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卡夫卡式寫作?及其109句箴言|典藏

弗蘭茲·卡夫卡(Franz Kafka,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1883年出生猶太商人家庭,18歲入布拉格大學學習文學和法律,1904年開始寫作,主要作品為四部短篇小說集和三部長篇小說。可惜生前大多未發表,三部長篇也均未寫完。他生活在奧匈帝國即將崩潰的時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學影響,對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觀態度,故其作品大都用變形荒誕的形象和象徵直覺的手法,表現被充滿敵意的社會環境所包圍的孤立、絕望的個人。主要作品有小說《審判》、《城堡》、《變形記》等。

箴言錄

——對罪愆、苦難、希望和真正的道路的觀察

節選自《卡夫卡散文》

葉廷芳、黎奇 譯

這裡譯的一百餘條箴言都是卡夫卡自己生前從他的筆記中選出來的,他加以謄清並編了號,但未加總標題。這裡的副標題原為卡夫卡的摯友、卡夫卡遺稿的整理者和編纂者M。勃羅德所加。文中以“*”號起首的段落是被卡夫卡劃掉,但未從中抽去。

1。真正的道路在一根繩索上,它不是繃緊在高處,而是貼近地面的。它與其說是供人行走的,毋寧說是用來絆人的。

2。所有人類的錯誤無非是無耐心,是過於匆忙地將按部就班的程式打斷,是用似是而非的樁子把似是而非的事物圈起來。

3。人類有兩大主罪,所有其他罪惡均從其中引出,那就是:缺乏耐心和漫不經心。由於缺乏耐心,他們被逐出天堂;由於漫不經心,他們無法回去。也許只有一個主罪:缺乏耐心。由於缺乏耐心,他們被驅逐;由於缺乏耐心,他們回不去。

4。許多亡者的影子成天舔著冥河的浪潮,因為它是從我們這兒流去的,仍然含有我們的海洋的鹹味。這條河流對此感到噁心不堪,於是翻騰倒流,把死者們衝回到生命中去。但他們卻欣喜萬分,唱起感恩歌,摸著這憤怒的河。

5。從某一點開始便不復存在退路。這一點是能夠到達的。

6。人類發展的關鍵性瞬間是持續不斷的。所以那些把以往的一切視為烏有的革命的精神運動是合乎情理的,因為什麼都還沒有發生過。

7。“惡”的最有效的誘惑手段之一是挑戰。

8。它猶如與女人們進行的、在床上結束的鬥爭。

9。A。是目空一切的,他以為他在“善”方面遠遠超出了他人,因為他作為一個始終有誘惑力的物體,感到自己面臨著日益增多的、來自各種至今不明方向的誘惑。

10。正確的解釋卻是,一個魔鬼上了他的身,無數小魔鬼就紛紛湧來為大魔鬼效勞。

11/12。觀念的不同從一隻蘋果便可以看出來:小男孩的觀念是,他必須伸直脖子,以便剛好能夠看到放在桌面上的蘋果;而家長的觀念呢,他拿起蘋果,隨心所欲地遞給同桌者。

13。認識開始產生的第一個標誌是死亡的願望。這種生活看來是不可忍受的,而另一種又不可企及,人們不再為想死而羞愧;人們憎恨舊的牢房,請求轉入一個新的牢房。在那裡人們將開始學會憎恨這新的牢房。這種想法包含著一點殘餘的信念:在押送途中,主人會偶爾穿過通道進來,看著這個囚徒,說:“這個人你們不要再關下去了,讓他到我這兒來。”

14。*假如你走過一片平原,假如你有良好的走的意願,可是你卻在往回走,那麼這是件令人絕望的事情;但你如果是在攀登一座峭壁,它就像你自身從不往上看一樣陡峭,那麼倒退也只能是地理形態造成的,那你就不用絕望了。

