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有多愛泡茶館?蘇軾外地做官,行路途中仍念念不忘一杯茶

自去年從廣東回四川定居,小佛已經接待了數波外省朋友,每每他們到訪之前問及攻略之時,作為本地人,我能給出的答案就是吃與喝。四川美食眾多,成都作為省會,自然會有各地美食,只是很多藏在各角落中,外地人來尋需要頗費一些功夫,當然也有被“李鬼”店坑的夥伴。另外,四川也是產酒大省,但是小佛說的喝,不是喝酒而是喝茶。

四川人有多愛泡茶館?蘇軾外地做官,行路途中仍念念不忘一杯茶

四川人喝茶不講究,三五好友,找一公園,喝壩壩茶,一邊聊天一邊喝,要是冬天出點太陽,那就是更棒了。

我國飲茶歷史極長,而四川喝壩壩茶的歷史也不短。小佛今日讀了四川眉山著名文學家蘇軾的一首詞,看他詞中提及“茶”,不由得生出一個想法,難道近千年之前,四川已經流行喝壩壩茶,以至於讓身在異地的蘇軾都念念不忘?

先來讀一讀小佛最近讀到蘇軾的一首詞——《浣溪沙·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其四: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牛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四川人有多愛泡茶館?蘇軾外地做官,行路途中仍念念不忘一杯茶

蘇軾自入仕之後,從鳳翔到京城,從京城再到杭州、密州為官,熙寧九年臘月,蘇軾從密州調往徐州做知州。在徐州的第三個年頭,原本年年需要防洪的徐州竟然在春季發生了罕見的旱災。在古代,受董仲舒“天人感應”的長期影響,想要災害停止,統治者一般會進行自我檢討、祭祀、修德政,

“政不行而邪氣作,邪氣作,則蟲螟生而水旱起(狄仁傑語)”,

蘇軾作為一州之官長,自然需要做出表率,率眾求雨。

徐州城東二十里有一石潭,人們認為這個石潭與泗水相通,蘇軾求雨的地方便是這石潭。祈雨之後,春旱有所緩解,當年夏初,蘇軾又赴石潭去謝雨,《浣溪沙·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便是作於當日蘇軾謝雨結束回城之時。

四川人有多愛泡茶館?蘇軾外地做官,行路途中仍念念不忘一杯茶

上片,描寫城外風光與百姓勞動的繁忙場景。自春旱環節之後,農村可謂一派勃勃生機。棗花落在衣服上發出簌簌的聲音,四周的村民家中出女人用繰車抽繭出絲的聲音,這兩種聲音在蘇軾耳中宛如仙樂,沉靜其中。就在這時,突然傳來售賣黃瓜的吆喝聲,抬眼望去,遠處一棵大柳樹下身著粗衣的村民正在賣力地吆喝。

蘇軾求雨成功之後,旱情緩解,百姓得已安定的生活,一切都顯得那樣生機勃勃。

四川人有多愛泡茶館?蘇軾外地做官,行路途中仍念念不忘一杯茶

下片,描寫烈日下返程的艱辛。在村中所聽所見之後,蘇軾十分開心,忍不住在鄉間小店中要了幾杯小酒,開心開心,而後繼續趕路回城。奈何,日頭太烈,酒意加著午後的睡意讓人睏倦不堪,疲憊不已,口渴難耐,這時候就是想喝一杯茶,想起年輕時在蜀中,夏季悠閒的坐在樹蔭下,飲一杯清茶,何其自在。於是,蘇軾嘗試著去敲路旁一戶人家的門,希望能夠得到一杯清茶。

全詞到此結束,蘇軾有沒有要到茶我們無從得知,給人一種餘味無窮之感。

四川人有多愛泡茶館?蘇軾外地做官,行路途中仍念念不忘一杯茶

這首詞雖沒有深奧的道理,但是卻清新可人,尤其是蘇軾對茶水的渴望。其實,讀蘇軾的作品,我們能在其中找到不少茶的身影,“從來佳茗似佳人”,這種或許就是從小深入骨髓的印刻吧。

參考資料:《全宋詞》

TAG: 蘇軾小佛石潭四川喝壩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