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清代“說文四大家”之一,以音韻學研究著稱於世

他是清代“說文四大家”之一,以音韻學研究著稱於世

清代學者中,研究《說文解字》的很多,但比較出名的是所謂“四大家”,即段玉裁、桂馥、王筠和朱駿聲。段、王的名氣很大,後面的朱駿聲其實貢獻也很大,只不過光芒被掩蓋了而已。下面就簡略介紹一下朱氏的生平和學術貢獻。

朱駿聲,字豐芑,號允倩,江蘇吳縣人。他十三歲的時候,就開始接觸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一讀即通曉,時有神童之譽。“十五冠群試補府學生”,並拜在大學者錢大昕的門下。當時,錢大昕為有這麼一個學生感到很高興,曾說:“衣缽之傳,將在子矣!”

可惜的是朱駿聲後來一直科場不利,鬱郁不得志。因為他在民間名氣比較大,就在江蘇巡撫張師誠那裡做過一陣子幕僚,然後四處教書,主持江陰、吳江、蕭山各書院。

朱駿聲前半生比較坎坷,時人記載他“奔走風塵,窮愁落寞者積計餘年,未嘗一日廢學。”直到被任命為黟縣訓導,才安頓好生活,開始著書立說。他學識淵博,思路敏捷。經常需要弟子數十人拿著筆墨記錄下他的口述。

他是清代“說文四大家”之一,以音韻學研究著稱於世

朱駿聲的主要學術貢獻在對於《說文解字》這一典籍的研究上,是清代“說文四大家”之一。在學術方法上,他認為,“自二徐以後至本朝段、錢、嚴、桂,推衍已極精密,而六書中轉往假借二義究未有確詁。因獨創義例,以為轉往者,即一字而推廣其義,非合數字而雷同;其訓通其所可通者,為轉註;通其所不可通者,為假借。假借不異聲而役異形之字,可以悟古人之音語;轉註不異字而有無形之字,可以省後世之俗書。”

聲訓是古人發明的一種推源求故、和協名實的認知方法。聲訓以聲為訓,聲音是聯絡並啟動詞彙語義邏輯關係和相似關係的重要因素。作為清代《說文》四大家之一,朱駿聲將音韻學提高到統領《說文解字》和語言系統的重要地位,在聲訓理論的基礎上建立了完備的因聲求義法。他的《說文通訓定聲》以聲為經,以義為緯,體例獨特,成為研究《說文》不和忽略的一部重要著作。朱駿聲透過對"轉註"的重新解讀,使自己的詞義理論在六書的框架下付諸實踐。他的轉註系聯超越了字形的侷限,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詞義序列的完整性,體現了朱駿聲對形義關係的理想追求。 朱駿聲在《說文通訓定聲》裡把假借定義為“本無其意,依聲託字”。他認為假借必有本字,假借包括同聲通寫字、託名標識字等內容。其假借雖然存在著許多問題,但是對於我們理解音近義通、探求詞和詞之間的語源關係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 。

他是清代“說文四大家”之一,以音韻學研究著稱於世

另外,朱駿聲還精研周易,他的《六十四卦經解》是其易學研究的代表作。朱氏以漢易體例治易,在理論總結和解經實踐上都繼承和發展了漢易特色。朱氏以傳統小學考據見長的治學特色也充分應用於解易實踐,並於考據中闡揚儒家義理,顯示出大儒風範。

他是清代“說文四大家”之一,以音韻學研究著稱於世

朱駿聲的其他著作還有左傳旁通十卷,左傳識小錄三卷,夏小正補傳一卷,離騷補註一卷。

朱駿聲的詩寫得也不錯,比如有首《客中七夕》:“辛苦驅鈴馱,長亭復短亭。去家經兩月,入夜看雙星。積雨汶流白,浮雲泰岱青。客衣誰遠寄,預戒早霜零。”

有一年,廣西學政上書奏請朝廷下令讓民間學者獻所著書,朱駿聲的著作就被選上了。其書經禮部修訂後由皇帝審閱,得到很高評價,賞國子監博士銜,並升為揚州府學教授。然而,朱駿聲還未到任就去世了。時年七十一歲。朱駿聲有個兒子朱孔彰也是位著名的學者,著有《中興將帥別傳》等。

TAG: 朱駿聲假借轉註說文說文解字