸發了眾多觀眾的好奇與驚愕。除蹴鞠藝人技藝精湛外,這也是觀賞者少見多怪的表現,由此反映出官紳階層中蹴鞠活動的稀疏與淡化。

吳梅村在《南生魯六真圖歌並序》中記述道:“我笑此翁何太奇,彈琴蹴鞠皆能為”。

由此觀之,南生魯對蹴鞠的痴迷程度可見一斑。

縉紳階層作為宮廷、民間兩大蹴鞠群體間交流互動的傳導機制,具有上層文化與下層文化二維複合的特徵。

其文化性格中,世俗與高雅共存,故能將二者不同的蹴鞠文化趣味加以中和,從而達成了傳統蹴鞠文化中雅俗消長與互融的和諧狀態。

中國古代的蹴鞠運動始於什麼時代?為啥元朝和清朝的貴族不踢球?

三: 我國古代女子蹴鞠活動

唐代以前,迄今未見女子踢球的文字記載,這當然與“三從四德”等封建教條對婦女的禁錮有關。

及至唐代,胡人風俗對大唐習氣影響頗大,整個社會對婦女的心態比較開放。

加之道教、佛教的盛行,使儒學喪失一統天下的領導地位,封建禮教對女子的束縛相對減弱。

另外,一些突厥人遷居長安,女子喜愛蹴鞠。

從現今的眼光來看,漢代其實也已出現了女子參與蹴鞠運動的現象,這在封建社會中是頗為新奇的創舉。

如河南南陽市出土的漢畫像石《伎人圖》中所表現的男子踢球表演,多是英武矯健的姿態。

而女子蹴鞠則呈現婀娜多姿,類似於舞蹈的形式,用意為突出表現人體的健美姿態。

元朝是以遊牧狩獵為生的蒙古族,其民俗風尚與漢人有很大的差異。

中國古代的蹴鞠運動始於什麼時代?為啥元朝和清朝的貴族不踢球?

就女子的社會地位與前朝相較,元代婦女所受的束縛相對而言少得多,這也使得女子蹴鞠發展趨盛,不僅運動形式上多了創造性,亦進一步增強了女子蹴鞠的娛樂性。

如果說唐代因胡漢相混的血統,婦女地位才得以大幅的提高,自然在更大的程度和範圍內推進婦女的解放。

蒙古女子的豪爽、開朗的性格,以及高度的社會參與意識,均有打破兩宋時代束縛在女子身上的種種禮教觀念。

因此元代女子能夠廣泛地參與蹴鞠等社會上的各項體育活動,也就不足為奇了。

明代畫家杜菫所繪的《蹴鞠》圖中3個高髻盛裝的貴族婦女,蹴鞠於花木蔥蘢的庭院中,身旁有婢女侍立,可見在明代貴族婦女的娛樂活動中,蹴鞠佔有一定的地位。

而明末《美人踢球》詩:“蹴鞠當場二月天,仙風吹下兩嬋娟”。兩位富家女子在春風送暖的二月天裡踢球玩耍,纏足小腳跑幾個來回累得連話也說不出來。

中國古代的蹴鞠運動始於什麼時代?為啥元朝和清朝的貴族不踢球?

明清是中國古代蹴鞠發展的衰落期,在女子蹴鞠這片領域中亦然。

明朝時由於女子蹴鞠已明顯轉向以蹴鞠表演為主流,民間婦女以蹴鞠為樂的場景已較少有。

張岱《陶安夢憶》之《揚州清明》中記載:“揚州清明日,城中男女畢出,高阜平岡,鬥雞蹴踘,茂林清越,劈阮彈箏”。

記述的是清明節日的情況,往昔生活上蹴鞠之樂於明代文獻中已少見。

到了清代,女子蹴鞠運動進一步地走向了衰亡,其中蹴鞠藝人的消逝更是迅速,反而剩下少數民間婦女偶爾從事蹴鞠運動。

蒲松齡《聊齋志異》中有篇《小翠》,描寫了一個狐妖為了報恩,將女兒小翠嫁給一個痴呆公子,小翠只能刺布為圓,蹴鞠為戲。排遣閨中的寂寞無聊,這也是清時零星的女子蹴鞠記載了。

中國古代的蹴鞠運動始於什麼時代?為啥元朝和清朝的貴族不踢球?

四:總結

蹴鞠運動在我國古代庶民階層發展得十分紅火,這是上層士紳精英文化日益世俗化,以及民間世俗文化漸趨士紳化的必然結果。蹴鞠運動發展壯大的同時,無意間成了貴族文化與平民文化相互交融滲透的橋樑。

自西漢初年蹴鞠運動就逐步擴散至貴族階級。宮廷蹴鞠活動蓬勃發展的同時,貴族士大夫們也潛移默化地以此作為一種休閒娛樂的手段。因此,蹴鞠運動在當時有較高的普及性,一度成為當時最受歡迎的時尚運動。

婦女能夠在中國傳統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中普遍性地參與蹴鞠運動,可見蹴鞠於中國社會流傳之廣泛性,這在當時的歷史時期實屬特殊現象。雖然參與的規模和形式各異,但總體來說蹴鞠運動豐富了中國婦女的體育、文化娛樂生活。

備註:轉載自哈爾濱體育學院舒琳所作《蹴鞠運動對古代不同社會階層的影響研究》一文。

TAG: 蹴鞠女子運動文化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