15。像一條秋天的道路:還未來得及掃乾淨,它又為乾枯的樹葉所覆蓋。

16。一個籠子在尋找一隻鳥。

17。這個地方我還從來沒有來過:呼吸與以往不同了,太陽旁閃耀著一顆星星,比太陽更加奪目。

18。如果當時有這種可能性:建造巴比倫之塔,但不爬上去,那麼也許會得到允許的。

19。*別相信惡之所為,你在它面前不妨保守秘密。

20。豹闖入寺院,把祭獻的罈子一飲而空;此事一再發生,人們終於能夠預先作打算了,於是這成了宗教儀式的一個部分。

21。像這隻手這樣緊緊握著這塊石頭。可是他緊緊握著石頭,僅僅是為了把它扔得更遠。但即使很遠,也仍然有路可通。

22。你是作業,舉目不見學生。

23。真正的敵對者那裡有無窮的勇氣輸入你的體內。

24。理解這種幸福:你所站立的地面之大小不超出你雙足的覆蓋面。

25。除非逃到這世界當中,否則怎麼會對這個世界感到高興呢?

什麼是卡夫卡式寫作?及其109句箴言|典藏

26。*藏身處難以數計,而能使你獲救的只有一處,但獲救的可能性又像藏身處一樣地多。

*目標確有一個,道路卻無一條;我們謂之路者,乃躊躇也。

27。似消極之事,正成為我們的義務;而積極之事已經交給我們了。

28。一旦自身接納了惡魔,它就不再要求人們相信它了。

29。你自身接納惡魔時所懷的隱念不是你的,而是惡魔的隱念。

*這頭牲口奪過主人手中的皮鞭來鞭撻自己,意在成為主人,但它卻不知道,這只是一種幻想,是由主人皮鞭上的一個新結產生的。

30。善在某種意義上是絕望的表現。

31。自我控制不是我所追求的目標。自我控制意味著:要在我的精神存在之無窮放射中任意找一處進行活動。如果不得不在我的周圍畫上這麼一些圈圈,那麼最佳辦法莫過於:瞪大眼睛一心看著這巨大的組合體,什麼也不做。觀看相反使我的力量得到增強,我帶著這種增強了的力量回家就是。

32。烏鴉們宣稱,僅僅一隻烏鴉就足以摧毀天空。這話無可置疑,但對天空來說它什麼也無法證明,因為天空意味著:烏鴉的無能為力。

33。*殉道者們並不低估肉體,他們讓肉體在十字架上攀升。在這點上他們與他們的敵人是一致的。

34。他的疲憊是角鬥士鬥劍後的那種疲憊,他的工作是將小官吏工作室的一角刷白。

35。沒有擁有,只有存在,只有一種追求最後的呼吸、追求窒息的存在。

36。以往我不能理解,為什麼我的提問得不到回答;今天我不能理解,我怎麼竟會相信能夠提問。但我根本就不曾相信過什麼,我只是提問罷了。

37。他對這一論斷——他也許擁有,卻不存在——的答覆,僅僅是顫抖和心跳。

38。有人感到驚訝,他在永恆之路上走得何其輕鬆,其實他是在往下飛奔。

39。a。對惡魔不能分期付款——但人們卻在不停地試著這麼做。可以想象,亞歷山大大帝儘管有著青年時代的赫赫戰功,儘管有著他所訓練的出色軍隊,儘管有著他自我感覺到的對付世界變化的應變能力,他卻在海勒斯彭特(即達達尼亞海峽的舊稱,Hellespont)前停下了腳步,永遠不能逾越,而這既不是出於畏懼,也不是出於猶豫,更不是出於意志薄弱,而是由於大地的滯重。

