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理學家李光地

泉州的性理之學歷史悠久,淵源深厚,歷代都出了一些有全國影響的著名學者。清初的李光地,就是有突出表現的一位。

清初理學家李光地

李光地,字晉卿,號榕村,安溪人。四歲就能以炭摹地上燈字影,五歲入塾,力學過人。他父親李兆慶很早就“購六經性理蒙存諸書”教他講誦,幾年後就“充然有得”。行動舉止都以程朱理學為標準,嚴以律己,“少無聲色之好,衣食裁取粗給,經年不奏絲竹”,是一位清淡自守,矢念不欺的學者,並且在他從政以後,直至官拜文淵閣大學士,也是如此。

李光地一生好學不倦。年輕的時候,就與顧炎武、梅文鼎等前輩學者結為忘年交,虛心求教,問音學於顧炎武,問歷算於梅文鼎,並能盡得其要。平日手不釋卷,對“洛閩遺書”等重要理學名著,都研讀再三,融會貫通,並吸人之長補己之短。在與門人講論時,只要是別人有比自己高明之處,就“改己說而從之”。所以他的學問自少及長乃至於老,均有所改變和進步,並不迂腐和墨守陳規。

他在政治上是以效忠滿清王朝而得到信任的。三藩之亂時,鄭經從臺灣進軍福建,他正請假在鄉,曾秘密遣人帶蠟丸入京,向清廷獻用兵之計,還京以後,也力主清廷攻取臺灣,並推薦施琅等鄭成功降將充當主力。所以,康熙皇帝非常賞識他,其密切程度往往引起同朝大臣的疑忌。

康熙皇帝也是位潛心理學的人,所以李光地常被召入便殿,與之共同研求探討,並且受命主編《朱子大全》、《周易折中》、《性理精義》等書,對清初封建統治的發展與完善,起過重大作用。康熙皇帝在評論閣臣時,認為李光地“謹慎精勤,始終一節,學問淵博”,並且語重心長地說:“朕知之最真,知朕亦無過光地者!”在滿清王朝,一位漢族官員,能得到皇帝這樣的知遇,可謂絕無僅有!

李光地的主要著作,有《榕村全集》、《周易觀象》、《四書解義》等不下數十種,洋洋灑灑,蔚為大觀。

本文選自泉州歷史文化中心叢書《話說泉州》

清初理學家李光地

泉州歷史文化中心原創內容

如需轉載,請聯絡我們獲得版權

TAG: 李光地康熙皇帝泉州性理梅文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