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第326課:細說“踦”字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只講一個字,就是“踦”字。這個字是個多音字,用法較多,值得細說,關於這個字,可以作為謎面,打一成語,謎底是“不足為奇”,即去掉足字旁,是個奇字。“踦”字的詳情如下:

踦。讀音有五個:

(一)qī。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踦,一足也。從足,奇聲。”形聲字。本義是一隻腳。李學勤《字源》中,師玉梅認為應是“從足,從奇,奇亦聲。”這就是“會意字兼形聲字”了。如果按會意字理解,“奇”就理解為單一或單數。讀音似乎不妥,因此,我們依然以許慎的理解為準,它就是形聲字。

《說文解字》第326課:細說“踦”字

(一隻腳穿一種樣子的鞋)

《管子·侈靡》:“其獄一踦腓一踦屨而當死。”王念孫《讀書雜誌》:“王引之雲:‘腓讀為屝,乃草屨之名……一踦屝,一踦屨,謂足著一隻屨,一隻草屨,明罪人之屨異於常人也。屨與屝對文,蓋以絲作之者。《方言》:絲作之者謂之履。履,即屨也。’”管子這段話的意思是,在堯舜時期,犯罪者一隻腳穿草鞋,一隻腳穿平常的鞋就可以代替死罪。時代不斷髮展,現在兩隻腳穿不同的鞋,很可能是時尚的象徵呢。

本義之外,踦還有其他用法,比如:

(1)肢體不全。《方言》卷二:踦,奇也。自關而西,秦晉之間,凡全物而體不具者謂之倚,梁、楚之間謂之踦。雍、梁之西郊,凡獸支離不具者謂這踦。

《說文解字》第326課:細說“踦”字

(被人毀得肢體不全的司機雕像)

(2)腳跛,行走不便。《廣雅·釋詁三》:“踦,蹇也。”《廣韻·支韻》:“踦,腳跛。”徐灝《說文解字注箋·足部》:“踦,行步蹇劣亦謂之踦。”比如,《國語·魯語下》:“踦跂比行。”韋昭注稱:“踦跂,跘蹇也。”

(3)偏。比如《戰國策·趙策四》:“齊秦非複合也,必有踦重者矣。”齊、秦兩國不再度複合,是因為兩國力量不平衡(偏)的原因。

(4)馬前左腳白。《爾雅·釋畜》:“前右腳白,啟;左白,踦。”郭璞注:“前左腳白。”《爾雅》對馬的分類很詳細,對左前足白的馬稱為踦。

(5)不足。《太玄·瑩》:“或羸或踦。”範望注:“踦,不足也。”其實,這幾個用法多是本義的引申。

(二)jī。這個讀音出自《集韻》,這個讀音下,踦有兩個用法:

(1)單,只。《太平御覽》卷六百九十七引《風俗通·論數》曰:“踦者,奇也,履舃之一也。”所謂的“履舃”,就是鞋,古代單底鞋稱“履”,復底鞋稱“舃”,就是一隻鞋。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稱:“踦,凡物單曰踦。”比如三國曹丕《典論·酒誨》:“中常侍張讓子奉為太醫令,與人飲酒……將罷,又亂其舃履,使小大差踦,無不顛倒僵仆,踒跌手足。”

《說文解字》第326課:細說“踦”字

(凌亂的單隻鞋子)

(2)奇,數奇。舊指機遇不好。比如王維的《老將行》:“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簡言之就是:衛青不敗是由於天神輔助,李廣無功卻緣於命運不濟。“李廣數奇”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史上對於“李廣難封”的解釋大多都是“李廣數奇”,說他命數不好。

《說文解字》第326課:細說“踦”字

(李廣像)

陸游也有詩《客懷》說:“堅坐嬾窮牛渚怪,倦遊何恨雁門踦。”

(三)jǐ。這個讀音出自《廣韻》。有三個用法:

(1)腳脛。《廣雅·釋親》:“踦,脛也。”《集韻·紙韻》:“踦,足脛也。”元稹詩《蜘蛛》序:“巴蜘蛛,大而毒。其甚者,身運數寸,而踦長數倍於身。”

《說文解字》第326課:細說“踦”字

(蜘蛛的長腿)

(2)曲。《玉篇·足部》:“踦,‘恐人踦乃身,迂乃心。’踦,曲。迂,避也。”

(3)適。《淮南子·齊俗》:“有詭文繁繡,弱緆羅紈,必有菅屩跐踦、短褐不完者。”高誘注:“踦,適也。”有了繡龍、垂纓傘蓋的大車和結駟連騎的馬車,也就有了翻越牆壁、撬門入室、盜墓翻牆的偷竊奸惡行為;有了穿錦繡衣服的人,也就必定有了衣冠破爛不堪的人。

(四)yǐ。這個讀音也出自《集韻》。也有三個用法:

(1)觸,刺;用膝頂住。《集韻·紙韻》:“踦,觸也。”比如《莊子·養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陸德明釋文稱:“踦,李(李頣)雲:‘刺也。’”這段話很有名,指庖丁為文惠君宰牛,他的手所觸到的地方,肩膀所倚到的地方,腳所踩到的地方,膝蓋所頂住的地方,皮肉和骨骼分離的聲音,沒有一處不諧調聲律。

《說文解字》第326課:細說“踦”字

(庖丁解牛)

(2)倚立,偏倚。《廣雅·釋詁四》:“踦,方也。”王念孫《廣雅疏證》:“踦之言偏倚也……凡言踦者皆在旁之義也,……方,亦旁也。”比如《聊齋志異·田七郎》:“嫗出,踦門語曰:‘再勿引致吾兒,大不懷好意。’”

(3)倚,依據。《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宮》:“已過勿發,失言勿踦。”盧辯注:“踦,邪也。出言既失,勿為邪途以成之。”但俞樾《群經平議》:“失言勿邪,義不可通,盧說非也。踦當為倚。”

(五)yì。這個讀音也出自《集韻》。有兩個用法:

(1)足。徐鍇《說文系傳》:“踦,足也。”比如《淮南子·齊俗》:“今之國都,男女切踦,肩摩於道,其於俗一也。”高誘注:“踦,足。”意思是:如今的大都市裡,街上行人如潮,男女間摩肩接踵(足)也不算什麼傷風敗俗。在這裡,古今禮節儘管不同,但各有其風俗習慣這是一致的。

(2)方言。站立。龔自珍《金壇方言小記》:“遊謂之弗相。呼取物來曰扣了來。立曰踦。”

踦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326課:細說“踦”字

(踦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326,部分圖片引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

TAG: 讀音用法集韻李廣說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