39。b。道路是沒有盡頭的,無所謂減少,無所謂增加,但每個人卻都用自己兒戲般的尺碼去丈量。誠然這一碼尺的道路你還得走完,它將使你不能忘懷。

40。僅僅是我們的時間概念讓我們這樣稱呼最後的審判,實際上這是一種緊急狀態法。

41。世界的不正常關係好像令人寬慰地顯現為僅僅是一種數量上的關係。

42。把充滿厭惡和仇恨的腦袋垂到胸前。

43。獵犬們還在庭院裡嬉耍,但那獵物卻無法逃脫它們,儘管它正在飛速穿過一片片樹林。

44。為了這個世界,你可笑地給自己套上了挽具。

45。馬套得越多,就跑得越快——就是說不會把樁子從地基中拽出(這是不可能的),但會把皮帶子扯斷,於是就成了毫無負擔的歡快的馳騁了。

46。“sein”這個字在德語中有兩個意義:“存在”和“他的”。

47。他們可以選擇,是成為國王還是成為國王們的信使。出於孩子的天性,他們全要當信使。所以世上盡是信使,他們匆匆趕路,穿越世界,互相叫喊,由於不存在國王,他們傳遞的都是些已經失去意義的訊息。他們很想結束這種可悲的生活,但由於職業誓言的約束,他們不敢這麼做。

48。相信進步意味著不相信進步已經發生。這其實不是相信。

49。A。是個演奏能手,而天空是他的見證。

什麼是卡夫卡式寫作?及其109句箴言|典藏

50。*人若沒有對某種不可摧毀的東西的持續不斷的信仰,便不能活下去,而無論這種不可摧毀的東西,還是這種信仰都可能是長期潛伏著的。這種潛伏的表達方式之一便是相信一個自己的上帝。

51。*需要由蛇來居中斡旋;惡魔能誘惑人,卻無法變成人。

52。*在你與世界的鬥爭中,你要協助世界。

53。不可欺騙任何人,也不可欺騙世界——隱瞞它的勝利。

54。除了一個精神世界外,別的都不存在。我們稱之為感性世界的東西,不過是精神世界中的惡而已,而我們稱之為惡者,不過是我們永恆的發展中的一個瞬間的必然。

*以最強烈的光可以使世界解體。在弱的眼睛前面,世界會變得堅固;在更弱的眼睛前面它會長出拳頭;在再弱一些的眼睛前面,它會惱羞成怒,並會把敢於注視它的人擊得粉碎。

55。這一切都是騙局:尋求欺騙的最低限度、停留於普遍的程度或尋求最高限度。在第一種情況下,人們想要使善的獲取變得過於容易,從而欺騙善;透過給惡提出過於不利的鬥爭條件而欺騙惡。在第二種情況下,由於人們即使在塵世生活中也不追求善,因為他們往往選擇欺騙善。在第三種情況下,人們透過儘可能遠遠避開善而欺騙善,並由於希望能透過把惡抬高到極限使它無所作為,從而欺騙惡。這麼看來,比較可取的是第二種情況,因為無論何種情況下善總是要被欺騙的,但在這種情況下,惡卻沒有受到欺騙,至少看上去如此。

56。有些問題是我們無法迴避的,除非我們生來就不受其約束。

57。除了感性世界外,語言只能暗示性地被使用著,而從來不曾哪怕近似於比較性地被使用過,因為它(與感性世界相適應)僅僅與佔有及其關係相聯絡。

58。*人們儘可能少說謊,僅僅由於人們儘可能少說謊,而不是由於說謊的機會盡可能地少。

59。*一級未被腳步踏得深深凹陷的樓梯臺階,就其自身看,只是木頭的一種單調的拼湊。

60。誰若棄世,他必定愛所有的人,因為他連他們的世界也不要了,於是他就開始察覺真正的人的本質是什麼,這種本質無非是被人愛,前提是:人們與他的本質是彼此相稱的。

61。*如果有誰在這個世界之內愛他人,那麼這與在這個世界之內愛自己相比,既非更不正當亦非更正當。剩下的只有一個問題:第一點是否做得到。

62。只有一個精神世界而沒有其他存在這一事實奪去了我們的希望而給我們以確切性。

63。我們的藝術是一種被真實照耀得眼花繚亂的存在:那照在退縮的怪臉上的光是真實的,其他的都不真實。

64/65。逐出天堂就其主要部分而言是永恆的;被逐出天堂已成定局,在塵世生活亦不可避免。儘管如此,過程的永恆性(或照塵俗的說法:過程的永恆的重複)卻使我們不僅期望有一直留在天堂中的可能,而且事實上一直有留在那裡的可能,不管我們在這裡知道還是不知道這一點。

66。他是地球上一個自由的、有保障的公民,因為他雖然被拴在一根鏈條上,但這根鏈條的長度容他自由出入地球上的空間,只是這根鏈條的長度畢竟有限,不容他越出地球的邊界。同樣,他也是天空的一個自由的、有保障的公民,因為他被拴在一根類似於空中的鏈條上。他想要到地球上去,天空中那根鏈條就會勒緊他的脖子;他想要到天空中去,地球上的那根就會勒住他。儘管如此,他擁有一切可能性,他也感覺到這一點;是的,他甚至拒絕把這整個情形歸結於第一次被縛時所犯的一個錯誤。

67。他追逐著事實,猶如一個初學滑冰者那樣,而且他無論什麼地方都滑,包括禁止滑冰的地方。

68。有什麼比信仰一個家神更為快活!

69。理論上存在一種完美的幸福的可能性:相信心中的不可摧毀性,但不去追求它。

70/71。不可摧毀性是一體的;每一個人都是它,同時它又為全體所共有,因此人際間存在著無與倫比的、密不可分的聯絡。

72。*同一個人的各種認識儘管截然不同,卻有著同一個客體,於是又不得不回溯到同一個人心中的種種不同的主觀上去。

73。他猛吃著從他自己桌上扔下的殘食,這樣他雖然有一陣子肚子比誰都飽,卻耽誤了吃桌子上的東西。於是後來就再也沒有殘食被扔下來了。

74。假如天堂中應該被摧毀的東西是可摧毀的,那麼這就不是關鍵性的;但假如那是不可摧毀的,那麼我們就是生活在一種錯誤的信仰中了。

75。*用人類來考驗你自己吧。它使懷疑者懷疑,使輕信者相信。

什麼是卡夫卡式寫作?及其109句箴言|典藏

76。有這種感覺:“我不在這裡拋錨”——就馬上感覺到周身浪潮起伏,浮力陡增!

*一個突變。回答問題時瞻前顧後、小心翼翼、懷著希望、窺測著方向,絕望地在問題的那不可接近的臉上探索著,跟著它踏上最荒唐、亦即為回答所避之唯恐不及的道路。

77。與人的交往誘使人進行自我觀察。

78。精神只有不再作為支撐的時候,它才會自由。

79。性慾的愛模糊了聖潔的愛;它單獨做不到這一點,但由於它自身無意識地含有聖潔的愛的因素,它便能做到。

80。真理是不可分割的,所以它無法認識自己,誰要想認識它,那必定是謊言。

81。誰也不能要求得到歸根結底對他有害的東西。如果在哪個人身上有這種表象——這種表象也許一直是有的——那麼可以這樣來解釋:某人在一個人身上要求某物,此物雖然對這個某人有益處,卻對為評判此事而被牽扯進來的第二個某人有嚴重損害。如果那個人從一開始,而不是直到評判時,就站在第二個某人一邊,那麼第一個某人也許就消失了,於是那種要求也隨之消失。

82。我們為什麼要為原罪而抱怨;不是由於它的緣故我們被逐出了天堂,而是由於我們沒有吃到生命之樹的果子所致。

83。我們之所以有罪,不僅是由於我們吃了認識之樹的果子,而且還由於我們沒有吃生命之樹的果子。有罪的是我們所處的境況,與罪惡無關。

84。我們被創造出來,是為了在天堂生活,天堂是為我們的享受而存在的,如今我們的使命已經改變了,天堂的使命是否也隨之改變呢?對此則沒有人能說出。

85。惡是人的意識在某種過渡狀態的散發。它的表象並非感性世界,而是感性世界的惡,這惡在我們的眼裡卻呈現為感性世界。

86。自原罪以來,我們認識善與惡的能力基本上是一樣的;儘管如此,我們卻偏偏在這裡尋找我們特殊的長處。但在這種認識的彼岸才開始出現真正的不同。這種相近的表象產生於下述原因:沒有人僅僅獲得這種認識便滿足了,而一定要努力將這種認識付諸實施。但他沒有獲得這方面的力量,所以他必須摧毀自己,即使要冒這樣的風險:摧毀自己後甚至可能會得不到那必要的力量,但對他來說沒有別的辦法了,只有作此最後的嘗試(這也是吃認識之禁果這一行動所包含的死亡威脅之真諦;也許這也是自然死亡的本來意義)。面臨這種嘗試時他畏懼了;他寧可退還對善與惡的認識(“原罪”這一概念可追溯到這種恐懼),但已經發生的事情無法倒退,而只能攪混。為此目的產生了種種動機,整個世界為它們所充斥,甚至整個可見的世界也許亦只不過是想要安寧片刻的人們的一種動機而已。這是一種偽造認識之事實的嘗試,是將認識搞成目的的嘗試。

87。一種信仰好比一把砍頭的斧,這樣重,又這樣輕。

88。死亡在我們面前,就像掛在教室牆壁上一幅描寫亞歷山大戰役的畫,要透過我們這一生的行動來使之黯淡或乾脆磨滅它。

89。一個人有自由的意志,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當他願意過這種生活時,他是自由的。現在他當然不能回去了,因為他已不是當時願意過這種生活的他了。而就這點而言,他生活著又何嘗不是實施他當初的意願的方式。

第二,在他可以選擇這一生的行走方式和道路時,他是自由的。

第三,他的自由表現在:他作為那樣一個人(他有朝一日將重新成為那樣一個人),懷著一種意願——在任何情況下都沿著這一人生道路走下去,並以此方式恢復自我。誠然,他走的是一條雖可選擇,但繁如迷宮的道路,以致這一生活中沒有一塊小地方不曾被他的腳印所覆蓋。

這就是自由意志的三重性,但它也(同時)是一種單一性,而且從根本上說是鐵板一塊,以致沒有一點空隙可容納一種意志,無論是自由的還是不自由的。

90。*兩種可能:把自己變得無窮小或本來就是這麼小。第二種是完成式,即無為;第一種是開端,即行動。

91。*為避免用詞上的誤解:需要以行動來摧毀的東西,在摧毀之前必須牢牢抓住;自行粉碎的東西正在粉碎,但卻無法摧毀。

92。最早的偶像膜拜一定是對物的恐懼,但與此相關的是對物的必然性的恐懼,與後者關聯的方是對物負有責任的恐懼。這種責任似乎非常重大,以致人們不敢把它交給任何非人的力量,因為即使透過一種生物的中介,人的責任仍不可能充分減輕,僅僅同一種生物交往,也將會留下責任的許多印證。所以人們讓每一種物都自己負責;不僅如此,人們還讓這些物對人相對地負起責任來。

93。*最後一次心理學!

94。生命開端的兩個任務:不斷縮小你的圈子和再三檢查你自己是否躲在你的圈子之外的什麼地方。

95。*有時惡握在手中猶如一把工具,它自覺不自覺地、毫無異議地讓人撂在一邊,只要人們想要這麼做的話。

96。生的快樂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我們向更高生活境界上升前的恐懼;生的痛苦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那種恐懼引起的我們的自我折磨。

97。只有在這裡,受難就是受難。那些在這裡受難的人並非在別的地方會由於這種受難而升騰,而是在這個世界上被稱為受難的事,在另一個世界上(一成不變,僅僅擺脫了它的反面)是極樂。

98。*關於宇宙的無限寬廣和充實的想象是把艱辛的創造和自由的自我思索之混合推到極端的結果。

99。對我們塵世生活短暫性的理由的永恆辯護哪怕只有半點相信,也要比死心塌地相信我們當前的負罪狀況令人壓抑得多。忍受前一種相信的力量是純潔的,並完全包容了後者,只有這種力量才是信仰的尺度。

*有些人估計,除了那原始大欺騙外,在第一件事情中都有一個獨特的小騙局在針對著他們,這好比是當一出愛情戲在舞臺上演出時,女演員除了對她的情人堆起一副虛假的笑容外,還有一副特別隱蔽的笑容是留給最後一排座位中完全特定的一個觀眾的。這可謂“想入非非”了。

什麼是卡夫卡式寫作?及其109句箴言|典藏

本文配圖|卡夫卡畫作

100。關於魔鬼的知識可能是有的,但對魔鬼的信仰卻沒有,因為再沒有比魔鬼更魔鬼的東西了。

101。罪愆總是公然來臨,且馬上就會被感官抓住。這歸結於它有許多根子,但這些根子並不是非拔出不可的。

102。我們周圍的一切苦難我們也得忍受。我們大家並非共有一個身軀,卻共有一個成長過程,它引導我們經歷一切痛楚,不論是用這種或那種形式。就像孩子成長中經歷生命的一切階段,直至成為白髮老人,直至死亡(而這個階段從根本上看似乎是那以往的階段——無論那個階段是帶著需求還是懷著畏懼——所無法接近的),我們同樣在成長中經歷這個世界的一切苦難(這同人類的關係並不比同我們自己的關係淺)。在這一關係中沒有正義的容身之地,但也不容用對苦難的懼怕或將其作為一個功勞來闡述苦難。

103。你可以避開這世界的苦難,你完全有這麼做的自由,這也符合你的天性,但也許正是這種迴避是你可以避免的唯一的苦難。

104。原文無。

105。這個世界的誘惑手段和關於這個世界只是一種過渡的保證符號,實際上是一回事。這是有道理的,因為只有這樣這世界才能誘惑我們,同時這也符合實情。可是最糟的是,當我們真的被誘惑後便忘記了那個保證,於是發現善將我們引入了惡,女人的目光將我們誘到了她的床上。

106。謙卑給予每個人——包括孤獨地絕望著的人——以最堅固的人際關係,而且立即生效,當然唯一的前提是,謙卑必須是徹底而持久的。謙卑之所以能夠這樣,是因為它是真正的祈禱語言,同時是崇拜和最牢固的聯絡。人際關係是祈禱關係,與自己的關係是進取關係。從祈禱中汲取進取的力量。

*難道除了欺騙你還懂得別的什麼嗎?一旦欺騙消除,你就不能朝那邊看了,或者說你會變得呆若木雞。

107。大家對A。都非常友好,就像是人們小心翼翼地保護著一張出色的檯球桌,連優秀的檯球手都不讓碰,直到那偉大的檯球手到來,他仔細地檢查桌面,不能容忍在他到來之前造成的任何損壞。然後,當他自己開始擊球時,卻以最無所顧忌的方式大肆發洩一通。

108。“然後他回到他的工作中去,彷彿什麼事都不曾發生。”這是一句我們熟悉的話,記不清在多少舊小說中出現過,雖然它也許沒有在任何小說中出現過。

109。“不能說我們缺乏信仰。單是我們的生活這一簡單的事實在其信仰價值方面就是取之不竭的。”——“這裡面有一種信仰價值嗎?人們總不能不生活。”“恰恰在這‘總不能’中存在著信仰的瘋狂力量;在這一否定中這種力量獲得了形象。”

*你沒有走出屋子的必要。你就坐在你的桌旁傾聽吧。甚至傾聽也不必,僅僅等待著就行了。甚至等待也不必,保持完全的安靜和孤獨好了。這世界將會在你面前自願現出原形,不會是別的,它將如醉如痴地在你面前飄動。

免責宣告:

本公眾號釋出的圖文只為交流分享,源自網路的圖片與文字內容,其版權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有疑問敬請聯絡我們刪除!

TAG: 我們世界這種欺騙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